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 165000
【摘要】目的 了解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20)、护理满意度100%(20/20),分别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70%(14/20)、护理满意度75%(15/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心血管介入治疗
近年来,介入治疗围术期与围术期护理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快速发展,成为国内护理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1]。介入治疗常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围术期护理也随之受到重视。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占72.5%),女性患者11例(占27.5%),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1.5±1.2)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病史、性别、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具体如下。
2.1介入治疗术前护理
2.1.1认真检查患者、明确诊断,并详细阅读病历资料,了解患者有无严重疾病,能否进行介入诊疗术,是否有禁忌证。
2.1.2检查血尿常规,凝血机制。
2.1.3碘过敏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2.1.4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2~3天,诊疗术当天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l000ml[2]。
2.1.5拟定穿刺部位并作皮肤准备,包括清洗、剃毛。
2.1.6向患者说明检查治疗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愉快地接受介入治疗,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争取合作。尤其应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向患者家属讲解清楚,并要求签字。
2.1.7术前4小时内禁食。
2.1.8高血压患者应用药物控制使舒张压降至110以下。
2.1.9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应尽可能予以纠正。
2.1.10患者进介入治疗室前肌注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0.1g及阿托品0.5mg[3]。
2.1.1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包括穿刺插管途径、操作步骤、药物剂量、并发症的预防、意外情况处理等。
2.1.12消毒所需用的敷料、器械设备和房间,使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1.13患者进入介入放射操作室之后,应检查术前准备工作,有遗漏应及时弥补。
2.2介入治疗术中护理
2.2.1暴露手术野并配合皮肤消毒。
2.2.2协助术者铺巾,戴影像增强器消毒布套。
2.2.3按要求递送导管、导丝、穿刺针等用品。
2.2.4准备局麻药、造影剂和其他治疗药物,协助配制肝素生理盐水。
2.2.5无麻醉医师时,负责观察患者、完成补液、给氧或其他临时治疗措施。
2.2.6操作结束时,协助包扎穿刺口。
2.2.7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2.3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2.3.1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特别是全麻或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3.2监督患者卧床8~12小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4]。
2.3.3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肿胀,肢体远侧动脉脉搏、皮肤颜色、温度和功能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观察指标与结果
3.1介入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2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4结果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用一种特殊的导管,经皮从外周血管送到需要治疗的心血管病变部位,通过药物、电流等手段,消除或减轻局部病理变化,起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治疗作用[5]。在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护理的作用。科学的治疗方案结合完善的护理措施,更有助于获得满意疗效。
本研究中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介入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中,显效12例(占60%),有效7例(占35%),无效1例(占5%),治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13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占65%),7例满意(占35%),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显效8例(占40%),有效6例(占30%),无效6例(占30%),治疗总有效率为70%,其中9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占45%),6例满意(占30%),5例不满意(占25%),护理满意度为75%。研究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琼.心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
[2]刘勤.全面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5,(3):223-225.
[3]赵云霞.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5):956-957.
[4]严长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12):191-192.
[5]陈瑾.冠心病介入围术期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作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5,(6).
论文作者:高琪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患者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心血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