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分析——同质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动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量论文,本源论文,同质论文,竞争优势论文,生产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竞争优势本源问题的提出
现存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可归为三类:
(一)以环境因素为主的优势论
企业优势的实质是优先接触和获取资源的权利或机会[曼·蒙哥马利(Montgomery),1988]。[1]企业竞争优势由外部力量引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于外部五种竞争力量。[2]新制度主义也认为,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受技术、信息和新古典模型强调的收入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性结构规制的影响,包括准则、习惯、风俗等。也受企业环境因素,如制度环境、市场结构、行业因素、政府政策、外部联盟、文化环境等影响。佳林·库普曼和迈克尔·蒙泰斯还给出了经济结果O,环境E,体制S和政策P的函数表达式:[3]
O=f(E,S,P)
(二)以能力为主的企业优势理论
企业基础竞争优势,包括高超研发能力、技术诀窍,对顾客的详尽了解,识别市场机会的本领,以及组织学习与创新的能力等。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企业优势是由核心能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等结构组成的。有知识和经验的团队所构成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才可称为企业的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市场的结构等因素,而更依赖于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有价性,可为企业创造价值;二是异质性,决定了不同企业间的差异;三是不能仿制;四是很难被替代。[4]
(三)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企业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沃纳菲尔特、格兰特(R.M.Gromt)、巴尼(J.Barney)等学者通过对企业资源:的系统研究,发展了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反应了企业获利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竞争力差异。巴尼认为资源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有五个条件:一是有价值;二是稀缺性;三是不能完全仿制性;四是不可替代性;五是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企业所获得。[5]美国学者安妮·布鲁金(Annin Brookin)认为,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6]资源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是企业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最早提出企业能力理论的马歇尔的门人潘罗斯(Edith Penrose),1559年发表的《企业成长》一文,认为企业是“建立在一个管理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而非古典经济学理论所认为的仅仅是产品—市场的集合,其功能是“获取和组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以赢利性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企业“不仅是管理单位,而且是有不同用途、随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除了基本生产要素资源外,企业中确实存在与企业成功密切相关的特殊资源,如果其它企业不能仿制这一特殊资源,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就永远存在。在特定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使具有某种要素的企业拥有更多的优势。在资源差异产生收益差异假定下,企业内部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及经验知识等,就会产生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稀缺资源,不可复制的有价值的资源,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的资源等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
(四)环境论、能力论和资源论的关系
三大学派中,资源学派曾试图将企业优势的内部分析,与企业的产业和环境结合起来,但未能找到结合的途径。笔者研究发现: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将引致企业内部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变化,影响生产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从系统论的角度,时空环境变化,将导致经济体中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变化;要素内部组合结构变化(生成新要素),也会导致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
三大学派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不同认识,实质上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资源论所称的资源主要是企业的有形资源,能力论所称的能力,即企业核心竞争力,实际是企业的无形资源,也是管理、技术和信息等知识型要素构成的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核心能力的四个基础性特征,与资源学派提出的资源的五个条件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知识型要素与实物要素相比有自己的特征:不独占空间,无论是技术、管理或是信息要素,在空间中的存在形式,不是决定于要素本身,而决定其依附的载体;非耗散性,技术、管理、信息要素与实物资本要素相比,多次使用也不会影响其实物形态的变化,具有非耗散性;增值性,知识要素对经济绩效的贡献,随着不同经济时代进步是增值的;轻质性,知识型要素是无形的,知识要素本身没有重量也不可触摸。同一环境中这些知识型要素和自然资源要素构成的同质企业,其竞争优势应该是一样的;在不同区域环境中的同质企业,由于环境不同导致了这些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变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不同。同一环境中不同要素构成的异质企业,其竞争优势主要由生产要素构成优势决定,由不同的生产要素量、结构、比例所引致。事实上,同质要素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其使用价值量的变化,也使要素呈现了异质性。
因此,研究企业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就是研究企业集合体中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异质性——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随时空的动态变化。
二、同质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动态变化分析
同质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变化与空间环境、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运营模式和区域开放度等外部环境因素有关。
(一)处于不同空间环境企业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量
经济区域空间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区域内资源禀赋不同,人对区域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时间不同,导致经济区域空间不同。这一不同来源于构成经济区域的生产要素的量、比例、结构不同。任何经济区域空间都可以按生产要素的聚集情况,分为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企业规模、市场发育、法律制度、文化习俗等等N维空间矢量,共同作用于经济区域空间,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种辐射场①。这是N维要素此消彼长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矢量叠加,N维空间可以叠加成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人文空间三维空间单元矢量H[,3](g),构成了经济区域空间G。
