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的产业融合论文

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的产业融合论文

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的产业融合

吴先武1,赵东明2

(1.贵州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财经大学 体育部,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 为了解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从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制度融合4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初级的产业融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独竹漂运动的传承和独竹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独竹漂运动内源性动力不够,两者的融合是粗放型融合。提出贵州省独竹漂应积极地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加强传承与创新独竹漂运动的动力;利用国家政策和科技的诱导,进行集约型的产业融合。

关键词: 贵州省;独竹漂;旅游;产业融合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地貌“地无三尺平”,多山多水,山水景色优美,自然风光秀丽。贵州省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在当地生产、生活、狩猎和抵御外敌犯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贵州省交通的不断便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其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没落消失。本文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为例,探讨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探讨在产业融合中如何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Murphy指出,个体在实际展开工作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工作绩效目标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即为绩效;我国在积极展开工作绩效研究的过程中,指出了学习过程、创新行为、公民气候、技术核心即学习绩效、创新绩效、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四个工作绩效结构[2]。

1 独竹漂的发展历程

“独竹漂”曾经被人们称为“划竹竿”、“独竹舟”、“独竹竞划”等,1999年以后改称“独竹漂”,是一项运动员把单棵楠竹放置水面作为承载的漂浮体,赤足站立其上,撑竹竿划水使其前进的运动[2]。独竹漂经历了渡河方式、娱乐游戏和竞技表演比赛等形态。独竹漂起源于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在习水河中以珍贵的楠木为载体,利用竹竿划水运输楠木,因习水河多产楠竹,空闲时以楠竹代替楠木渡河。1998年,考古学家在赤水复兴马鞍山古崖墓群中发掘了汉晋时期独木漂的石刻图案文物[3]。人们在进行独竹漂时,有时互相嬉戏、打闹,将它演变成一种水上游戏。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门绝技最初渡河的功能已经淡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当地的水上表演项目,甚至是一个娱乐比赛项目。在民俗节日如端午节,人们进行各种方式的独竹漂竞技比赛。

2 产业融合

美国Greenstein和Khanna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为了适应产业的增长而发生的原有产业边界的模糊化[4]。聂子龙、李浩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的产业之间或者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通过横向产业的联系,形成了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对产业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是当今产业融合成长的催化剂[5]。马健认为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是技术革新,外在原因是经济管制的放松[6]。胡汉辉、邢华认为市场融合和业务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必要前提[7]。国家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数据化时代,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通过产业联系产生了融合。

3 贵州省独竹漂体育运动和旅游产业融合

现从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制度融合[8]4个方面探讨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3.1 业务融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竹漂运动和旅游技术融合,主要通过独竹漂表演技术整合挖掘和电子技术融合。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起源于渡河工具,空闲时发展成为一项游戏娱乐体育项目,最后演变成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竞技比赛项目,项目比较单一。贵州省民族委员会、贵州省体育局和遵义市教体局等组织有关的专家对传统独竹漂进行技术整合、艺术挖掘,将以前的独竹漂竞技竞渡增添了单人、双人和团队3种竞技表演,提高了艺术观赏性,迎合了游客欣赏文化艺术的品味,收到了游客的好评。如单人、双人技巧表演,表演者赤足站于一根楠竹上展示正划、倒划、弓步划、单腿划、转身、绕弯、滑行、换舟、换竿等“水上飞”的划竿技巧,表演者不断地变换着轻捷的“倒挂金钩”、优美动人的“翘竿漂”、一挥而就的“金鸡独立”、步履矫健的“弓步漂”、灵活轻盈的“转呼啦圈”、一蹴而就的“转身平衡”、雷厉风行的“劈腿漂”等姿势,双人表演者还可以进行跳越水中障碍、互换独竹舟、单人换舟等,既惊险又刺激,结合当地景色秀美的山水地貌特征,好似一幅优美的山水中国画,吸引游客流连忘返。1999年“独竹漂”运动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次亮相,第一次出场表演队获得表演项目技巧类金奖。在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贵州“独竹漂”表演队又一次获得表演项目技巧类金奖。2002年8月,遵义市组织并成立了全国第一支女子“独竹漂”运动队,各地“独竹漂”运动协会和旅游协会巧妙地结合各地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根据游客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欣赏独竹漂表演、观看独竹漂文物、体验独竹漂运动、划船和垂钓等健康休闲娱乐旅游活动。

