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研究论文_刘和平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研究论文_刘和平

刘和平

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1

【摘 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观察肝硬化时肝细胞发生广泛变性和坏死,使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对肝硬化肝脏损害程度的判定和预防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等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出血进行分组,有出血的患者分为出血者(40例),没有合并出血的患者分为无出血组(60例)[1];同时,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9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63-01

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类可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的疾病,由于肝硬化时肝细胞发生广泛变性和坏死,使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凝血与纤溶系统因子活性降低,患者易出现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关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进展及出血的发生等进行有效的预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本文选取肝硬化患者80例,分析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月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最小的为35岁,最大的为75岁,平均年龄为(55.9士6.1)岁。根据患者是否出血进行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合并出血的患者为出血组,本组患者有40例;没有合并出血的患者分为无出血组,本组患者有60例;另外,选取同期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健康者30例,女性健康者10例,健康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0岁,最大的为65岁,健康者的平均年龄为(53.2士5.4)岁,选取的健康者均没有使用过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的药物。

1.2方法

我院用日本SysmexCA- 53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6例临床肝硬化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bg、TT。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给予选取的所有受检者真空静脉采血,采用剂量为1-2ml的血常规抗凝血,将其充分摇匀,使受检者清晨空腹进行静脉血抽取,抽取剂量为2.7ml止,将其置于雪凝用试管中,试管中含有0.3ml剂量的浓度为0.lmol/L的构椽酸钠溶液,然后充分摇匀试管,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将血浆分离,待测。

1.3标本采集

所有病例均采集静脉血,血常规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血1~ 2 mL,摇匀;血凝用血凝管内含0.1mol/L枸橼酸钠0.2mL,采集静脉血1.8mL,摇匀,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2]。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我院的这1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肝硬化组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对比,其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得到PLT参数与PT 可以作为临床检验肝硬化患者出血情况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价指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3.讨论

3.1肝硬化的成因分析

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是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溶解物与抗纤溶物质的场所,在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调节作用。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已大量的损伤和坏死,其合成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功能下降。相关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体内的肝细胞会存在损伤进而出现坏死的症状,这会减弱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原酶的凝血功能,从而使得合成因子减少,导致PT出现延长的情况,而PT的变化能够对肝脏损伤程度做出准确的反应,延长的时间越长,

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便会越深,因而提高出血的发生率,如果出血的程度变严重,患者的PT便会更加长,如此导致恶性循环。

3.2血小板与肝硬化的相互关系

血小板主要来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其大小和体积可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血小板PLT、MPV、PCT及PDW 4项参数与血小板功能有良好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状况[3]。经过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的PLT、MPV、PDW、PCT等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先,肝炎病毒对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骨髓增生不良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其次,肝硬化患者存在获得性血小板贮存池病,使血小板在体内发生释放反应,导致血小板衰竭,故使其体积减少;最后,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免疫复合物形成,血小板破坏增多,寿命缩短等。

3.3血小板检验对肝硬化检测的意义分析

我们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临床判定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凝血功能测定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纠正凝血障碍,减少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危险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预防与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而且,硬化患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受损程度和出血情况,所以,在检查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同时检测PT和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准确判断肝硬化病情,对治疗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芳.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间医药杂志,2014,5(3):22-26.

[2].刘君.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检验价值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11(7):213-217.

[3].龚长利,杨光敏.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2013,4(1):11-17.

论文作者:刘和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研究论文_刘和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