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伟1 岑萌1 陈立军1 余沛堂1 龚竞成1 魏威2
( 1 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315315;2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310003)
【中图分类号】R741.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17-03
颈源性头痛主要是指由颈椎病及急、慢性颈椎损伤引起的头痛,通称为颈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概念最早是在1983年由美国医生Sjaastad[1]正式提出。经过10年的争论和重复研究后,得到了多学科专家的重视和确认。1990年, 国际头痛学会{IHS}颁布了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目前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接受。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近年来随着对颈神经解剖及其末梢的中枢传入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对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发无菌性神经根炎的机制研究的进展,对颈源性头痛发生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入。1995年Bogduk[2]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因此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椎病性头痛。本文将对其发病机制及主要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1. 颈源性头痛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多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部、后枕部胀痛、隐痛、跳痛、隐痛或牵扯样痛,多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有颈肩部不适,或失眠、眩晕等症状[3]。发病时患者十分痛苦。在美国该病的发病率为0.4%~4.6%,女性多见,男女患病比率为1:4,平均发病年龄为42.9岁。
1.1解剖学分析
颈源性头痛与颈部的神经、血管、韧带、筋膜等多个组织密切相关,任何部位的病变皆可引起颈椎病的发作而引起头痛。李义凯[4]等认为分布到头部的颈部神经主要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并且和C1、C2、C3神经相关联。冯金升等[5]指出颈源性头痛的神经解剖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从颈枕部穿出的C1、C2、C3的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同侧头部;颈部的C1、C2、C3神经及其分支与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汇聚。根据C2的特点,张业涛[6]等提出了颈源性头痛与C2横突综合症密切相关,由于寰枢间无椎间孔,第2颈脊神经在寰枢关节后方穿过其狭窄的骨骼间隙,经过枢椎横突上方分为前后支,C2又处于动静结合处,其横突附着于颈夹肌、半棘肌、肩胛提肌等多块肌肉,是应力较集中的部位,当寰枢椎出现异常时可引起该部位肌肉、筋膜损伤,发生痉挛或无菌性炎症从而卡压枕大神经或颈后神经丛。发病机理类似于腰三横突综合症。闵合明[7]等认为三叉神经脊髓核既接受来自C1、C2、C3的传入神经纤维,同时又接受三叉神经脊髓束的神经纤维,它是颈-头神经反射的基础,这些结构的病理改变均是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根源。常蜀英[8]等认为人体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和青年颈源性头痛密切相关。
1.2发病机制的相关学说。
1.2.1 解剖会聚理论
Kerr和Olasfon[9]通过实验证明在猫的高位颈髓(C1、C2),三叉神经与颈部的传入纤维在后角的中部及腹侧会聚。在此解剖通路基础上,可以假设起源于颈部的疼痛扩散至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引起偏侧头痛。Kerr认为非典型面部神经痛及其它颅面痛综合征都可用此理论解释。Bogduk[10]认为颈源性头痛的发生是高位颈神经(C1、C2、C3)所支配的结构(枕寰关节、寰枢关节、2/3及3/4关节突关节、间盘、寰椎横韧带及翼状韧带、帽状腱膜、头下斜肌、枕肌、椎前肌肉、胸锁乳突肌、颈后上部肌肉、斜方肌、高位颈髓和后颅窝硬膜、椎动脉、颈内动脉、小关节)发生病损而产生伤害性痛觉信息,通过C123神经传入纤维之间及其与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中枢会聚,使伤害感受性输入产生紊乱而形成的一种头面部牵涉痛。Biondi[11]解释了由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神经元的有序分布,使三叉神经眼支与高位颈神经可发生最大程度的会聚,所以临床上颈源性头痛病人头面部疼痛主要集中在额颞及眶部,其疼痛程度常常超过起源于颈枕部的疼痛。
1.2.2 机械刺激学说
