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骨创伤治疗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处血肿消失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同一时内骨质疏松等效果。结果 所得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之后,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96±0.42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89±0.52周,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58.79,P<0.05);血肿吸收情况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老年人创伤性骨折,可显著提高骨折愈合的速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促进血肿的吸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创伤治疗仪;老年人骨折;创伤性骨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愈加先进,人们不断探索微创、无痛、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创伤性骨折,因其骨质特点,常病情较重,恢复缓慢,导致患者肢体或功能的丧失,产生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1]。骨创伤治疗仪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其原理是通过治疗磁头的耦合,将高流电转换成脉冲电,产生与人体生物电活动相适应的脉冲磁场[2-4]。骨创伤仪操作简单无害,为了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我科选取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我院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使用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0.5±4.2)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86例,机械绞扎伤34例,跌倒损伤64例,其他原因16例。骨折部位:胫骨干骨折25例,肱骨骨折35例,桡骨骨折30例,髌骨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32例,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干骨折26例。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皮肤组织及肌肉组织受损程度、骨折分型、骨折程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用以下排除标准:血液病患者;心、脑、肾等影响骨折愈合的脏器疾病患者;精神异常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者;不愿参与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处理治疗,常规牵引,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选择不同的整复手法,而后采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处理,护理内容等方面保持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使用方法:使用弹力绷带将骨创伤治疗仪固定,使其两个治疗电极分别贴于骨折两端,保证治疗区暴露于磁场范围内;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自身年龄、体质特点设置好仪器参数,并配合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与频率为1次/d,每次40min,2周 为1个疗程,共7个疗程,若患者在疗程内骨折完全愈合则可停止使用骨创伤治疗仪;对于短骨骨折患者,使用聚焦式磁场,选择“6 - 7”频率及“6 - 8”强度;而长骨骨折患者,使用顺磁式磁场,选择“4 - 8”频率及“5 - 8”强度。
1.3 评定标准[5]
1.3.1骨折愈合评判标准
痊愈:骨折局部无纵向叩击痛及压痛,无反常活动,X射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显效:骨折局部有纵向叩击痛及压痛,无反常活动,X射线显示大部分骨折线模糊,仅有少数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有效:骨折局部依旧有纵向叩击痛及压痛,无反常活动,X射线片显示部分骨折线模糊,无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无效:骨折处骨折线清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1.3.2血肿吸收评判标准
患者皮下淤血消失,局部肌肉组织柔软度与正常组织相同,局部皮肤无隆起、塌陷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后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患者。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96±0.42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89±0.52周,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8.79,P<0.05),说明创伤性骨折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具体见表1。
表1 200例老年创伤性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 (周数, ±s)
注:两组患者平均临床愈合时间比较,*表示P<0.05。
2.2 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以(痊愈+显效+有效)/全部病例计算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改善率为85%,对照组改善率为68%,两组比较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5),说明创伤性骨折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体见表2。
表2 200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n)
注:两组比较,*表示P<0.05。
2.4 两组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治疗12d内,治疗组血肿吸收者共88例,占88%,对照组共57例,占57%,两组比较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4.10,P<0.05)。治疗组血肿吸收平均时间为6.7±3.2d,对照组为12.5±3.7d,两组比较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11.86,P<0.05),说明创伤性骨折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血肿吸收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组。
3 讨论
本次研究将200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创伤治疗仪,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96±0.42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89±0.52周,两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使用骨创伤治疗仪可加速骨折愈合;在消肿止痛方面,治疗12d内,治疗组消肿止痛者共88例,对照组消肿止痛者共57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骨创伤治疗仪消肿止痛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而骨折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治疗组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χ2 =24.10,P<0.05),说明骨创伤治疗仪能有效降低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总之,骨创伤治疗仪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是使骨折愈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都无毒副作用,而且没有废物排出,对患者本身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治疗的同时可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在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时,医护必须密切巡视,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强度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制定。骨创伤治疗仪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其操作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加速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晓琳.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3,7(12):252-253.
[2] 王骥.骨创伤治疗仪在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13,3:1142.
[3] 黄美秋,肖友云.早期使用骨折治疗仪对四肢闭合性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47.
[4] 马国庆.骨创伤治疗仪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健康之路,2013,12(3):243.
[5] 石华峰.42 例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杂志,2012,10(11):74-76.
论文作者:王栋梁,黄芳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创伤论文; 患者论文; 治疗仪论文; 两组论文; 性骨折论文; 血肿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