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论文_郭爱民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论文_郭爱民

郭爱民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44-02

一、案例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华东师大版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成比例线段的基础上,对成比例线段进行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后面研究相似图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节课的讲课背景

为进一步落实县教科局“抓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9月18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及兄弟学校的数学教师30余人在闫校长的亲自带领下进行了一次课例研究主题活动,为使这项活动真正起到教研效果,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山西省课程改革指导专家焦佩婵,太原市教研中心,山西省课题研究专家石姬园教授参加.

这次活动的安排是上午先听两位老师讲同一课题,然后大家一起分析点评,各抒己见,下午再由第三个老师再讲这节课,最后再一次地归纳总结。

在这次课例研究活动中,我有幸参加了同课异构的讲课.我是最后一个讲课的人选,在听了两位同事的课和其他教师及专家教授的讲评后,我匆匆忙忙的准备了一下就上的课.

二、案例描述

1、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应用于新的情景,掌握就是要形成技能。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让学生经历“动手画—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听课前我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够具体,不够深入。通过听评课,特别是听了石教授的分析,我才真正领悟到本节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来引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所以目标必须用动态的词语来具体的表达。于是我利用午饭时间以最快的速速修改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计算、比较,小组合作等活动发现并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并对其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灵活运用。

3、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法: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采用“参照学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知识总结”的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成比例线段和平行线等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设疑,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第三环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在第二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说,上节课我们得出了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一条直线所得的线段是相等的,截两条直线所得到的线段对应成比例,这节课我们研究不等距离的平行线分线段是否还成比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横格本上画不等距的三条直线截两条直线,探究截得的线段是否还成比例。刚开始同学们都很积极,小组讨论也很热烈,都能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当我抽同学回答一下他们组是如何得到结论的,几个小组的回答都是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我一下子头脑发热起来,怎么都是测量的呀?从我的目光中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紧张起来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凝结住,学生的积极性被扼制住了。本来是想让大家通过每两条直线间所占的格数的比值来得到,可学生还是惯性的利用了上节课的测量方法。而我急于完成任务,就没有让大家再探讨,而是直接给他们说了用格数的比值得出结论才更准确。

后面的环节按部就班的进行完了,但探究的失误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上午的评课中,大家一致认为测量有误差,这种探究的方法不可取,而对应的格的比值就不存在误差,由于我没有强调探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学的又死板,只会运用上节课探究时用到的测量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本想运用评课时大家给出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的归纳猜想中来,再通过数学符号语言将对应线段形象的表示,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是由于我的指令性语言不清楚,学生没能按照我想的方法探究。这节课的探究没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老师的意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感到这是我教学行为的问题。

课后我们又就这个探究活动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老师们各抒己见,焦专家和石教授更是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分析,得出了多种探究的方法,比如方法一:让学生在方格的本上沿一个格或两格甚至多格的对角线画俩条直线,这样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再通过用勾股定理计算各线段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方法二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来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方法三把等距离一组平行线画好,这一组平行线多画几条,先截得相等的线段,再擦去中间的若干条直线,或变为虚线,剩下三条互不相邻的直线,让学生观察所截的线段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等等。

三、案例反思

倾听了大家的讨论和石教授的精确点评,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首先在备课时要明确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怎样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或下指令性语言,而不应该死板硬套的运用别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出问题或下指令,让他们真正的明白老师的意图,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探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切身的体会到这样的活动能够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活动定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实质性问题,作为参与者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和差距,这次活动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确了在今后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在课堂上每一个问题都要有针对性,每一个指令都要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将整个课堂把控的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通过这次活动,更进一步让我明确了作为教师就不得不为提升自身素质去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多思考,多探索,多创新,上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道题。只有这样才能走好教改之路,  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才能适应新形式的教学要求。

总之,通过这次同课异构的听评课活动,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参与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论文作者:郭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论文_郭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