由于颈椎本身结构的特异性,常受到来自外力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平衡性,头部姿势不当诱发出现慢性劳损、颈椎关节失稳等改变,均可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或交感神经而出现疼痛。如挥鞭式损伤是颈性慢性头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2],颈部的过伸、过屈(或)旋转对寰枕和寰枢关节之间的C1、C2神经根产生压迫或牵拉造成慢性头痛。郑建国[13]从生物力学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原因,枕-寰运动仅有前后方向的屈伸运动,屈伸35度,而寰椎与枢椎之间也有一些屈伸运动,仅为15度,其主要是旋转运动,占颈部的旋转运动50%,如头部过伸、过屈或颈部突然旋转过度可导致寰枢椎错位、关节囊韧带受损,枕大、枕小神经压迫或刺激引起头痛。赵学喜[14]等认为由于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而通过以下机理引起头痛:刺激、压迫、牵引头部敏感软组织;刺激、压迫、损伤第1、2、3对颈神经;刺激、压迫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丛或其他交感神经,致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颅内外动脉痉挛,肌肉血液循环障碍,可游离出并积蓄K+P物质(P8)、5-羟色胺(5-HT)等致痛物质而导致头痛等症状。潘之清[15]认为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多为慢性、陈旧性损伤等引起的椎间盘变性、退行性病变,从而引起 软组织炎性水肿,紧张挛缩、粘连、骨赘形成等,甚至椎间孔狭窄,导致枕大神经、枕小神经、C1、C2、C3后支受炎症刺激或受压而产生疼痛,并且认为椎体间的错位、错缝、脱位或后关节紊乱是产生上述病理变化的根本病理基础。
1.2.3炎性水肿学说
Martelletti[16]研究发现颈源性头痛患者的血清IL-β和 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人,并由此推测这是来自免疫系统的特殊信号。它们激活了疼痛因子如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Zicari等发现颈源性头痛患者一氧化氮(NO)途径活性也高于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患者。在经手术证实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中,局部组织炎症的启动物质-磷脂酶A2 的活性是血浆的1000倍。上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或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粘连组织,均可导致枕大神经、枕小神经C1C2C3后支受炎症刺激而产生头痛。由此可将颈源性头痛定义为颈部损伤的炎性结果,并可解释为何不同结构的不同病理过程产生相似的头痛 。
1.2.4肌肉痉挛
颈源性头痛也可产生于颈部肌肉组织,颈髓神经根特别是前根受到压迫或炎症侵袭时可引起反射性颈部肌肉痉挛;而持续性的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代谢的终末产物引起肌筋膜炎,产生疼痛,并可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姿式,使肌肉供血减少。于生元[17]等在对226例伴有颈椎异常的紧张型头痛患者进行研究中发现紧张型头痛患者颈肌张力增高,通过压力计测量其痛阈降低提示紧张型头痛可能与颈部肌肉的异常收缩有关从而也提示紧张型头痛可能包含在广泛内涵的颈源性头痛之中。
1.3诊断及分型
1临床特征[18]:头痛多为牵涉性疼痛,好发于中年人,多以单侧、慢性为主要症状,疼痛常先发生于颈部,然后扩散至病变侧的颞、额及眶部,疼痛呈钝性,无搏动性,以额颞部为重,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大约数小时至数天,后期也可持续发作。颈部活动、不良的颈部姿势及按压由眶上神经、高位颈神经C1~3支配的结构可诱发头痛发作,颈部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可伴有同侧肩部及上肢痛,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恶心、呕吐、畏光、视力模糊、流泪、声音恐怖、眩晕等
2.诊断标准:国内学者参照国际统一标准,将头痛分为4级:Ⅲ级:重度头痛; Ⅱ级:中度头痛; Ⅰ级:轻度头痛;0级:无头痛。也有学者根据头痛的发作次数、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采用综合打分的方法,严重头痛:19分以上;中度头痛:14分以上;轻度头痛:8分。陈鹏[19]等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包括:1)头痛以单侧或双侧颞部、后枕部为主,呈胀痛、跳痛、隐痛或牵扯样痛,多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2)伴有颈肩部不适,或失眠、眩晕等症状,或有颈部活动受限;3)C1-C4棘突旁压痛明显,或(和)伴肌肉紧张,条索状阳性反应物存在;4)X线或(和)MRI检查提示有典型的颈椎病变表现;5)TCD检测提示有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血流异常。符合上述条件1、4、5项,2、3、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颈源性头痛。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紧张素1共同参与了偏头痛发作、持续、停止的病理生理的过程。