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体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民族体育经历了巨大的震荡。这种震荡的过程难以割裂,也难以用史料的堆积或量化描述来对其进行把握。
1 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与我国民族体育的萎缩
民族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出许多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国外的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对民族体育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推广,使之融入大众闲暇娱乐生活中。在欧洲,民族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男女老幼都乐于参与的休闲方式;在北美,土著社团正努力将自己的传统游戏发展为奥林匹克竞技。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当代运动方式大多来源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综观当今世界流行的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最初大多是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中,最终为各国各民族接受。在古希腊最盛大的民族和宗教盛会——奥运会上,比赛项目最初只有短跑,逐渐增加了长跑、跳远、掷铁饼、标枪、拳击、摔跤等。1896年恢复奥运会至今,源自古希腊民族的田径和重竞技仍是主调。英国的传统户外游戏活动,大都伴随着殖民扩张于19世纪末传遍世界各地,又一项一项的被纳入奥运会,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
西方体育的诞生和扩张过程是空前绝后的,它是大机器工业的产物,这种生产方式带给人类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巨变,是不可逆转的。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连续进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以君临天下的势头水银泻地般地冲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挟包括西方近代体育在内的西方文化而来,势不可挡。因此,西方体育成为当代体育的主流,不可避免。
体育文化可以借助强大的经济杠杆向生产力欠发达地区渗透。这种体育文化居高临下不断倾泄的“瀑布”式传播现象,从上个世纪下半叶欧洲体育及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体育在东亚的大规模传入中可以找到佐证。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而获得巨大效益的英国以及紧随其后的德、法等国,把自己的体育文化推向世界;而初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美国,待自己强大后,体育文化随地位提高而倒灌输出,如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风靡环球。奥林匹克是西方文化。在近代体育文化大规模传播和交流的很长一段时期,东方各国缺乏契机,只能够被动接受。本世纪上半叶,虽有土洋体育之争,特别是“五四”运动后民族体育曾卷土重来,后来在全国性运动会上也改编和添加了一些民族体育项目,但毕竟是昙花一现。
2 对当代我国民族体育的勃兴的思考
由于历史原因,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是近十几年的事。虽然1953年在天津召开的民间体育运动会上,民族摔跤、射箭、赛马等是重要的竞技项目,但很快陷入沉寂,仅有改编的武术套路一花独放。武术被简单化和样板化后,失去重竞技的特色,背离直接对抗性较量的轨道,试图变成中国式体操走进奥运。由于丢掉了武术的“武”,南辕北辙,其杂技化的变种失去大批观众,前景令人担忧。
经过了漫长的30年的停顿,1982年重新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列出骑马、摔跤、射弩、秋千等竞赛项目,也让众多的表演项目精彩纷呈,揭开了中华民族体育事业整体推进的序幕。90年代,风筝被列入全国比赛,龙舟也被列入全国比赛……除了麻将以外,民族体育健康地迅速发展。此后,民族体育的发展热衷于赛事也出现了问题。比如,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基本上落入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俗套,四年办一届,各省、市、自治区按行政划区组团参加。1995年11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推迟了一年,在昆明举行。这届运动会的重大变化是增加竞赛项目并允许汉族这个多数民族参加角逐。于是,运动会更明显地被分为表演和竞赛两大块:大多数表演项目的奖牌由各地歌舞团里年轻貌美的演员代劳,若干古老游戏失去原汁原味被加工成倒土不洋的舞蹈小品;大多数竞赛项目的奖牌由现役的退役的或转项的专业运动员包揽,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文化展台被改造成锦标主义泛滥的全运会预赛的热身赛场……原意旨在继承和倡导民族文化的盛会,变成了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金牌争夺大战。民族体育向何处去?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今天,东亚的许多国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已不再满足于在国际体坛上仅仅是从源于西方的竞技项目中去摘取奖牌,同时还想发掘自己的传统体育,把代表本民族文化的运动项目宏扬于世,从而掀起包括体育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热潮。奥林匹克文化本身也需要不断地汲取各民族的文化作为新鲜的营养。环顾左右,日本和韩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经济的强大,带来提高政治地位的可行性。在体育方面,不仅要在奥运会显示自身的存在,还不遗余力地先后将本国的民族体育挤进奥运会竞赛项目。要打破西方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付出的努力必然是长期的、艰辛的:我们只需看看他们学校体育课里民族体育的含量,只需看着遍布全世界各地的柔道馆、跆拳道馆,就明白他们的民族体育项目代表亚洲首次进入奥运会决不是偶然的。
亚洲各国中,日本虽最具经济实力,却苦于没有更多的象柔道那样的传统项目推进奥运会,花很大精力搞进亚运会的软式网球之类,其效益不敢恭维,其背离发展民族体育的方向也成问题。中国有近千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之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这块蕴集深厚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于宏扬东方体育文化的发展人类所共有的体育事业的价值,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为过。
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民族体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省一级的民族运动会此起彼伏,全国性的民族运动会几年一次,已经逐步形成了较正规的竞赛制度。各省、市、自治区体委文史办公室都把民族体育资料的挖掘整理纳入工作范围,出版了一些书刊,力图使民族体育的发展走上科学的轨道。然而,由于我们对理论的疏忽,致使实践中忽冷忽热,流于形式。
