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医院;上海20004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本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抽选100例,根据护理的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在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心肺复苏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更短(p<0.05),且通过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全程护理;应用效果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使护理受到临床工作者越来越高的重视,护理是提高临床治疗、抢救、康复效果的一种有效措施,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使护理模式也在相应的不断更新,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进展迅速,故而实施更有效的抢救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有效恢复的关键[1]。传统护理模式目前已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近年来全程护理模式的开展使之逐渐在临床广泛使用,相较于传统护理,其护理内容更符合现代需求,护理内容更为系统、完善[2]。本研究探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从本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抽选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本次研究根据护理的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71岁,平均(51.4±9.6);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3~72岁,平均(51.2±9.4)岁。100例患者的抽取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34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23例及其他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抢救护理措施。具体内容为:护理人员首先将急救需要的药物、器具准备妥当,在护理时果断迅速,正确实施心电监护、吸氧器械等设备,保证患者呼吸畅通,根据患者病情对吸氧浓度进行调整。护理过程中还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在给予患者输血、输入药物更为高效。同时根据病情预留导尿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各项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与120院前急救中心交接通讯,医院根据收到的信息做好抢救准备;②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急诊分诊工作,该护理人员在收到信息后做好抢救床的安排、急救设备的开启、氧气及推车的快速出迎等,并尽快收集患者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③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患者的基础护理,加强危重患者的管道护理,保持管道通畅、清洁,无扭曲、脱落情况,抢救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④护理人员时刻做好抢救过程中的检查准备,通过电话提前告知相关检查科室,并全程陪同患者,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需进行抢救,要确保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⑤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病区之后,应将患者病情、相关抢救药物、导管等进行交接,交接完成后在交接报告单上签名。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记录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的评价标准为:患者经过抢救之后各生命体征平稳,且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同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共4个评价项目,分别为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度、护士工作责任心、护理效果,每个项目25分,满分100分,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选项,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经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在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心肺复苏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更短(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进展十分迅速,故而抢救时需争分夺秒、动作快而准确,稍微出现延误就可对患者抢救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对护理的要求也就随之增高,探索更佳的护理模式也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3]。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表现为被动对患者进行护理,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未与相关科室、部门及时沟通,导致后期患者检查、转病房效率较为缓慢,对患者最佳抢救时间有所延误[4]。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通过对每个环节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以预警、迅速、提前准备为护理准则,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急诊抢救过程,充分考虑护理工作的全程性质,以之为核心,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对疾病进行快而有效的控制,提高抢救成功率[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同时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说明全程护理让患者更为认可。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由于常规护理,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4.
[2]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8):36-37,74.
[3]刘艳.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166,168.
[4]吴美娜.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69-670.
[5]杨峰.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3):150-151.
论文作者:孙悠昀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危重论文; 全程论文; 时间论文; 效果论文; 成功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