Olesen等[20]提出:一氧化氮为偏头痛发生的关键因子。杨爱珍等[21]、陈新华等[22]、郭丽等[23]、PukissJR等[24]、GreenbergDA等[25]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紧张素1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清中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为颈源性头痛提供了实验室诊断依据,有助于提高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3.影像学检查:患者颈部X线、CT、MRI检查都无特异性改变。也有学者测得头痛越严重颈椎曲度值越小的,曲度改变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26]。Griffi th等[27]发现,功能性X线有助于确定颈椎的挥鞭伤(即运动中突然停止受到的损伤)和其他轻微的韧带损伤。Hong等[28]研究CEH患者功能性X线,发现部分患者的较低位椎体间有局限性扭结、排列不整齐的表现,并且具这种影像学改变的患者往往存在除头痛以外的头面部症状。
2.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颈源性头痛在祖国医学中当属“头痛”、“头风”范畴。《证治准绳?头痛篇》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关于其发病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治准绳》曰:“病头痛者,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逆乱于头之清道,致其不得运行,壅遏精髓而痛者也。”《类证治裁?头风》曰:“风邪上干,新感为头痛,深久则为头风。” 对于其病因病机,王永炎等认为(1)本病乃由内因引起,内风的形成主要责之于肝的功能失调,肝与头风病关系密切(2)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3)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导致头痛的原因有三:气机逆乱,壅遏络脉;气机逆乱,络血横逆;顽痰死血,混居络脉,上述三点,多相兼为患,但皆以络脉失和为归着点。(4)头风病的病机与证候病机当区别,而重在后者,提取证候要素为:风、瘀、痰、虚。风证为内风,起病则多由外风诱发;瘀证为血瘀,多由气滞而致血瘀,盘踞络脉;痰证为顽痰,气津失调,内风夹痰上犯;虚证为气虚、阴虚,气虚则虚气留滞,合气化风,阴虚则内风旋动。《素问?举痛论》说:“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血液虚少,脉络空虚,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上行,造成血不能上行荣养头面而疼痛
3.中西医治疗方法
3.1 药物治疗:Biondi等认为抗忧郁药、抗癫痫药、肌肉松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对颈源性头痛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和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单纯药物治疗通常效果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疗效,且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3.2 针刺疗法:中医认为劳损、外伤可导致颈部椎骨错缝,颈部筋肉不舒,复感受风寒发为头痛。风池祛风通络,通达脑目,是治疗头痛的要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列缺治外感引起的单侧头痛,太阳透率谷疏通局部经气,天柱止头痛,颈夹脊疏通头颈部经气,除痹止痛。吕颖霞[29]等对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患侧天柱穴,先直刺,再依次向同侧的风池、风府及下方的颈夹脊、同侧枕骨粗隆方向透刺,对照组取患侧风池、天柱、率谷、头维、相应颈夹脊、后溪、阿是穴行常规针刺手法。第一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愈显率88.9%,对照组88.2%,第二疗程结束后治疗组94.4%,对照组94.1%,两组疗效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针刺镇痛的起效时段上看,前者的即刻、第2次、第3次后的愈显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3 手法治疗:手法治疗能整复椎骨错位,畅通颈部经气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通常先取坐位,用一指禅治疗颈部两侧,并拿风池3-5分钟。取仰卧位进行头面部操作,用一指禅推印堂,头维、太阳、睛明等穴,再按揉太冲涌泉,最后用仰头拔伸旋转整复法,纠正椎骨错缝。郑建国用手法在人体病变组织压痛点上适度的机械性按摩刺激对神经末梢与其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组织起到间接的松解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炎症,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使肌肉痉挛随之放松,起到走痛放松,以松治痛的目的。刘新莲[30] 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手法治疗颈性头痛50例,总有效率75%。认为牵引可以解除颈部的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有利于外突纤维组织复位,解除增生内组织压迫,手法治疗手法促进水肿的吸收,缓解椎动脉的痉挛与受压使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改善基底动脉供血,则症状消失。