在经济区域空间G内的每一个数值,都有一个确定的矢量
图1-1 同一时期等量要素区位价值量
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其地域空间、经济空间和人文空间不可能完全相同,即
说明同一时期,处于不同区域的单位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是不同的②,即同质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具有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来源于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随时空环境变化。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在三维空间矢量上,会影响经济空间单元矢量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区域,在三维空间矢量上,会影响人文空间单元矢量场;不同自然资源禀赋的区域,在三维空间矢量上,会影响地域空间单元矢量场。任一维空间矢量场的变化都有可能造成经济区域空间的变化。这就使同一生产要素由于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产业集聚区域的企业中,具有了不同的使用价值,导致了企业不同的竞争优势。
使用价值量的变化反映在经济运行上,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率,选择了德国、美国、法国不同区域劳动、资本和多因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比较。在美国,同一时期等量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创造的价值比德国要高,与法国则是相同的③。这一时期法国单位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所创造的价值与美国也不一样,这种不同是由区域空间的变化带来的。不同的区域空间除了反映一定的地理特征外,还反映了不同的经济结构特征。不同的行业和产业,生产要素的集聚形式和构成比例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的经济空间单元。我们用美国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的不同产出来验证不同行业要素价值量的动态变化。表明同一时期各种生产要素对不同行业的经济增长贡献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实质上也是要素在不同区位中使用价值量的不同引致的,验证了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区域动态特征。
(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段企业的生产要素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量
单位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Y,由要素本身价值A、日历时间价值B和其运营价值Q(t)决定
进一步,可以研究单位资本在N个经济时段,时点价值的变化情况(见图2-1)。
图中,a为单位资本价值、ab为资本的时间价值、bc为单位资本运营的社会平均利润。由于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运营的效率函数不同,从而导致单位资本的时点价值y[,1]、[,2]…y[,n]不同。导致同一日历时期内不同经济时期同一利率等量要素的使用价值量不同,即要素的时点使用价值量随经济时期而变化。
图2-1 要素时期价值量动态模型
同一日历时期,不同经济单元空间可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对各种生产要素有不同的需求比例、需求结构及聚集形式,这就使同类生产可能具有不同的运营函数。同质生产要素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由于其运营函数不同,使用价值量就可能不同,即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同质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量。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一般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次序递进。在同一个经济时期内,进一步还可细分出更小的经济时段。因此,在同一日历时期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就可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不同经济发展时段,处在不同经济时段的同质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量,导致同质生产要素构成的企业,在不同的经济时段单元中,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对于不同经济时段单元的同质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动态性验证,我们采用了经验检验的方法。本文用中国、日本、美国同期日历时间,但却是不同的经济时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来验证。中国上世纪50年代资本紧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劳动要素的贡献逐渐降低。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本却上升了13.37%,美国上升了30.65%,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本下降了25.52%,美国下降了145.77%。验证了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使用价值量的动态性。
(三)处于不同开放度时空环境中企业生产要素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量
经济区域空间属于物质系统,具有物质系统的一般特征。一定的经济区域空间单元系统有一定的熵、自由能和能级。这是由一定的生产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比例、聚集方式构建的。在自由能作用下,经济区域空间单元系统会自发地向自身熵增大方向传输生产要素,处于低能级的动态平衡状态。其传输的速率及最终状态取决于该系统及相互作用的系统的开放度。开放度是在一国内和国际之间完全开放和完全不开放之间的选择。
在不对外开放情况下,一国生产要素不存在国际流动。在国内市场上,“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7]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获得是在国内完全开放市场的情况下实现的,即在假定忽略交易成本,国内市场完全开放的条件下的结论。实际上,国内存在一定的地区封锁,要素存在交易成本,处于各地区经济单元空间系统的商品的价值量Q,应该在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q上再加上一个要素的交易成本S,S是开放度k的函数f(k),则
Q=q+s=q+f(k)0<k<∞ (3-1)
在国内统一金融政策、统一产业政策、统一政府调控手段等条件下,要素价值量与完全不开放的国家之间价值量是不同的。由于开放度的不同,经济区域空间单元生产要素的传输,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带或经济梯度。处于不同经济带或经济梯度的等量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量。广义的开放度,包括不同预期、不同市场和不同处置方式假定前提下的系统价值评价。价值评价不同,要素的使用价值也不同。企业的存量资产,属于低价值要素,在恢复使用的前提下,其价值才能再生。要素的动态价值量等于要素的价值与要素价值动态变化量之和,要素价值动态变化量的方向(正负)决定于该系统熵减少或增大。增加开放度和要素自身流动性,能增加该系统的自由能,减少该系统的熵,增加要素的价值动态变化量,从而增加要素的动态价值。构造开放的环境,增加系统内要素的流动性,与熵减少的方向一致,有利于生产要素配置效益的最大化。经济区域空间单元生产要素的传输,由于开放度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带。处于不同经济带的同质生产要素,具有异质的使用价值量,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变化。
