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监测和护理论文_吴耀华,孙雪诗,曾靓妮

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监测和护理论文_吴耀华,孙雪诗,曾靓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总结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加强监测及护理观察效果。结果:5例患儿好转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例放弃治疗。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重点为治疗期间维持目标体温的稳定,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加强基础及皮肤护理,给予营养支持。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35-0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 opathy,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亚低温指用人工方法,使人体脑部温度下降2~6℃,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亚低温治疗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国内外近期道,用选择性头部降温的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临床上使用是安全的[1]。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虽远期效果尚不明确,但可以降低新生儿HIE的病死率和18个月时严重伤残的发生率[2]。在对新生儿进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监护和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代谢紊乱、皮肤硬肿等不良反应。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6例HIE患儿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入选标准[3]:出生6h内,出生重≥2500g,胎龄≥36W,Apgar评分出生后5min≤5分,或出生后第1个小时血气分析PH<7.0,或BE≤-16mmol/L,或出生后5min仍需继续复苏或机械通气;出生后6h内有脑损伤表现,如惊厥、昏迷、肌张力异常或脑电图异常。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畸形或严重颅内出血以及临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PLT<50×109/L)者。

1.1.2临床资料 符合入选患儿6例,其中男4例,女2例;胎龄36+5~40+3W;出生时间1~6h;出生体重2800~4050g,平均体重3340g;Apgar评分出生后5min≤5分5例,1例5min Apgar评分为7分;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的5例。

2.方法

2.1 患儿在基础支持、维持脑细胞正常代谢、预防脑水肿、抗惊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

2.2 患者在出生6h内应用头部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将患儿放置在辐射台上,患儿头部放置冰帽,头部传感线探头贴于患儿头部近前囟处,测量头部温度,带上头部降温帽,在患儿的腹壁放置皮温探头,测量其体温,关键是在患儿直肠位置放置直肠温度测量探头,探头插入深度5cm探测直肠温度,固定妥当。辐射台温度根据降温及维持效果进行动态调整。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并检测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有无硬肿发生等。

2.3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分为降温阶段、维持阶段和复温阶段,降温阶段应用设备1~2h内达到治疗的目标温度,即肛温34.5~35℃,维持72小时,复温时人工复温每2h升高肛温0.5℃,至肛温升至36.5℃。

3.病情监测和护理

3.1 体温监测和管理

3.1.1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亚低温治疗的有效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与体温的控制密切相关。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责任制护理,在患儿治疗期间提供全面、连续、系统的护理干预。亚低温治疗期间需记录肛温、腹壁温度、头部温度。降温阶段每15min记录一次,1~2h内达到治疗的目标温度,即肛温34.5~35℃,达到目标温度后1h改为每2h记录一次,而复温阶段每1h记录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组患儿均在2h内达到治疗的目标温度,2例在维持阶段出现肛温值35℃,予调整冰帽温度0.1~0.3℃后逐步维持在目标温度范围,1例患儿出现肛温降至34.4℃,调高冰帽温度0.5℃后患儿体温最低降至33.9℃后逐渐回升至34.8℃。

3.1.2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台,室温控制在22~24℃,以免因为室温变化而影响患儿体温的稳定。降温前根据肛温调节冰帽实际温度。观察温度传感器有无滑出、脱落、机器运行是否正常,及时调整降温帽温度,降温幅度不能过大,降温过大易引起寒战,而降温过少则达不到治疗目的。

3.2 呼吸系统的监护 

在进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低温可引起呼吸减慢,换气量和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另外中枢镇静剂的应用,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呼吸暂停。因此,持续监护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本组病例中1例患儿曾出现呼吸暂停,经足底刺激后恢复。

3.3 神经系统的监护

3.3.1意识状态的观察 新生儿HIE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状态改变。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是观察新生儿HIE病情发展的重要提示[4]。重度HIE初期意识状态表现为过度兴奋,如激惹、肢体颤动、睁眼时间过长或凝视;病情加重,逐渐进入抑制状态,如嗜睡、昏睡、昏迷。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患儿反应会降低,要着重加强对意识状态的观察。

3.3.2惊厥的观察 新生儿惊厥常常表现为面部和/或肢体不规则和/或不固定地节律性抽动,眼球凝视,震颤。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惊厥发生的特征、部位、发作时间、次数等。

3.4 循环系统的监护 

低温可引起新生儿血压及心率的下降和减慢。降温过低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可引起室颤[5]。因此亚低温治疗的患儿必须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测血压1次/h, 舒张压>4.0KPa,心率维持在90~110次/min,还需监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当患儿出现面色苍白、肢端甲床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发生了微循环障碍,配合医生积极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5 消化系统的监护 

亚低温治疗状态下加上出生窒息,消化道相对处于缺血缺氧状态[6],故予禁食6~48h,建立外周中心静脉通道(PICC),个体化配置全合一营养液,经中心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进行营养补充,微量泵输液24h维持。开奶时监测消化道及腹部症状,优选母乳,监测有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3.6 基础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患儿对外界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治疗期间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4次/d,床单元清洁干燥,定时翻身,睡水床,防止皮肤受压和体位性水肿。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坠床。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3.7 复温护理 

亚低温维持治疗72h后,撤除降温帽,采用自然复温方法,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每2小时体温上升0.5℃,防止因复温过快而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反跳性高血钾等。

3.8 健康教育

对家长要耐心介绍有关的知识,减轻家长的忧虑;对患儿尽早开始功能训练,减少后遗症。定期复查,坚持治疗及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4.结果

本组病例经积极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5例患儿好转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3月、6月随访中,均按期康复训练,患儿的各项发育指标在正常范围,1例放弃治疗。

5.讨论

新生儿HIE发病有诸多生理、生化机制参与,如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不良反应、缺氧缺血后的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以及细胞凋亡等。病情较重者其存活者中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后遗症,如脑瘫、智能低下、癫痫及精神行为失常等,严重影响生存质量。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从而降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致残率,改善预后。在行头部亚低温治疗期间,想加强生命体征及各个系统的监测,做好体温管理、营养管理及基础护理等,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宣教工作,提高家属的参与度,减少出院后随访率,提升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及存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文浩,邵肖梅,陈超,等.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临床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5(1):35-37.

[2]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案(2011)[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5):337-338.

[3]吴建华,徐瑞琴.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1):113-114.

[4]陆镇奇,高平明.新生儿亚低温疗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5(18):677-679.

[5]周海云.新生儿亚低温疗法的观察与护理.当代护士,2014,1(下旬):76-77.

[6]王长芹,徐雪莲,田春莉.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9):2472-2473.

论文作者:吴耀华,孙雪诗,曾靓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监测和护理论文_吴耀华,孙雪诗,曾靓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