3.4 注射治疗:1)椎旁病灶注射,常用C2横突旁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对大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需在麻醉后X线透视下进行,将穿刺针刺入关节腔内,注入镇痛药和激素类药物。3)寰枢椎间关节注射。在X透视下进行,危险性大,临床较少应用。4)神经阻滞疗法:枕神经阻滞,常用利多卡因2-3ml,曲安奈德10-2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12ml。5-6天一次,3-4天一疗程。刘文波[31]根据颈椎病的发病特点,利用水针治疗颈源性头痛58例,治愈48例,占82.76%。李柱[32]等采用利多卡因等在风池穴位注射治疗95例颈源性头痛,总有效率达91.58%。
3.5 针刀治疗:针刀治疗近年来在临床上较多使用,它依据解剖学理论和软组织致病理论应用针刀作用于局部肌肉韧带,通过减张来改善局部血管神经受压,来缓解疼痛症状。黄芩[31]等用消炎镇痛液区域神经阻滞(NB),然后用4号针刀进行纵行及横行的双重切割、剥离、减压,每5 d 1次,4次为1个疗程,发现针刀松解术能迅速解除组织粘连,降低筋膜张力,减轻神经刺激,缓解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量,对颈源性头痛松解效应及临床疗效均较显著,且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
3.6 射频治疗:此治疗方法是通过诊断性的神经阻滞切断支配颈部的一些神经疼痛信号传导而产生的临时性头痛缓解的效果后,然后依此用射频热凝的方法使该神经凝固来较长时间的解除头痛。射频疗法对C2、C3椎骨关节突引起的头痛效果很明显,廖翔[34]等对其医院行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4例进行术后18个月的随访行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参数(日常活动干扰参数、情绪干扰参数、睡眠干扰参数)评估,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2、18月内头痛的复发情况,得出结论,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对于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源性头痛病人,该手术将是有益的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针刀、牵引、手法等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综合目前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颈源性头痛有肯定的疗效。头痛是周期性发作疾病,发作时疼痛难忍,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根据业内经验,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肯定、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目前的研究存在方法学上的问题,目前尚难对某一治疗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作出系统评价,非常有必要再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工作,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 关于疗效标准,目前采用的疗效标准存在以下问题:大多为自拟标准,缺乏统一性。无论通用标准,还是自拟标准,多以症状的改善作为评价的依据,较少应用客观化指标。对症状的判断多凭主观印象,缺乏量化指标。评价指标较单一,一般注重患者的疾病表现,较少或没有考虑疾病对患者心理及工作生活能力的影响。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等有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其致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很多,并且各有优势,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根据个体的临床表现来认真分析其发病原因、剖析其致病因素,然后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是今后研究颈源性头痛的关键。颈源性头痛仅是头痛的一个原因,颅内病变、高血压、冠心病、五官科、眼科等许多疾病都能引起头痛,而传统的中医外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所以医生一定要仔细进行鉴别诊断,以免误诊延误病情。颈源性头痛往往是由患者长期工作、生活姿势不当引起,医生在治疗时,要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姿势和合理的锻炼,有效避免复发,这也符合中医治“未病”理念。
参考文献
[1]Sjaastad O,Saunte C,Hovdahl H,et al.“Cervicogenic” headache.An hypothesis.Cephalalgia.1983,3:249~256.
