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智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智商论文,如何看待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位年轻朋友带孩子进行了智力测验。测得的结果,他孩子的智商是90。据测查人员说,这属于中等偏下,他感到很失望。就打电话问我:“现在测得的智商,是不是就给孩子一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盖棺定论’了?”
这位年轻朋友提出的问题,很带有普遍性。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或担心,一是表明人们对智力测验、智商是怎么回事还不大清楚;二是智力测查人员对测查手段和测查结果的说明不负责任,不认真,或者很有可能在说明时带有很明显的商业广告的意味。
所谓智力测验,就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有人把智力看作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能力。因此,智力测验也称之为普通能力的测验。
智力测验最初主要是用于鉴别那些智力缺陷的儿童,把他们从正常教学班级筛选出来,转到特别班去进行特殊教育和训练。后来,逐步扩展到鉴别学生智力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对心智缺损儿童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或作为对成年人任用、筛选、升迁、考核时的参考依据等等。过去,智力测验一般只作为医疗诊断和教育心理科学的研究手段。近年来,由于家长们重视儿童智力开发,希望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智力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的潜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有的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去医院或心理科学研究、开发单位去进行智力测验,也有的是学校组织对全校学生进行普遍的智力测验。
所谓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力商数是测量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它是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比如,孩子的智力年龄与其实足年龄相等,他的智力商数就是100。如果智力年龄得10岁,实足年龄为8岁,那么他的智力商数则为125。一般地说,凡是智力商数大于100者,则表明他的智力发展水平比较高;若低于100,则表明他的智力发展水平较低。
用现在通常使用的智力测验方法所测得的智商,一般来说,还能反映孩子目前智力发展的水平。但是,由于目前通常使用的智力测验手段,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仍尚不完善,其可靠性还不能说是百分之百。
因此,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比智力测验更高效、更准确地了解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手段。
另外,测得的智商,其准确程度,要受到多种有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与测验人员的操作水平、责任心,测验对象的知识经验、接受测验时的情绪、心理状态,测验时的环境、场合等都有直接关系。比如,智商测试要排除环境的干扰,用玻璃圈围可以挡住噪音,但不能有效地控制测验对象的情绪。特别是测验对象的知识经验,假如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同时测验,所测得的智商,二者肯定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实际上城市和农村孩子真正的差异并没有测得的智商差距那么大。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人们通常所使用的智力测验量表,基本上都是以文字图形形式出现的标准化试卷。试卷的内容不论怎样努力使之带有普遍性,它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来说,试卷的内容不可能使测验对象都是处于对等的地位。如果试卷的内容多是城市孩子所熟悉的,测验农村的孩子肯定都是“弱智”;而如果试卷的内容多是农村孩子所熟悉的,那么城市的孩子就会是“弱智”。
进行智力测验研究的人们,一直在努力要使智力测验主要是测查人的认识理解能力,但事实上智力测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们对某事物接触的早晚多寡和经验状况所制约的。
一般地说,人们的智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人的智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人的智力是有可塑性的,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儿童、少年,可变性更强。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只要个人努力,智力水平会有所提高的。相反,若是周围环境不好,所受到的教育不利,个人又不努力,智力水平也会降低。一次智力测验的结果,特别是年幼时的一次智力测验的结果,并不是“一测定乾坤”,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智力发展的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麦考尔1973年通过研究证明对正常儿童来说,其智商在2.5岁至17岁之间,会发生28.5分的变化,提高和降低两个方向的变化都有。这意味着,只要客观条件适宜,培养方法得当,智力中等的孩子可以达到优等智力的水平。同样,智力优等的孩子,在恶劣的教育环境下,其智力完全可能由优等变为平庸。
古今中外许多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我国宋朝有一个孩子叫方仲永,5岁就会作诗,而且作得相当不错,“名噪四乡”,远近闻名,应当说这个孩子的智商不低。但由于其父没有及时给以良好的教育,而是把他当成“摇钱树”,带他到处去表演作诗赚钱,到十二三岁时,所作的诗就大不如以前了。到20岁时,就“泯然众人矣”,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
据记载,清朝时有一个叫戴震的人,9岁时刚会说话,其智力水平应当说是很低。但由于后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个人也非常努力,后来他竟然成为博学多才的数学家、哲学家、地理学家、训诂学家、教育家。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幼儿时说话很迟,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父母认为他是个弱智的孩子,老师也反映他头脑迟钝,预料他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但出人意料,他26岁就发现了“狭义相对论”,30岁成为大学教授,在物理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也被老师称为“头脑迟钝”的学生,认为他没有多大的出息。但他一生中拥有11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
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7岁以前并不识字。在那个时候要是测验他的智商,恐怕也高不了。但他不到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而前些年被有些人“炒”得沸沸扬扬的小津津,4岁就上了大学,应当说智商是相当高的吧?可最近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仅是可以变化的,而且也说明人的智力开化有早有晚。小时候聪明的,长大了不见得也照样聪明;小时候不大聪明的,长大以后不见得不聪明。所以,孩子小时候进行智力测验所得的结果,不论是智商高低,都不能视为是对孩子智力的“盖棺定论”。
对孩子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商,是较高的,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放松培养教育;是较低的,也不要悲观失望,灰心丧气,撒手不管。对测得的结果,完全否定,根本不信,这不好。因为毕竟目前的智力测验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但也不必奉若神明,深信不疑。因为目前的测验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绝对可靠。智商是一个衡量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但也不是唯一的指标。特别要防备个别丧失学者良心的人,为了经济利益而自吹自擂、自卖自夸,鼓吹现代迷信。
我认为,对于智力测验不要迷信。对智力测验的结果,做“或然性”的理解比较明智,即“有可能但不一定”,评价孩子智力发展水平时可以作为参考。无论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绝对化,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比较主动。对待孩子智商的态度,也应当如此。
标签:亲子成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