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特色乡镇工会——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会工作调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宁市论文,园区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工作机制论文,乡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如何创新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夯实工会工作基础成为当前工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全国总工会嘉兴锻炼队利用在浙江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民营企业学习锻炼的机会,对海宁市高新区工会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创新做法 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工会成立于2012年8月10日,其前身是创建于1994年4月的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工会。成立之初,仅下属三个企业工会,会员数仅260人。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园区企业增多规模增大、职工人数持续增长,工会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新区工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大胆创新工作机制体制,在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实力型的“三型工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选调企业工会干部上挂锻炼,做到“有人干事” 针对乡镇(街道)工会人手不足的问题,自2011年起,海宁市高新区总工会实行了企业工会干部驻区锻炼制度。先后制定了《优秀工会干部上挂锻炼实施办法》、《关于基层工会干部驻区锻炼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评选考核驻区挂职锻炼基层工会干部的实施意见》等,对“上挂”干部的条件、选拔程序、工作要求、奖惩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制度性规定。每年由园区内的各企业推荐选派符合条件的本企业工会干部,隔周到高新区总工会“上挂”值班一天,全面参与接待来访职工、协调处理劳资纠纷和困难帮扶等工作。为了便于后续工作衔接,每天值班的驻区锻炼干部都要记录详细的工作日志。年终由高新区总工会对驻区锻炼干部进行综合考评,对被评为优秀、称职等次的驻区锻炼干部给予奖励。同时,对于热心此项工作的企业给予激励,如:优先推荐为园区、海宁市先进集体等。目前已有两批共计20名干部进行了锻炼。企业工会干部驻区锻炼措施的实行,既缓解了乡镇(街道)工会人手不足的问题,又培养了一大批企业工会干部。同时,经过区总工会锻炼的干部回到企业,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宣传工会的职能作用,推动企业工会工作发展。 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做到“有平台干事” 一是建立“三部一室”。高新区总工会整合工会有关职能,设立“三部一室”,即权益保障部、经济发展部、组织宣传部和办公室。三部一室直接受区总工会领导,由区总工会委员兼任各部室负责人,轮流驻区值班,分别承担劳动竞赛、工会组建、维权帮扶、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干部培训、信息收集等各项工作。 二是实行网格化片组管理。高新区工会将工作任务分解,建立了网片组联系制度,即将园区内200余家企业划分为5个网格化片组,分别由10名优秀企业工会干部担任5个片组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将高新区总工会布置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区总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和“三部一室”的负责人分别联系各网片组,督促各项任务及时完成。 三是执行三个例会制度。为了把“上挂”干部、“三部一室”、5个网片组和企业工会的工作整合起来,高新区总工会严格执行三个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三部一室”办公会议,总结上月工作,研究本月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三部一室”、网片组组长和“上挂”干部参加的网片组工作会议,评议上月活动,布置本月重点工作,会后将本月重点工作安排、具体日期、参加人员及责任部门公布上墙;每季度召开一次园区企业工会主席工作大会,交流季度工作情况,安排下季度活动。此外,每年召开一次园区企业工会工作总结考核大会,总结一年的工作情况,对企业工会进行年度互评考核,并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基层工会主席进行民主评议。四是依托十个协会开展职工文体活动。高新区总工会支持成立了摄影、书画、歌舞等10个文体协会。由基层工会干部担任协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丰富了园区职工的文化生活。总之,高新区总工会通过一系列制度机制创新,加强了与企业工会的联系沟通,使工会各项工作有了抓手,落实有了保障,工会工作得以顺畅运转。 多维度宣传工会工作,做到“干了事有声音” 一是创办《高新区工人报》。高新区总工会创办了高新区职工自己的报纸。内容涵盖高新区工会的工作动态、辖区企业工会的活动、工会干部的工作思考、企业职工的心灵感悟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向园区内企业免费发放。 二是办好高新区工会网。高新区总工会聘请专业网络公司创建了“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工会”网站,实时更新包括工会新闻、基层工会典型、职工文体活动、文件资料等信息,还将当月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安排等及时在网站上公布,使网站成为工会信息公开和交流的平台。 三是开通官方微博。开通了“浙江省海宁市高新区总工会”微博,实时更新工会动态,与职工形成良好互动,使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能及时了解工会工作。通过以上举措,高新区总工会拓展了信息发布渠道,密切了与职工的联系。通过良好的互动,更好地了解职工与企业的需求,基层工会也能够及时了解上级工会的工作要求,工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做到“有钱干事” 充足的经费是做好工会工作的保障。