[2]Bogduk N.Innerv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J].Spine,1983,8:286
[3]Biondi.DM. Cervicogenic headache: mechanisms,evaluation,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 Am Osteopath Assoc,2000,Sep;100(9 Suppl):S7-14.Review.
[4]李义凯,钟世镇. 颈源性头痛有关的神经解剖学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6;4(5):54
5.冯金升,李义凯,郭建荣,等.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1):45.
[6]张业涛 吕志波,颈性头痛与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1998,19(3),198-199.
[7]闵合明,王绍祥.头痛头晕的颈源性病因[J].中国脊髓脊柱杂志 1994;4(3):91.
[8]常蜀英,杨兆建,王积昌,等.青少年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的X线分析和异常(附166例报告)[J].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1,17(4):200.
[9]Effiev S Occipital Nerve Blocks in Postconcussive Headache Jounal of Head Trauma Rehabilitation, 2004,19:58-71.
[10]Bogduck N Cervicogenic headache anatomic basis and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Curr Pain Headache Rep,2001,5:392-386.
[11]Biondi DM. Cervicogenic headache mechanis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J AMOsteopath Assoc, 2000,100:S7-14.
[12]倪家骧,段红光等,颈源性头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9.
[13]郑建国.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疼机理分析[J]按摩与导引, 2000;16(1):17.
[14]赵学喜.颈椎病所致颈源性头疼223例[J]人民军医, 1989;(2):48
[15]潘之清 颈椎病[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0:44~60.
[16]Martelletti P.Inflammatory mechanisms in cervicogenic headache an intrgrative view.Curr Pain Headache Ren 2002 6: 315-319.
[17]于生元,王蓉飞,杨飞,等.盐酸乙哌立松治疗伴有颈椎异常的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327~329.
[18] Hong J P, Lai C H, Lin Y C, et a1.Clinic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with cervicogenic headache:a preliminary study[J]. Chang GungMed J, 2010, 33(1):58-66.
[19]陈鹏,等.颈性头痛风池穴按揉术诊疗规范化方案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30(4),411-412.
[20] Olesen J, Thomsen LL, Lassen LH, et al. The nitric oxide hypothesis of migraine and other vascular headaches. Cephalalgia 1995;15;94-100
[21]杨爱珍. 一氧化氮对偏头痛和其他血管性头痛是一个关键性分子[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5,22(1);24-6
[22]陈新华,谢随民,朱明,等.偏头痛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NO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24-5
[23]郭丽等,神经源性炎症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3.(4)243-244
[24] PukissJR West D,Wilkes LC, et al. Stimulation of phospholipase C in culture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from human frontal lobe by histamine.endothelin and purinoceptor agonists[J].Br J pharmacol, 2004,21(12):1041-1046
[25] GreenbergDA,ChanJ,Sanpson HA. Endothelin and the nervous system[J].Neurology,1998,46(1);25-37
[26]王善金,张学利,夏英鹏,等. 颈源性头痛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疼痛杂志,2008,14(5):260-262.
[27] Griffiths HJ, Olson PN,Everson LI,et a1.Hyper-extensionstrain or“whiplash” injuries to the cervical spine[J].SkeletalRadiol,1995,24(4):263-266.
[28] Hong J P, Lai C H, Lin Y C, et a1.Clinic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with cervicogenic headache:a preliminary study[J]. Chang GungMed J, 2010, 33(1):58-66.
[29]吕颖霞,单秋华.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 ,26 (11)796-798.
[30]刘新莲,牵引手法治疗治疗颈性头痛50例[J].中医药研究,2001,17 (3):15-16.
[31]刘文波.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0;22:48.
[32]李柱,袁登天.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95例[J]按摩与导引 2001;(2):22.
[33]黄芩,张海江等.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381.
[34]廖翔,蒋劲,等.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31(4):429~431
基金项目: 慈溪市科技计划项目(CN2013015)
论文作者:俞伟1,岑萌1,陈立军1,余沛堂1,龚竞成1,魏威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头痛论文; 神经论文; 颈部论文; 颈椎论文; 肌肉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