3 价值与走向
放弃发展民族体育,就是放弃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宝库作奉献。
发展民族体育,首先要作理论上的准备。在国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往往是人类学家的研究对象。其原因在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可折射出各民族发展的轨迹。尤其是处于社会发展各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少数民族,是研究人类发展的活化石。过去我们研究民族体育,主要从各种文献典籍中搜寻有关民族体育的资料,偶尔也从考古发现的文物中查找点滴信息,大有隔靴搔痒之感。其原因在于:其一,史书主要记载典章制度,即使涉及一点休闲活动也局限于宫廷和名人,难窥民间体育全貌;其二,各民族通常居住在边远地区、环境相对封闭,故多为地处中央的史籍所疏漏,即使记载也有偏颇与失误。此外,民族地区大多发展缓慢,有的甚至到本世纪中叶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自身即使有些简单的文字符号也不能准确记载活动情况。数十年来,民族学家们与史学家界携手对中国各民族的社会历史进行了不间断的研究,仍有一些民族的历史无法定论,甚至还有若干族属识别问题难以解决。如此看来,研究民族体育不能仅仅呆坐在书斋里,围着故纸堆转,而是应该大量采用人类学的野外考察和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向“田野”开展工作,前往保持原始文化风貌最完好的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抢救性地收集原始素材,这是首要的奠基工作。
中华民族有古老的文明史,传统体育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专家学者长期考证,硕果累累。就中国的现状而言,目前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进入全民健身机制。经过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着眼于发展群众体育、增强民族体质,是体育短暂异化的回归,顺应了跨世纪的社会需求。由于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已经发展到了耗资巨大的近乎于杂技化的极高水平,一般群众仅满足于观赏,受场地、经费、技能学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被禁入。因此,发展传统体育,促进全民健身,是使中国体育达到跨世纪水准的有力举措。
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否能成为奥运会项目。世界各民族都有悠久的体育文化,许多传统体育活动与奥运会的“秒、米、公斤”制度无关,与国际流行的运动项目的方法、结构不同,但它们却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体育,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挖掘、继承和发扬,它们就有丧失的危险。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并极受重视的若干种竞技项目并不能代表整个体育。要使体育不仅成为少数竞技天才和多数观众的世界,而有更多身体力行者投入到锻炼体魄的广阔天地,更应该允许区域性的传统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各国传统体育与国际性的体育活动相结合,妥善继承和发展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才能为现代体育的发展道路寻求到最佳途径。
目前,中华武术体系渐成规模,气功养生潮汐翻涌,龙舟竞赛走向世界,少数民族运动会定期举办……中国的民族体育在实践中正走向一个空前发展的新时期,而民族体育理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并为部分广泛开展的条件符合的改良型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提供了走出国门向世界奥林匹克项目挺进的可行性。
现代中国民族体育的发展问题,其历史原因在于大跃进式的跨越。解决的办法只有补上缺失的环节——进入学校。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从足球到橄榄球的流行,从德式体操到军事学堂的兵操,大多数游戏在近代以学校作为中介完成了向高水平竞技项目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体育的期盼调控,通过学校这个环节得以实现。先哲们把体育从潜文化形态中剥离开来,溶于日臻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去,使其具有生生不息的恒久生命力。一份份教学大纲,表明了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张张课程表,显示了体育在塑造社会必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一门门学科知识,回答了身体运动中数不清的为什么,也使各种竞技项目从朦胧的无序躁动中走上有序的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当务之急是对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进行整体的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前期大量的调查素材,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面积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原始项目的活动形式等方面入手,筛选出适合全国五十多个民族普遍开展推广项目。针对我国的民族体育未能在学校向青少年全面推广的薄弱环节,遵照人体发育规律,优选传统项目进入体育课程。
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在接受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之便于教学、训练和比赛,并通过学校作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其国际影响达到相当份量后方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同的。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那么,且不提林林总总的民间游戏,仅就有上百种流派的武术拳种,难道还选不出一二推进奥运会?还有那55个少数民族的上千种传统体育项目,难道全都缺乏走向国际体坛的潜力?甚至毫无进入学校体育的价值?
中国的民族体育是一笔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财富”,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敛。体育进入学校,同时又是大文化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分支。我们应该珍视我们民族独有的宝贵资源,选部分城市的中小学作为试点,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宏扬民族文化,然后再向全国推广,可取得深远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