狐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饲养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仔狐断乳分窝后到取皮前这段时间称为育成期。
1 育成期的饲养
仔狐一般在8周龄断乳分窝。断乳后前10天的日粮,仍按哺乳期补饲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饲料的种类和比例保持原来水平。在2~4月龄期间,幼狐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机体需要。
育成狐的日粮必须供给维持和继续生长的能量需要。随着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也稳步上升,直到7月龄时止。育成狐进入5月龄后对能量的需要下降(表1)。
据报道:两种不同的能量饲养方式下(表2),生长末期狐的体重相似。早期中等能量水平的对照组,体重增长比较均匀。试验组早期的增长较快,体型较长较大。
能量的供给不足时,会引起生长迟缓或停止,严重缺乏将导致消瘦,毛皮暗淡、无光泽。
饲料中的脂肪要新鲜,脂肪氧化会降低必需脂肪酸的营养作用,育成幼狐食后易出现黄脂肪病。
7~23周龄的幼狐,为了获得最大的氮贮存,必须提供占饲料干物质重40.7%以上的蛋白质。当育成期的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量低于代谢能标准的28%~30%时,幼狐虽然体重增长正常,但体长增长速度减慢。
育成期幼狐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高,对日粮要求营养全价,饲料质量好。育成期幼狐对矿物质、维生素需要量高,应在饲料中予以满足,防止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生。
2 育成期的管理
2.1 适时断乳分窝断乳分窝前,应根据狐群的数量,准备好笼舍、食具,用具、设备要进行消毒和清洗。适时断乳分窝有利于仔狐的生长发育和母狐体质的恢复。断乳太早,由于仔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特别是饲料条件很难适应,易使生长受阻;断乳过晚,仔狐间常常出现争食咬架现象,影响弱仔的生长,母狐的体况也很难恢复,并且浪费饲料。正常情况下,仔狐在8周龄时分窝,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早或推迟断乳分窝时间。当母狐体弱、患病时,护理仔狐能力降低,应提早一段时间断乳;若母狐体质好,泌乳足,而仔狐发育较差时,可推迟断乳日期。断乳分窝的方法较多。当仔狐发育均匀时,可将母狐移开,让同窝仔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分开;当同窝仔狐发育不均匀时,可将强壮的仔狐先行分开,其余的弱仔留给母狐继续哺育,待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后再行分开。仔狐开始分窝时,可以2~3只在同一笼内饲养,然后逐步分开单笼饲养。笼舍不足时,也可以短期内一笼养2只或多只,但是,同笼幼狐体况应相近,笼舍空间应较大,而且饲料量要充足。
2.2 预防接种
狐的疫苗一般都在分窝2~3周后注射。可根据狐群状况,注射犬瘟热、狐脑炎、病毒性肠炎等疫苗。也可以注射二联苗或多联苗。育成期幼狐从母体接受的免疫力逐渐减弱,机体免疫机能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加强防疫工作,防止通过饲料和饮水传播疾病。食具要每顿冲洗,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饮水要清洁卫生。
2.3 认真选种
种狐的初选应在分窝时进行,根据母狐的哺乳和仔狐的生长发育状况,初步选留经产母狐和幼种狐。
2.4 防暑
育成期气温一般较高,笼舍要有遮荫设备,防止阳光直射在狐身上。增加饮水次数。
3 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种公狐配种结束后、母狐断乳分窝后到翌年的配种准备期,这个期间称作恢复期。空怀母狐也归入恢复期群饲养。
对于狐恢复期的饲养与管理常常被饲养者忽视。
当公狐配种结束后,母狐即进入妊娠期,一般多把精力放到了怀孕母狐上;而当仔狐断乳分窝后,又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育成期幼狐的饲养与管理上。事实上,做好种狐恢复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对第二年的繁殖有着重要意义。有些狐场用变质饲料和剩食来饲喂恢复期的种狐,这是不可取的。恢复期的前2~3周日粮应保持繁殖期水平,以后逐渐转入恢复期饲养。
联系电话:0430-470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