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嵘1 刘晓平2
(1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2哈尔滨市第二社会福利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对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5例,无效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结论:合理的药物治疗,降压要从小剂量开始,有效地平稳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老年人的防治,提高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检出、防治和控制率。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42-02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收缩压(SBP)≥21.3kPa(160mmHg)及(或)舒张压(DBP)≥12.7kPa(95mmHg)者称为高血压。随年龄而升高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使其生活质量不断恶化。选取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42例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28年,平均 18年。临床表现:头痛头晕16例,心前区痛5例,心悸气急4例,偏瘫4例,左心室增大8例。
1.2 方法
老年人初始血压为18.7~21.3/12~12.7kPa(140~160/90~95mmHg),并无合并症者,可采用非药物疗法。观察3~6个月,如血压经常>21.3/12kPa(160/90mmHg),可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的第一线降压药物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老年人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故应避免选用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哌乙啶、哌唑嗪和柳胺苄心定等。
2.结果
对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控制在130~139/85~90mmHg,经3~4周治疗好转出院35例,无效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死于脑卒中2例,心力衰竭 1例,肾功能衰竭1例。
3.讨论
老年人高血压多为轻型,急进一恶性型罕见。继发性高血压亦较少,但对于DBP>14.7kPa(110mmHg)者、病情突然恶化或降压治疗无效者,应进行鉴别诊断。在继发性病因中,因粥样硬化斑块阻塞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并不少见,老年人新近发生的DBP性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突然加重,大有此种情况之可能,但这种情况多数不宜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嗜铬细胞瘤则少见[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诊断中还需排除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动一静脉瘘、贫血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疾病引起的高动力性高血压,它们多表现为SBP升高、DBP不高或下降、脉压增大。此外,测量血压时,应使水银柱达到33.3kPa(250mmHg)的高度再放气,以免因气囊内压不够高而误将听诊间隙当成收缩期前的阶段而低估SBP。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评价工作重在三个方面:有否高血压、血压的总体水平;靶器官受损程度,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测定某些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的指标。
老年人高血压是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予以积极治疗。国内外研究证明,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或舒张期高血压经降压治疗后,可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至少20%~50%。降压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关,年龄过高则疗效变得不确切[2]。一般年龄在85岁以下,当SBP>21.3kPa (160mm Hg),或DBP>13.3kPa(100mm Hg),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SBP在18.7~21.3kPa(140~160mm Hg)之间,或DBP在12~13.3kPa(90~100mm Hg)之间,则可根据每个病人全身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定,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年龄更高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若有靶器官损害或极度高血压者,也应采用降压药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多数是无症状的,而降压药物常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选药时应着重注意避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达到不至于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用药宜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小剂量维持,以防因血压的突然下降,导致心脑血管灌注不足,造成晕厥及急性脑和冠脉血栓形成。因此,老年人用药的初始剂量应为中青年人剂量的一半或更少。尽量避免夜间用降压药物,以免因夜间血压过低和心率过缓,致心脑供血不足[3]。对老年人高血压用药物治疗后,将立位血压维持在18.7~21.3/12kPa(140~160/90mm Hg)为宜。勿使血压降得过低,尤其是DBP降得过低,同样是危险因素,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脑供血不足。在治疗前后要经常测量卧、立位的血压,以准确估计病人的血压总体水平,确定需否用药和用药的剂量,防止发生治疗不充分或降压过度等偏向。老年高血压病人约80%并有多种伴发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肥胖症、心力衰竭、慢性肾病等,必须注意进行综合治疗,高血压病方可平稳。
血压是一种周期性现象,可分为两种成分:一是稳定成分,即平均动脉压(MAP);一是搏动成分,即脉压,代表围绕MBP的上下波动幅度。对于同一MAP水平,脉压可以不同。脉压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大。老年人的脉压增大,通常是SBP的增高和DBP的降低所致。SBP增高可导致心肌肥厚,DBP的降低可引起心肌缺血。二者相结合更增加心脏病的危险[4]研究证明;由于SBP的增高,因而带来脉压的增大,因此SBP的升高对老年人带来的危险更甚于DBP的降低。故测定SBP比DBP是更为准确的危险性预测因素。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卒中和充血性心衰。年老本身就是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合并高血压更使患者处于较高危险状态[5]。老年人高血压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者比对照组高3倍以上。65~70岁的老年人作前瞻性随访,高血压组发生心衰的比正常血压组高出2倍。影响老年人患高血压病者的预后因素除年龄、血压外,还有心肌受累程度、心脏功能状况、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状态等因素。据估计,约有1/3的老年高血压病人不知道本身患病;半数以上的病人知道患病并接受治疗,但只有1/4的病人被控制较好。这种极高的未知率和较低的控制率说明对老年人高血压,应采取更有力的对策。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和人群防治,提高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检出、防治和控制率。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2] 徐晓红.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J].中华医学丛刊,2003,3:69-70.
[3] 刘国树.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79-880.
[4] 祝建华,王顺玉.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679-680.
[5] 宋红霞.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河北医药,2008.30(10):1577-1578.
论文作者:常嵘1,刘晓平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高血压论文; 老年人论文; 血压论文; 老年论文; 脉压论文; 病人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