3.2 技术融合

2.6 重复性考察 取同一批供试品(6号供试品)粉末0.20 g,共6份,精密称定,按“2.3”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每次2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样品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平均值为0.42%,RSD为1.27%;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平均值为0.18%,RSD为1.86%;表明供试品含量测定重复性良好。

3.3 文化融合

我不由呆住了。我紧紧地盯着她那张如梦一般美丽的脸。霎那问后的清醒使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她的美丽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3.4 制度融合

传承独竹漂运动的内源性动力不够[10]。贵州省由于近几年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和国家城镇化的推进,以前山川河流阻隔的局面被打破,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留守乡村的人数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独竹漂渡河的功能已经丧失,独竹漂运动项目的开展,受到气候和安全性的制约,当地许多学校因安全性没有开展。

贵州省结合各地独有丰富的文化,把“独竹漂”打造成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的品牌。独竹漂文化起源于秦朝,历史久远,为了传承和宣传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2008年贵州省把“赤水独竹漂”列入了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7月,由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贵州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筹委会主办,黔东南州民委、黔东南州体育局、麻江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龙舟暨独竹漂邀请赛在麻江县下司镇举行,这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培训和锻炼运动员裁判队伍,进一步传承和推广独竹漂运动奠定了基础。独竹漂传统体育产生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红军长征路过地,抗战的后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长征文化和抗战文化丰富多彩,举世闻名的以黎平会址、红军四渡赤水遗迹和遵义会址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景观,数不胜数的各个少数民族原始村寨、夜郎土司遗迹、浙江大学遗迹等。独竹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合当地的文化自然景观,开发了许多独竹漂旅游项目。遵义市体育局和独竹漂协会在赤水河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以世界自然遗产赤水的优势结合“独竹漂”项目的特点,开发了独竹漂表演和独竹漂休闲娱乐红色旅游项目,游客在“走长征路,耍独竹漂,祭英烈魂”的赤水旅游中缅怀先烈。从江县和黎平县旅游局、体育局和独竹漂协会在红军路过河流遗址,结合少数民族原始村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当地景观,开发了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独竹漂竞渡、独竹漂表演、体验独竹漂运动的休闲娱乐旅游项目等,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传统的节庆时间,独竹漂是最受关注喜欢的一项表演节目。

4 贵州省独竹漂体育运动和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贵州省各地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得到了高度的成长。为了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服务第三产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贵州省人大会议通过了《贵州省旅游条例修正案》,国务院发文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颁布《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贵州省各地在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指导下,成立了社会团体组织独竹漂协会,制定了独竹漂竞技表演休闲娱乐规则,和旅游进行产业制度融合,积极地培育独竹漂文化旅游的市场主体,培育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公司,扶持和培养专职独竹漂运动表演运动员,发展乡村经济,促进了独竹漂运动的传承与创新。为了独竹漂运动的传承发展和为了更好地与旅游产业融合,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体育局在2004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独竹漂竞赛规则》(试行)[9],游客通过了解规则,能够更好地欣赏独竹漂运动。为了独竹漂等传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的融合发展,方便游客,贵州省政府颁布了2018旅游优惠政策,实施对十省区市居民五折景区门票挂牌价优惠和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行驶贵州境内高速公路五折通行优惠等。

贵州省各地根据当地多山多水的风景区,选择恰当的地址作为独竹漂表演的场所,配套与独竹漂水上运动相关的休闲娱乐运动,建设救生防护设施,修建公路,匹配相应的宾馆等。为了传承、宣传独竹漂运动,贵州省各地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在世界各地介绍和宣传独竹漂项目。遵义市“独竹漂”运动协会通过创建自己的网站,网络宣传独竹漂运动的起源、发展宣传自己创作独竹漂表演的作品,在作品中配有赤水河两岸的风景。一段由美国CNN发布名为《独竹漂——来自中国的竹舞艺术》的短视频,短短十多个小时,在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上点击量就超过了17万次,点赞人数超过4 600多。一段时间慕名观看独竹漂的游客如织。独竹漂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水文气候条件。各地独竹漂协会和旅游部门,结合当地气象部门、航道和商业等部门,通过电子技术,采用现代电子商务管理的技术,吸引游客,整合游客信息,共享信息,进行无缝衔接。

