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瓜霜霉病
在保护地黄瓜栽培生长的苗期与成株期均可发生,发病时期的早晚和栽培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主要发病危害时期为黄瓜生长的中期和后期,这与保护地黄瓜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黄瓜霜霉病一般只危害叶片。
1.1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叶脉间产生黄绿色水渍状病斑,没有明显边缘,病斑扩展呈随机无规则型,在叶片背面由于受叶脉限制,多出现边缘清晰的水渍状多角形病斑,清晨露水未干时明显。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病斑变成黄褐色至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部会产生灰黑色至黑紫色霉层。叶片上病斑多时可连成片,遇阴雨天气病叶腐烂,天晴后叶片干枯破碎。一般病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向上部叶片蔓延,俗称“跑马杆”。
1.2防治方法
1.2.1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后,要合理施用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强黄瓜的抗病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禁止大水漫灌,在棚内湿度过大时加强通风,保持夜间相对湿度最好在60%左右,以第二天清晨观察叶片无结露或叶尖无露珠为最好,大棚内上午温度保持在28℃~34℃,中午放风,使下午棚温降至20℃~25℃,傍晚再放风,使棚温降至15℃以下至11℃,以抑制霜霉病的发生。当夜间棚外气温达14℃以上时,大棚可整夜放风,达到不结露或结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要求,否则结露时间过长会诱发霜霉病的发生。霜霉病发生后,可选晴天采用高温闷棚方式进行防治。为防止高温黄瓜受害,闷棚前一天,可先浇一次小水,并在棚内南北各挂一支温度表,使表高与黄瓜生长点齐平,绝不可将表放低,中午闭棚使温度升至40℃,再缩小通风口,逐渐升至45℃并保持2小时,然后再逐渐放大通风口放风。这样慢慢升降棚温可防止黄瓜受害。高温闷棚,若棚温低于42℃灭菌治病效果不好;若棚温高于48℃黄瓜容易受害。闷棚一次,可有效控制病害7~10天。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方法防控黄瓜霜霉病危害时,要了解和掌握栽培品种的耐温性,不要使栽培黄瓜受到高温伤害。
1.2.2化学防治: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再侵染频繁的病害,传播速度快,化学防治技术是一种有效控制流行速度的方法,具体措施包括应用烟雾剂、粉尘剂防治或水剂的喷施。烟雾剂或粉尘剂主要应用在阴雨天,如遇连阴雨天气,棚内湿度过大,最好采用烟雾剂熏蒸,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用药250克,傍晚闭棚,将药分成5份均匀分布在棚内,用暗火点燃,次日早晨通风,每7天熏一次。也可采用粉尘施药,用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亩用药0.75公斤,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喷粉。水剂药剂喷洒,可用在晴天进行病害防治,防治时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也可以用72%杜邦克露800倍液喷施。由于霜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农药的合理轮换使用。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角斑病主要侵染危害黄瓜的叶片,但有时也危害茎和瓜。
2.1症状:子叶受害,初为水渍状,圆形或卵圆形凹陷斑,以后变为黄褐色斑,干枯。叶片受害之初,产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白色粘液即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色透明膜或白色粉末,病斑后期质脆,易开裂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及果实上病斑水渍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菌脓,并向果肉部分扩展,使果肉变色腐烂放出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在黄瓜生产栽培的中后期易发生,或是在夏秋茬黄瓜栽培生产中发病率高。
2.2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洒50%虎胶肥酸铜500倍液(可兼防白粉病和霜霉病)、或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或用1:2:300~400倍波尔多液,或80%绿得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亦危害叶柄和茎蔓。
3.1症状: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近圆形有粉状覆盖物的斑点,叶面表现更为明显,数量也多,以后扩大连结成片,叶片上似覆盖一层白粉,并逐渐变为灰白色,整个叶片表现出僵化叶状态,随着病情的严重,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脱落。后期在衰老叶片白粉层里散生一些小黑点。
3.2防治方法
3.2.1保护地熏蒸消毒:在定植前先用硫磺粉熏蒸消毒,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是每55立方米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在生长期可以选择百菌清烟剂熏蒸,如用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50克,分放几处于傍晚点燃后密闭一夜,次日早上打开门窗通风。
3.2.2加强栽培管理:黄瓜种植不要过密,注意管理好棚室内通风透光,生长期追肥要有目的性,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冬季温室生产不要连作,尽量避免栽植月季、草莓等易感染白粉病的花卉或其它植物。
3.2.3物理防治:在常年发生白粉病危害的生产区内,可在黄瓜尚未发病时喷施无毒高脂膜30~50倍液防病,大约每周一次,连续使用3~4次,可以起到比较好的预防效果。
3.2.4药剂防治: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农抗120生物制剂100ppm,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琥胶肥酸铜悬浮液500倍液喷施。白粉病非常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药剂防治时,要经常轮换选用药剂,交替使用,大约可以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喷药注意做到均匀细致,较老的叶片和叶背面是重点部位,绝不能漏喷,这一点非常重要。
4.黄瓜疫病
黄瓜疫病在黄瓜的叶、茎、果实均可出现。
4.1症状:幼苗发病多从嫩尖开始,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主要在嫩茎和节部,呈暗绿色水渍状变软,显著缢缩,地上部来不及失绿就迅速萎蔫死亡呈青枯状。在干旱条件下为慢性症状,植株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如此反复数日后死亡,浇水后病情加重,植株很快死亡。叶片被害,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成为近圆形的大病斑,湿度大时造成全叶腐烂,干燥时病部组织干缩脆裂。瓜条多从花蒂部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凹陷的病斑,很快扩展到全果,病果皱缩软腐,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有腥臭味。
4.2药剂防治: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或烧毁,然后马上喷药防治,可用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粉剂500倍液,7~10天防治一次,病情严重时5天一次,连喷3~4次。
5.黄瓜黑星病
在黄瓜的全生育期内均可以侵染黄瓜造成植株染病。
5.1症状: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全株叶片及幼茎都出现病斑,最严重时顶芽枯死,最后引致全株干枯;嫩茎染病,初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经两三天烂掉形成秃桩;叶片染病,初为暗绿色近圆形斑点,直径3~5毫米,后变黄白色,重时连成片,后期病斑星状开裂穿孔。叶柄、瓜蔓被害,出现淡黄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梭形病斑,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层;瓜条染病,初产生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并有胶状物溢出,后变成琥珀色,凹陷、龟裂呈疮痂状,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致病部呈疮痂状,病部组织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5.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40%福星乳油10000倍液(切勿提高浓度,否则出药害)效果最好,用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6天喷1次,连喷2~3次。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亩200~250克,连续防治3~4次。
论文作者:刘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黄瓜论文; 可湿性论文; 叶片论文; 粉剂论文; 霜霉病论文; 水渍论文; 白粉病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