在尚未实行工会经费税务代收的情况下,高新区工会创新思路,依法做好经费收缴工作。 一是分门别类,采取灵活的经费收缴方式。高新区工会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制订了不同的收缴办法,为企业缴费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是多措并举,确保企业按时缴纳工会经费。经费收缴工作的完成情况是高新区总工会对基层工会及基层工会主席进行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高新区总工会每月统一向当月应缴费的企业发送缴费提醒信息;对少数延迟缴费企业,由网片组组长进行电话催缴;对于仍不缴纳工会经费的企业,高新区总工会将下发缴款通知书,企业经三次通知仍拒不缴纳的,总工会将依法申请司法机关强制执行。这些措施有力保证了经费收缴工作的正常进行。 目前,园区内企业工会经费收缴面达100%,收缴率达95%,2012年全年收缴工会经费230万元,2013年达到250万元。 成效及启示 创新给海宁市高新区工会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在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总工会发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潮乡精神,借势借力、开拓进取,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主动融入工作大局,助推科学发展成效凸显 一是在推动园区经济发展中建功立业。高新区总工会紧密结合园区内企业实际,全力推动技术革新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动员职工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截至目前,园区职工研发省级新产品45个,为企业创造效益41.5亿元,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园区内企业的健康发展。2012年,全区实现了产值156.7亿元,同比增长19.1%,利税实现17.52亿元,同比增长21.3%。 二是在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中彰显作为。高新区总工会始终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工会建立调解服务组织203个,其中园区调解委员会1个,总工会调解委员会1个,调解员215余人,形成了区、片、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及时化解劳动争议,劳资纠纷比两年前下降50%以上。目前,尽管受外需疲软、内需缺乏支撑的大环境影响,园区内企业仍然能确保正常生产,园区职工队伍稳定,返岗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上成果颇丰。高新区总工会依托十个文体协会开展活动,丰富了园区内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指导企业设立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目前全区有3家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2家省级示范点。全区已有13家企业被评为职工文化家园先进单位。高新区总工会还专门成立职工业余演出团,组织开展了7届职工文化展演,近五年来举办文体活动50余场,为园区职工展示才艺展现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 切实履行维护职责,服务职工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维权工作不断做深做实。以推进“两个普遍”为契机推动园区内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园区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0%。高新区总工会把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工会考核的重点内容,凡单建的企业工会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企业凝聚了人心,为职工增强了信心。高新区总工会建立健全园区职工服务站,网片服务工作点,企业服务工作室三级组织网络,推动88家规模以上企业成立职工维权帮扶工作室,把维权工作延伸到了基层。同时,开通维权热线,为职工提供信访接待、就业帮助、法律援助等服务。截至目前,接待来访职工570余人,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咨询300余人次,追讨职工工伤补助金300余万元。 二是困难职工帮扶力度逐年加大。高新区总工会专门下发文件规定困难职工的补助标准和补助范围,改革了一年一补助的传统办法,实行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明确要求报送材料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五个工作日内把救助金必须送至困难户手中。高新区总工会每年将工会经费实际征收额的5%作为困难职工救助基金,列入工会经费预算。同时,借助海宁市慈善总会的力量,对特困职工家庭开展社会捐款,加大救助力度。截至目前,两节慰问困难职工28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115万余元;救助困难职工91人,发放救助金36.4万元;组织困难职工进行健康检查27人次。通过不懈努力,帮扶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帮扶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三是民生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在高新区3.5万余名职工中,大部分职工是外来务工人员,高新区总工会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服务职工的重点,集中力量和资源办好几件大事。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工作,2012年春运期间,与铁路部门协商,采用网上团体购票形式,帮助区内50多家企业的职工提前一个月购买到返乡火车票,购票总数达到9000余张。他们还积极争取浙江省总工会支持,成为浙江省外来务工人员飞机票赠送点。几年来,累计赠送返乡机票226张、火车票974张,资金投入达60余万元,缓解了外来务工人员返乡难问题。积极协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与周边学校联系分流就读,累计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0多人解决了入学问题。