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模式的建立与实施_陕西经济论文

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模式的建立与实施_陕西经济论文

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格局的确立与实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北地区论文,商品流通论文,格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逐步实施,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发展越来越快,作为联结欧亚大陆中介的西北五省,其商品流通发展尤为人注目。本文将在分析西北五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流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其发展格局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

一、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条件分析

1.西北地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不一,决定了商品流通发展的起点不相同。

按国民收入在全部五省区收入的比例来看,1990年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分别占五省区的37.3%,25.5%,25.2%,6.1%和5.8%。按人均收入来看,新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6%,与沿海各省中的山东相近。青海与宁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7.8%和82.7%,水平最低的为陕西和甘肃两省,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2.6%和72.0%。按工业化水平综合值来看,新疆工业化水平最高,为0.1942,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分别为0.1852、0.1512、0.1036和0.1010,而全国平均水平是0.4377,西南、华南、华东的工业化水平综合值分别为0.0237、0.5844、0.6802。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西北五省区的商品流通发展起点呈交叉状况。从绝对实力来看,分三个层次。实力最强的是陕西,其次是甘肃、新疆,最后是宁夏、青海。但从相对的发展水平看,最强的是新疆,其次是青海、宁夏,最后是陕西和甘肃。以上两个方面反映了西北五省区正好成反方向交叉发展水平。这说明除了民族经济支持作用的发挥使宁夏、青海自身发展较快外,西北五省区总的商品流通发展基础是绝对实力越强的省份越应充分发掘其发展潜力。

这一发展基础还应结合工业化水平综合值来统一分析。工业化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区域商品流通规模、区域社会分工协作和区域商品流通地域范围。西北区域工业化水平较高的新疆是西北区域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其基础雄厚,发展水平较高。宁夏与陕西是逐步成长的商品流通发展力量,尤其是陕西省其基础最为雄厚,并且是在较少的民族经济作用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潜力很大。宁夏则需要逐渐摆脱民族经济作用的支持,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发展。青海与甘肃,特别是青海,其商品流通活动应大力加强。

从总的情况来看,西北地区工业化水平还较低,西北区域总“进口”大于总“出口”,再加上长期的商品流通失衡,限制了西北区域经济发展。

2.西北区国土面积辽阔,内部区际差异大,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

在五个省区中,陕西、宁夏交通位置较为适中,运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甘肃、青海、新疆运输业发展较为薄弱。陕西地处我国经济分布的心腹地带,是西北区通向东部、中部地区的咽喉,其路网密度和运输线总长度均居西北地区首位。其公路密度近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区中亦居前列,已初步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陆空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网络较为发达,公路密度已达15.66公里/百平方公里。甘肃、青海、新疆的公路网成网水平较低,分别为7.64公里/百平方公里,3.31公里/百平方公里,1.54公里/百平方公里。

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在建国后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地区经济开发规模不相适应,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目前主要线路的运输需求多已超过现有运输能力,乘车难、运货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西北地区尤为如此。

3.西北地区资源丰富,是扩大商品流通的基础。

西北地区资源种类齐全,储存丰度高,空间组合较好,有明显的优势。西北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宁夏、陕西、新疆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省区,并且以其较高的品质驰名中外,为西北区域商品流通的重要物资。西北的石油资源也非常可观,有克拉玛依、玉门、长庆等油田,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均发现新的油田,特别是南疆塔里木油田开发前景可观,有可能成为我国后续大石油基地。西北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7种矿产资源中,西北已探明矿种达112种,主要矿产有31种,特别是有色金属、稀存金属占有极大优势,甘肃的金昌市为全国三大基地之一。西北的农林牧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技术和地理环境的制约,致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二、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格局确立及实施措施

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格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西北总的经济状况来看,我们应遵循梯度推移修匀理论来确定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梯度推移修匀理论是指我国目前经济技术水平东高西低,大部分生产力集中于东部地区,东部交通方便、通讯设施较好。因此,要以东部发展为契机和依托,按东、中、西的空间顺序展开经济布局的梯度战略,而西北经济发展则需依据西北经济发展实际进行。西北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极是由中央投资兴办的现代化大中企业群,另一极是落后脆弱的乡镇企业和地方企业。其二元结构的刚性极强,严重影响着西北区域经济发展,这就使越是收入高的地区生产发展越快,越是收入低的地区发展越慢。另外,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出发,可以看出西北地区1990年的第二产业水平为18.9%,低于全国水平的21.4%,说明产业结构发展失衡。解决二元经济和产业结构失衡的根本途径是发展西北区域的市场经济,而大力发展商品流通则是西北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从西北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其工业化水平经测算为0.147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1990年西北地区的有形贸易出口创汇只占全国的2.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589(元/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3(元/人),这说明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的基础水平还较低。再从西北产业发展来看,滞后的交通运输制约本区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对外开放,成为本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而这一产业又是商品流通发展的直接纽带,它的薄弱又制约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从以上不难看出,西北商品流通处于急需发展而又受瓶颈产业等多方因素直接约束、自身资源优势却很明显这样一种状况。借鉴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应尽可能地使商品流通采取超前式发展,以取得后起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因此,要确立开放式并充分挖掘已有资源,优势互补的西北商品流通发展格局。具体指:设立以西安、乌鲁木齐为流通发展中心城市,以兰州为联结纽带向外辐射的流通网络;以煤炭、石油、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品、畜牧产品为区域间或区域内的主导流通产品,加速流通扩张;发挥各省地区自身优势,挖掘潜力,优势互补,促进区内流通发展。其格局主要体现为三部分:

