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生产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止血方式处理,给予试验组产妇子宫压迫缝合术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h出血量,并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产妇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根据临床上对产后出血的研究,其发病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各种原因可合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1]。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对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生产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39岁,平均年龄(29.62±3.75)岁,孕周在36~43周,平均孕周(39.12±1.25)周。试验组产妇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29.73±3.68)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39.27±1.18)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止血处理,其中主要是在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给予其对症治疗,针对宫缩乏力产妇采用宫缩素和子宫按摩的方式进行止血,并给予其宫腔填纱止血处理。针对软产道裂伤导致的出血,应及时对其裂伤进行缝合,并给予其止血处理。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采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补充的方式进行治疗,并给予其输血处理。针对胎盘因素导致出血的产妇,及时将胎盘组织或滞留胎盘清理干净。
给予试验组产妇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其中先将产妇的子宫托出进行子宫压迫试验,若加压后基本止血,则表明手术成功。若加压处理后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则需要在缝合时采取子宫切除措施,确保治疗顺利完成。将膀胱腹膜下推后反折,将子宫下段充分暴露,从子宫内侧4㎝出与右侧子宫切口下缘2㎝处入针,将缝线绕向子宫后壁,并选取右侧和左侧相应部位,对切口上下缘进行缝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缝合完成后对宫体进行加压处理,并将缝线收紧,在未发现出血现象的情况下降缝线打结,然后将子宫放回腹腔内,并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若未发生出血则可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并对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h出血量进行观察。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 )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止血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产妇中37例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2.50%。对照组产妇中止血成功29例,止血成功率为72.50%。试验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2.2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
试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对比( ,ml)
组别 术中出血量 术后2h出血量
试验组 826.35±135.28 36.25±11.24
对照组 1165.37±216.84 49.18±12.69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在产妇产后2h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其一般表现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在失血过多时会导致产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产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临床症状与其失血量、失血速度及合并贫血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3]。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观察其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且要在分娩完成后密切关注其出血状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让产妇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目前,临床上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以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和预防感染等为基本原则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常见治疗措施主要有取出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宫腔填塞、B-Lynch缝合、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下行支及髂内动脉、压迫腹主动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切除等[4]。其中根据产妇发生出血的原因不同,给予其相应的处理方式,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根据临床实际研究,常规治疗的止血成功率相对较低,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子宫压迫缝合术[5]是临床上对产后出血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加压处理让出血得到控制,然后及时对产妇子宫进行缝合处理,防止继续出血。其通过对子宫的压迫和捆绑,能有效挤压子宫壁弓状血管,是其血流速度减缓,并且形成局部血栓,从而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实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选择正确的缝合部位,并且要在打结时力度均匀,合理控制缝线的松紧度,防止缝线滑落。
本研究对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翠玲.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0):138-139.
[2]朱启娟.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05):405-407.
[3]贾惠琴.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106-107.
[4]李列琼.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8-9.
[5]王焱,董武.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8):99-100.
论文作者:傅叶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产妇论文; 子宫论文; 产后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量论文; 缝线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