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鹏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云南昆明 650300
摘要:新的发展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有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是直接根据社会需求而提供人才的地方,其教育的方式、内容以及效率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对我国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汽车;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1导言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现在我国发展对汽车类创新型人才需求很大,但现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解决。
2高职汽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2.1针对高职汽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我国高职汽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有着十分清晰的特征,主要为学练并用特征、市场导向性和能力本位特征。能力本位特征主要为人物能力观、总体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整合能力观比较适宜。对于市场导向而言,主要透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给予判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当将市场所需当成导向,正确判断有效发展潜力专业。
2.2针对高职汽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给予分析
我国高职汽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人才培养欠缺精准的目标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目标培养属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南,对于自身发展给予正确定位则变成办好高职教育的主要保证。但当前许多高职汽车教育人才培养过于追寻升本,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结构性。再有就是高职汽车教育投入不足,并具有明显错位状况。因为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一旦在培养时软硬件条件不符合标准,则较难令教学资源获得优化,无法提高办学质量。政府经费投入欠缺,会令有些高职院校将精力投入到需求资金不大的文科专业教育方面,从而令高职教育专业的设定出现错位,导致毕业生就业艰难。最后就是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轨。因为大部分高职教育院校是通过改革、改建或改制而成,在以往行业办学的模式、区域经济合作及服务中,展现出条状结构和非块状结构,从而令专业建设发展极难顺应当前社会职业结构的瞬息万变。
3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明确就业方向
建议在接受教育前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进行明确,高职院校应将学科细致划分,以供学生的选择,同时应加强与各大公司、工厂企业合作,为汽车专业的不同方向的学生分配工作,定向培养人才,订单式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当学生选择汽修方向的时候,专门培养其学生的汽修技能,在校内严格考试,同时与其他工厂企业进行签单,定期定向的培养所需人才,毕业结业后对汽修类人才进行定点的工作分配,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同时,满足社会对定向人才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增加投入
政府应根据高职院校对社会供应人才的程度对高职院校适当的进行资金投入,保证高职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磨练个人的技术,为以后的就业带来方便。同时应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助,增加学生来高职院校学习的兴趣,才能给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定向性人才的机会。
3.3了解实时动态
高职院校应该对社会的需求性人才以及汽车的专业知识进行时常的更新状态,避免教授给学生已经被社会淘汰的知识和技能,否则既影响学生的就业,而且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浪费学生的钱财。高职院校与各个合作企业应经常联络,并且定期询问或者对实际工作地点进行考察,以了解时代的变换形式,同时了解社会市场需求,并且进行定向的人才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
3.4增加动手几率
在日常的教学中,在课上的实物演练时,应对实际物件进行多样准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对此唯一看得见的物件进行操作,与此同时,应多于合作的企业公司进行沟通合作,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以及工厂做定期参观,从实践上学习真正的技术,并且学校应安排学生在真正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真实动手操作的机会,加以练习,提高在学校毕业前的基础技能,让学生的就业更为简单。
3.5校企合作不紧密,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结合不紧密
学校培养的汽车类人才主要的目的就是服务好汽车企业,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如果学校所教授的汽车知识落后于企业需求很远,甚至相脱节,那么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别说创新,就是融入企业都很困难。现在的校企合作都是处在用人的合作层次,企业到了用人的时候就到学校来招聘或者挂牌组班,班级中的学生毕业后相关的企业就业,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还是书本上,这样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没有一点帮助,合理的校企合作应该是企业与学校一起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学生在进校就要加强企业相关文化教育,企业还要定期来校为学生进行讲学,并且参与到学生的考核中,学生也应该分批到企业参加岗位培训与锻炼,让学生在校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与制度。接受到企业的技术培训,这样学生才能对技术进行创新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6学生实践操作环节培养薄弱,实操平台开放度不够
高职学校培养的是汽车技能型人才,汽车的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现在职业学院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因教学设备投入太大,设备跟不上教学需求,进而汽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以视频教学或教师演示教学代替学生的实践操作,有些学校有设备但担心学生操作损坏设备而将设备只用于上课展示,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创新性培养了。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必须有开放的实验平台和完善的制度,能让学生只要有新的、好的想法,只要是在制度的允许下都能随时进行实操训练。
3.7教学内容学科化,教学方式单一性
现在汽车教学中大部分还是采用粉笔加投影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采用学科体系,都是理论加推导,这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让高职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再加上学校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创新性得不到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就必须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导。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也必须进行改变,不断加强学习。
3.8教学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现行汽车专业的考核还是以理论试卷为主,不能全面评价高职学生技能学习的成绩,而在高职学院主要是以技能学习为主,应该是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分别给予评分,这样才能体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色,也能够有利于技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五、相关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但相关的人才培养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的条款需要完善和落实,例如怎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学生创新培育与孵化,学生的创新教学条件改善补助,企业对创新人才培养支持等,这些都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汽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单是学校的负责,还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多方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4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的汽车人才教育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实操的机会,专业的具体定向和定位以及学校的相关教育设施的短缺等问题影响着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通过发现这次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希望对实质性的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宝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37.
[2]赵玉田.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17):10-11+31.
[3]易根苗,林新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以汽车专业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02):63-67.
[4]李青芬.我国高职汽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5(16):183.
[5]杨开亮.深圳高职汽车人才培养之路——基于官校企行四方联动合作模式的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1):55-58+138.
[6]邹晓波.高职汽车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8):35+37.
论文作者:李俊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学生论文; 高职论文; 汽车论文; 企业论文; 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