其一,以国家级、省级、地方级三个层次的流通中心为辐射中心,向外辐射,构成庞大的相互联系的商品流通网络。

国家级流通中心包括有西安。因为陕西是五省区内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交通运输方便,潜力又大。而西安又是这一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陕西经济、交通、文化各方面的汇集点。以它为中心既能够带动陕西本身经济发展,又能直接成为西北区域通向内地其它各省的要道。另外,乌鲁木齐也属国家级中心。它是我国开放西北的主要区域,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商品流通特别是与独联体的流通活动将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兰州属省级流通中心。虽然甘肃经济实力、交通运输条件并不理想,但这并不妨碍兰州成为联结西安与其它省区的纽带,它以其较理想的地理位置将成为联结西北各省区的中心。这样,兰州不但能主要承担西北区域内的流通任务,也可以使西安作为整个西北区域中心流通任务的压力得到减缓。其它省级流通中心指银川、西宁。它们主要以搞好本区内的商品流通为主。

地市级商品流通中心是陕西的宝鸡市、安康市、汉中市,甘肃的天水市、平凉市、金昌市、嘉峪关市,新疆的库尔勒市、喀什市、伊宁市,宁夏的中卫地区、石嘴山市、固原地区,青海的格尔木市等。它们的任务主要是在搞好本市流通活动的基础上协调省级流通中心的流通活动。

其二,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体现为商品流通网络流通活动的主导产品。

西北区域煤炭工业主要集中在陕西、宁夏和新疆三省,且储量大、煤质好、埋藏浅、易开发。煤炭工业应首先发展距内地较近的陕西,特别是陕北神府煤田、陕北黄陵矿区和彬长煤田。其余四省区,除宁夏要调出区外和出口一部分,新疆少量供应甘肃嘉峪关以外的地区外,煤炭开发主要是自身平衡,以销定产。

西北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陕甘宁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现已形成克拉玛依、塔里木、吐鲁番—哈密、长庆、玉门、延长、柴达木7个油气生产区,原油产量占全国的7%。其中新疆三个油区产量最大。西北区的石油发展,应进一步挖掘潜力,有计划地进行开采,加快石油流通。

西北区金属材料工业的重点是有色金属工业。本区有色金属资源种类较多,分布也较集中,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中,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铜、铝、铅、锌、镍,并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具有突出优势。

西北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非金属矿产工业还会有较大发展。在非金属矿产中,青海察尔汗盐湖的钾盐、镁盐、钠盐在全国的地位尤为突出。钠盐、镁盐储量居全国首位,应大力开采。

农区畜牧业是西北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区畜牧业要调整养殖结构,发展节粮型、饲料报酬率高、周转快的畜禽产品。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养鸡业、养牛业;远郊要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养鸡、养牛、养猪业;边远山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养牛、羊业,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相互融合的畜牧业生产体系。

其三,以西北区内各产业带为基础,注重产业区域商品流通发展格局。

进一步加强西北区的工业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四个群带上。一是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天水——兰州——西宁的机械、军工、电子产业群带;二是西宁——兰州——银川黄河水能资源开发带和有色冶金产业群;三是渭北、神府、银川煤炭工业带;四是兰州、玉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油化工产业群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北区域只有关中经济区、陕西经济区的汉中盆地、宁夏的宁中经济区按产业发展的正向演进,其它的大部分地区则属于逆向发展。对于这种正向发展则要注重轻工业所需的商品流通,而对于逆向发展的地区则要注重工业方面所需商品的流通。

为实现西北区域商品发展格局,需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改变生产要素东移倾向,加速工业化进程。由于西北在区际商品流通中绝对优势丧失较多,出现了生产要素的大量东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施“进口替代”,加速工业化进程。这需要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链作保证。它需要专业化程度高的主导产业以区域外循环为主,其产品外销比例较大;基础服务产业以区内循环为主,其规模和批量较小,品种复杂,其在区内就近销售的比例较多。

第二,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应将这一纲领结合区域实际推行下来,取得实质性进展。要配合三层次流通中心,扩大商品流通,实行公平竞争,进行等价交换,使价格能真正反映供求规律的要求。

第三,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加强经济协作区的建设和对外流通活动。对于西北区域需求量大,但本地区又难以满足的资源,应与资源较充足区域和地区建立稳定的商品协作关系,确保其供应。对区内的商品流通,应发展多种规模的横向联合体,特别是加强陕甘宁三省相邻十二方的商品横向联合体的建设。此外,在各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积极发展对外流通活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把新疆地区对独联体之间的流通活动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四,积极发展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产业,为区域商品流通服务。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速发展西北交通运输建设,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改造既有线路,特别是主要交通干线,提高运输能力,缓解运输紧张的矛盾。二是有步骤地建设覆盖西北的交通网。三是根据各省区具体情况,加强公路建设,促进铁路、公路协同配合。宁夏、陕西公路网密度较高,但质量等级较低,需大力改造提高。甘肃、新疆、青海应以提高密度为重点。

第五,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实现库存管理科学化,保证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商品的及时供应。加强流通领域的职工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西北区域流通领域人才状况来看,其人才素质与工业领域相比还相差很大,因此,应大力加强与各高等院校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培训现有的干部职工;积极引进吸收人才,一方面做好国家分配的各类大专、本科毕业生的安排工作,另一方面要吸收外区域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最后还应重视人才,提高人才有效利用率。

标签:;  ;  ;  ;  ;  ;  

西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模式的建立与实施_陕西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