贵州省独竹漂体育运动和旅游产业粗放型融合。贵州省到处都是山和水,除了少数民族节庆和独竹漂竞技比赛以外,人们广泛分布各地,分散的独竹漂竞技队表演的规模小,表演的产品种类少质量低,从事独竹漂运动的人们许多是农民,农忙时节要进行农业生产。和独竹漂运动产业融合的旅游公司一般规模小,基本上是本地的,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一般由当地的村委会成员或村里有声望的老人牵头组织,这些独竹漂表演社会团体和旅游公司、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社会团体很多保持一种口头的契约关系,没有签订书面的合同等。

社交媒体营销所针对的目标市场。在使用社交媒体所针对目标市场的问题上,11家酒店既表现出了相似性,又表现出了差异性。6家酒店表示他们的社交媒体平台既关注已经购买过酒店产品的消费者,也关注潜在的未来消费者。另外5家酒店主要关注新客户和潜在的未来客户。虽然有3家酒店表示他们不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去关注特定的消费群体,但其余的8家酒店或多或少地会只关注他们认为符合自己酒店品牌特色的消费群体。

5 贵州省独竹漂体育运动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

贵州省应积极地独竹漂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借助外部力量传承和创新独竹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贵州省各级民族委员会和体育局应组织专家论证、研究独竹漂竞技表演的各种规则、安全条例,增加表演产品的种类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指导独竹漂协会定期组织的独竹漂竞技表演技能培训,提高表演的质量。贵州省政府、各级民族委员会、高校、体育局、教育局和中小学统筹独竹漂运动的传承与创新规划,省体育局和地市州体育局能够像其他运动项目一样,给学生运动员颁发运动员等级证书,贵州省高校能够招收独竹漂运动高水平运动员,推动独竹漂运动项目在各级学校的普及,培养高水平的独竹漂运动人才。贵州省各地政府应该组织专家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制度创新,促进旅游文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文化表演综合骨干企业和大型集团,整合独竹漂和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整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集约化经营,落实独竹漂运动传承的扶持政策,引导独竹漂和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表演向专业、精品、特色、创新方向发展,培育独竹漂运动文化竞技表演的中介社会团体。

6 结语

独竹漂运动源于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渡河运输物质的一项体育项目,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和数据化时代的发展,借助国家大力发展休闲娱乐表演等第三产业的东风,借助贵州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独竹漂运动和旅游进行了产业的融合,获得了共同的发展。但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深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EB/OL].[2018-06-07].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8-06-07.

[2] 贵州省遵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遵义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 贵州省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赤水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4] Greenstein K T.WhatDoesIndustryConvergence Mean[A].Yoffie D,editor.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vergence[C].Boston,1997:201-226.

[5] 李 浩,聂子龙.《产业融合中的企业战略思考》[J].南方经济,2003(05):46-49.

[6] 马 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05):78-81.

[7] 胡汉辉,邢 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02):23-29.

[8] 李燕燕,兰自力,陈锡尧.神农架高山森林滑雪旅游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06):103-106.

[9]王海,邓永汉.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赤水独竹漂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2):62-64.

[10]刘转青,刘积德.独竹漂项目衍变历程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2):47-51.

Industrial Convergence of Bamboo Drifting Sports and Tourism in Guizhou

WU Xianwu1,ZHAO Dongm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bamboo drifting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ystem of bamboo drifting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Guizhou by using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bamboo drifting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Guizhou is the primary industrial integration,which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of bamboo drif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drifting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The problem is that the endogenous motive force of bamboo drifting is not enough,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s extensive.It is suggested that bamboo drifting in Guizhou should actively apply for the world intangible heritage, strengthen the motive forc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bamboo drifting movement, and use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onduct intensiv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Keywords: Guizhou; bamboo drifting; tourism; industrial convergence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83X(2019)06-0506-03

收稿日期: 2019-03-01

基金项目: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融合成长与数据库构建(11904/0514173)。

第一作者简介: 吴先武(1975~),男,湖北荆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训练学。

标签:;  ;  ;  ;  ;  ;  

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的产业融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