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它能让幼儿更好地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自然角可以有效助力幼儿多方面能力培养,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萌生爱护动植物,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自然角 生活化 创设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探索自然的窗口,其环境创设是为幼儿的发展而服务,直接影响幼儿对自然角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在和孩子们一起创设自然角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自然角充满好奇,会观察种子有没有发芽,花儿有没有枯萎,大蒜有没有长高。会惊奇的跑过来问:“泥鳅肚子白了,小乌龟一动不动,是不是代表死掉了?”但是,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同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持续地关注自然角,只有在自由活动或区域游戏时间,才会在老师的提醒下过来看一看、画一画,对自然角的兴趣也大都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忘了,兴趣随之发生转移,很少再去关注。如何创设一个别具一格的自然角,使自然角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活”的科学生活课程呢? 如何使自然角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自然角更灵动呢?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着手对自然角进行了一次大改造,让自然角回归生活,更加灵动。
一、视角生活化
(一)从教师要求向幼儿需求转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让幼儿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儿童化的自然角,是幼儿自由探索、轻松活动的小天地,幼儿在探索中直接感知、实验、操作、管理,满足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自然角由教师要求为主转为关注幼儿的需求出发。
例如:小朋友们散步时发现幼儿园内一些快枯萎的野花,有的孩子就问:“老师,这些野花的身上有好几种颜色,这是为什呢?”于是自然角多了一个野花实验区, 孩子们尝试把野花放在不同的颜料水里,让花根吸收水分,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花儿的根部吸收了带颜色的水之后,花自身的颜色真的会发生变化,接着,孩子们用亲手实验出来的不同颜色的花,尝试各种插花造型。
(二)从选材单一向主题多元转变
以往我们创设自然角一般分种植区、饲养区、观赏区,这些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我们班级离食堂比较近,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知识,我们的自然角新增了实验区,除了各种常见的实验外,融入了“菌菇坊”和“厨余堆肥加工坊” 这两个目前比较流行并且在生活中非常实用的元素。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自然角还可以融入其他区域,如“五谷磨坊”“农贸市场”“园艺工具商店”等等。各类区域的融入,给自然角注入了新的生命,让其更生活化,乃至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三)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变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幼儿最大的观察能力。我们通过三维立体设计理念,多元结合地面、墙面、空中、错层等空间,将不同的自然物进行多维呈现。在创设自然角环境的时,教师们过多的关注平面的布置,但对于一些空间较小的班级,很难将延伸性的内容再次进行丰富与调整,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自然角立体空间。
例如:隔断、悬挂等。一天,孩子们在自然角无意间发现了一只蜗牛,十分新奇。但孩子们对蜗牛了解有限,于是我们鼓励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走进自然,寻找蜗牛,同时将这些相关的昆虫拍照打印出来带到幼儿园。我们将昆虫的照片挂在栏杆上的柳树枝上,垂到适合幼儿的高度,写上提供者的名字,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认识的昆虫,还将干的蜗牛壳带到幼儿园,在蜗牛壳上种上好看的植物,挂在自然角。通过同伴间科普,幼儿能认出好多常见的昆虫。自然角延伸环境的内容可以是来自于课程,也可以是来自于生活,满足幼儿的需求,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及资源,将原有的环境进行优化,多元化的进行发展,从而给幼儿探究学习的机会,亲近自然的机会,利用环境推动幼儿的生成,让环境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内容生活化
(一)关注幼儿生活经验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我们根据社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自然角环境的创设中。
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在幼儿园里吃过炒绿豆芽之后,我们就组织幼儿进行了“我们也来发豆芽”的实验活动。首先从选豆开始,幼儿知道要选择颗粒大、饱精的豆子,然后进行浸泡、再选择有孔的容器,盖上湿润的布,然后就是每天对于豆豆的观察和照肤了。豆豆一点一点的出芽,长大,孩子们每天都要问,什么时候豆豆就长成了和我们吃的豆芽一样的了。幼儿看着自己熟悉的豆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面来的,他们成功的喜悦之情溢于育表。
(二)跟随自然生活节律
我们根据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变迁,根据幼儿不同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从简到紧地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动植物进行。
春天,对于植物区种植的创设,可以有种子发芽、花齐的种植、蔬菜的种植等等。秋天,有农作物的丰收,种子藏在哪儿等等;对小动物类饲养角的创设,春天可以饲养小鸭、小鸡;夏天饲养小金鱼,小乌龟,小兔子等等。这些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能让幼儿产生了解自然,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三、材料生活化
(一)工具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孩子尝试使用工具的经验将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工作有益。我们发现自然角摆放的一些洒水壶、小铲子等工具孩子们非常喜欢,为了使孩子们在操作和使用工具的时候收集更多精确的信息,更精确地观察动植物的细节,更精确的测量,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自然角里还可以提供哪些观察动植物的工具呢?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和看到过的工具。
如:温度计、尺子、放大镜、剪刀、天平等,我们把这些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放置在自然角,因为有了它们,孩子们在自然角里的探索活动变的更加有趣。 孩子们在使用放大镜时发现了菜虫颜色是绿色的,菜虫的血也是绿色的,菜虫在阳光下暴晒的时候,全身都会竖起汗毛。春天,孩子们照顾自己的种子宝宝,使用温度计并记录,经过持续的观察和纪录,孩子们发现了植物在15-25摄氏度的条件下是最容易发芽的。孩子们用专用尺子测量蚕宝宝,感受蚕宝宝的成长变化等等。孩子们在使用这些生活化的工具进行探究和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工具带来的作用和价值,理解数量的关系,发展了他们对技术设计的兴趣、能力和创造。
(二)素材生活化
科学探究的材料除了一些必要的工具外,更多地应该是身边易得的材料,当地特有的资源和安全的废品,这样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们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学会创造,体验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的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漓渚地处农村,在我们幼儿园旁边有一块小树林,那里有着许多原生态的资源,这些都是自然角非常好的素材。每次和孩子们去小树林或者去感受大自然的时候,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捡一些小树枝、藤条等回来。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中,我们注重亲近自然,体现环保。
例如:在自然角养殖区域和种植区域间隔的地方,我们用孩子们用一起在小树林收集的新鲜的芦苇和稻草编制成篱笆来作为两个区域的隔断的,也有用小木条装饰自然角边上的墙面,让幼儿有一种置身于乡间田园的感觉,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农村孩子们最常见泥土和沙子,也是我们自然角设置的素材,我们的植物多数要用泥土来种植,孩子们在自然角快乐的玩沙子、制作沙画,一起参与自然角的沙画展览。越是从幼儿身边发现的有趣事物和幼儿参与的环境设置,对幼儿的吸引力越大,他们愿意全身心投入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对自己创设的环境格外地爱护、珍惜。 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废旧物品,家里破穿不下的旧鞋,一次性纸杯等,孩子们在上面用颜色装饰,涂上美丽的花纹,在种上植物,放在那里。让我们的自然角看上去更加美观。我们还把幼儿园的轮胎涂上颜色,在里面种上植物,孩子们通过自己身边素材的加工,感受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自然角的探究实验实现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它体现的是对幼儿个体的尊重,对幼儿整体发展的关注,同时也遵循了幼儿教育、幼儿发展的规律,只要我们关注幼儿的生活,把握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适宜的引导,就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发展,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兰珍 《谈幼儿园自然角创设》万方数据,2018年9月
2.马腾《幼儿对自然角的兴趣延续性实践与探索》万方数据,2018年12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俞丽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孩子们论文; 自然论文; 幼儿论文; 环境论文; 工具论文; 幼儿园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