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耐药性
儿童细菌性腹泻这一儿科疾病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细菌感染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原因,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和颜色改变是细菌性腹泻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1]。该病存在比较急骤的起病速度,为防止患儿病情加重,早期对患儿实施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如果患儿有严重脱水情况存在,会使体内的电解质发生紊乱,当患儿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情况时会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2]。本文主要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男女人数之比为44:36,,平均年龄(5.26±2.18)岁,平均病程(6.17±2.64)d。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方法
(1)粪便标本采集方法:通过无菌棉签采集患儿的粪便标本,将有粪便标本的棉签向C-B运输培养基中插入,以便进行标本培养。(2)寄生虫标本采集方法:采集患儿的5g粪便,在无菌粪便采样杯中放置采集到的粪便。(3)病毒标本采集方法:其采集方法和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一样。
1.2.2检验方法
在琼脂培养平板上直接接种所有采集到的样本,在室温环境下连续性培养样本,通常情况下,培养时间大约为24小时,按照《细菌鉴定手册》进行细菌菌株鉴定,同时分离设备为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
1.2.3药敏试验
通常情况下,使用K-B法对菌株实施药敏试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等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实施药敏试验。35℃为培养的温度,18至24小时为培养时间。完成培养以后,对抑菌圈的直径进行测量,同时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判断药物的敏感性。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别运用“[n(%)]”表示、“x2”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
在80例患者中将72株病原菌检测出来,其中气单胞菌、弧菌属、志贺菌群及其他菌群分别为15株、30株、20株及7株,所占比率分别为20.83%、41.67%、27.78%及9.72%。
2.2分析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的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较强。见表1。
3讨论
在儿科,小儿腹泻属于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不合理喂养、温度较低、环境阴冷等相关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病因为细菌感染[3]。由于小儿体质比较虚弱,具有比较低下的机体免疫力,明显增加了细菌的入侵概率,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腹泻的发生会使小儿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丢失,破坏机体的电解质平衡状态,最终导致皮肤黏膜干涩、囟门凹陷、眼窝凹陷等相关症状出现,必须及时对患儿实施抗生素对症治疗和补液治疗。肠道自身炎性反应和肠道分泌的毒素会打破肠道内电解质的平衡状态,导致患儿机体缺乏充足的营养,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4]。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疾病预后,必须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积极探究。
相关研究显示,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发生的主要致病菌为志贺菌,在细菌性痢疾发生发展中,志贺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病原体,例如宋内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志贺痢疾杆菌等。其中导致细菌性腹泻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为宋内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经口传染是常见的感染途径。针对志贺菌导致的细菌性腹泻情况的发生,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例如勤洗手,瓜果蔬菜洗干净以后再食用等[5]。除此之外,其他病原菌也会引起细菌性腹泻发生,例如沙门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所以临床应当足够重视上述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病症。在发生细菌性腹泻的情况下,需要实施药敏试验和病原微生物检验,从而促进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使抗生素滥用情况减少。
对于细菌性腹泻来说,数小时至1周是其潜伏时间,将该病及时发现,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疾病预后,如果没有做到及时治疗,将会使患儿的病情向慢性细菌性腹泻转化,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威胁更大。年龄大于2周岁的儿童是志贺菌的主要发病人群,而年龄小于2周岁的儿童存在较低的细菌性腹泻发生率,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年龄小于2周岁的儿童来说,其体内还存在来自于母体的抗体,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会逐渐减少体内抗体的含量,导致机体对外来病原体存在较弱的免疫力,从而较易导致细菌性腹泻发生[6]。
本文通过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数据显示,在80例患者中将72株病原菌检测出来,其中气单胞菌、弧菌属、志贺菌群及其他菌群所占比率分别为20.83%、41.67%、27.78%及9.72%;同时,检出的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较强。综上所述,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存在十分复杂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病菌的药敏结果和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恰当的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有助于为患儿进行更好地治疗,同时能够改善患儿疾病预后,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病原菌检验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仙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6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5):165-166.
[2]林高平,肖勍,邹立新等.儿童细菌性腹泻86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8):963-964.
[3]韦卓起,冯兰兰,谢秀琼等.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235-236.
[4]芦珂,秋洁.某市21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55-155.
[5]杨巧玲,李方彬,丁国玉等.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8):160.
[6]左雪枚.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1):3-4.1
论文作者:关玉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细菌性论文; 头孢论文; 患儿论文; 病原论文; 病原菌论文; 微生物论文; 儿童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