此外,高新区工会还针对辖区内职工的需求,向在高新区工作2年以上的职工会员发放惠工卡1万张,持卡可在生活、医疗等领域享受优惠服务,给职工群众在生活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进一步增强了高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自身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高新区总工会成立以来,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目前全区已经累计建会201家,覆盖企业485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90家,入会率100%,内资企业组建率98%,外资企业组建率98%,规模以上企业组建率100%,提前一年半完成全国总工会下达的组建任务,超额完成27.7%,全区工会会员已达到3.5万多人,全区100%企业工会开展“双亮活动”。目前,高新区已荣获海宁市和谐园区先进单位、嘉兴市和谐园区先进单位、嘉兴市模范维权帮扶工作站、全国工会工作创新奖、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园区等多项荣誉。 二是工作硬实力明显改善。高新区总工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办公条件显著改善,专职人员增加,工会经费持续增长,今年有望突破250万元,上解经费为海宁市之首,占全市收缴经费的22%。今年,高新区总工会还在新居民服务中心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争取到了1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场所。工会的硬实力不断提升,为创建“实力型”工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队伍战斗力全面提升。三部一室、驻区锻炼等一系列制度的施行,使高新区总工会由最初只有2名专职干部,发展到目前拥有173名专社结合的干部队伍,调动了企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企业工会干部有机会到高新区总工会接受锻炼,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化工会干部,为工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储存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面对本地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客观实际,高新区总工会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思路、体制机制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作用,给工会建设有益的启示。 一是坚持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推进体制机制和工作创新结合起来。高新区工会把工会发展道路有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制定企业工会干部驻区锻炼、三部一室、三个例会、网片组管理等制度机制,使工会工作顺畅运转起来,在乡镇一级工会如何破解人手紧张困境、充实力量有效开展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从实践上进一步丰富了工会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把争取党政支持与主动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必要前提。高新区总工会主动争取党政支持,及时向党委汇报,推动重大事项的解决,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争取更多资源手段;同时,坚持有为有位,围绕党政关注的重大问题和区域发展全局,主动找准位置,找好切入点,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切实为党政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在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工会的独特作用,凸显了工会的重要地位,赢得了党政的信任和职工群众的拥护。 三是坚持把壮大工会实力与扩大工会影响力结合起来。工会自身实力是做好服务职工工作的必要基础,扩大工会影响力是赢得职工群众认可的必然要求。高新区工会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和手段,做好工会经费的“收、管、用”,不断壮大工会服务职工的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创办工人报、开通网站、设立微博等方式,运用现代化媒介宣传高新区工会工作。同时,在新居民服务中心专设工会窗口,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咨询和源头入会服务,扩大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两方面工作齐抓并进,使工会服务职工的能力和职工群众的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是坚持把争取企业经营者支持与发挥企业工会干部积极性结合起来。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工会干部的支持配合是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条件。高新区总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职工技能培训等方式,动员职工为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贡献智慧力量,加大帮扶困难职工力度,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子女入学、返乡购票等困难,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工会干部驻区锻炼、工会代表轮流履职制度,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企业工会干部面对面与职工交流,直接为职工解决困难,进一步熟悉了工会工作,提高了服务职工的能力,既推动了高新区工会工作,又为辖区企业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工会工作人才。创新工作机制建设特色乡镇工会--对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会工作的调查_企业工会论文
创新工作机制建设特色乡镇工会--对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会工作的调查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