对于生产要素传输导致同质生产要素随时间和空间组合变化的验证,本文用过程描述的方法,从“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到“太平洋时代”的演变进行了验证。生产要素组合变化的另一种表现是生产要素的空间位移流动变化引起区位价值量的变化。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在地区之间随时间的流动是经济区域空间单元生产要素价值量随时空动态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从要素流动改变了各地区生产要素的供求比例,从而使该地区的要素赋存优劣势发生变化进行了验证。生产要素组合变化的再一种表现是单个要素随时间的主导变化,引起其它要素相应变化。与其它要素相比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最为深刻,我们以美国地区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了验证。
三、基于生产要素的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优势决定于企业集合体生产要素构成优势和环境影响的优势动态变化量。
(一)企业是处于一定时空环境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是斯密(Adam Smith,1776)和马克思。他们认为,组成工厂,使用机器,使工人分工和协同劳动,有利于工人生产技能熟练,减少转换工种的时间损失和增加产出(实质是管理技术等要素结合体的作用)。以后主流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作了定义:企业是技术系统的生产函数,企业的功能是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把资本、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化为产出(古典经济学语)。企业是市场的一种替代物,企业的存在是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小于或等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科斯等,1937)。企业是一种契约的组合体,是劳动所有者、物质和资本提供者,以及产出品消费者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吴敬琏等,1994)。
仔细分析主流理论对企业的定义,虽然表面不同,其内核却是相同的。从物质实体的角度分析,企业应该是物与物,物与人所构成的集合体,这一点在上述主流理论中都有体现:生产函数理论比较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市场替代物理论,所指的组织协调成本的高低,实质也是物质的(或物化的)管理、信息和技术等要素综合作用的反映;契约的组合体理论,所指的契约关系实质也是管理链关系,这种管理链也是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为一体的物质实体;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非实体要素的源泉仍然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要素。因此,我们说企业是通过管理和协调参与者的活动,逐步实现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逼近帕累托最优的持续经营过程组织。
现代企业中,这些资源要素一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其技术、信息、文化、企业内外关系等,这些资源构成了有型的企业形态。资源又分为有形资源(tangible assets)和无形资源(intangible assets)。有形资源主要包括,财务资源、物化资源等。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市场商誉、知识产权、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可以说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有形和无形资源要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价值量变化引致的优势的外在表现。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北京: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资源要素组成的要素结合体。对不同的企业来说资源是异质的,即资源的种类、比例、数量和结构是不同的。同一个企业,资源是一定的,但同一企业处在不同的时空中,受环境的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量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相对于另一时空的同质企业其资源要素也是异质的。
(二)竞争优势的本源是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变化
企业生产要素与企业竞争优势存在本源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企业优势的基本之源(裴长洪,199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1858)。因此,当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劳动消耗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这个企业相对其它企业也就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绝对技术差异论(亚当·斯密,1776)和相对技术差异论(大卫李嘉图,1818)认为各国生产某种商品存在绝对和相对的技术差异,导致了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也就导致了生产这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的不同,也就使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企业具有了不同的优势。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资源禀赋论(H-O理论),认为要素丰裕度的差别,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别。生产要素不同的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的要素比例不同,使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和成本优势。④
不同生产要素集合体的企业,由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基本生产要素的结构比例、集合形式不同,导致企业这个“黑箱”对外部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创造能力。换言之,企业对外创造价值的不同能力,是由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结构、比例、数量的不同创造的,既体现了要素对价值创造(竞争优势)的不同贡献率,也表现了生产要素不同的使用价值量。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量,除了随要素不同集合形式、集合结构、集合比例、集合数量等不同变化外,还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相关。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中,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企业优势的变化。由于环境影响,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增长,就会增加企业的优势,反之则减少企业的优势。因此,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动态变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生产要素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分析是企业优势细胞分析。
(三)环境对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影响机理
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集合体,企业所处的环境也是生产要素的集合体,按构成这一集合体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海拔等自然资源要素构成地理空间单元;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产、业链等资本聚集要素构成经济空间单元;制度供给、人文理念、文化习俗等人文资源要素构成人文空间单元;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构成时段单元。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任何经济体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能量交换,构成环境的生产要素与构成企业的生产要素,通过物质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环境系统和企业系统的结构都是动态反馈的结构,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联系。对于资源密集型企业,环境对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地理空间单元,自然资源的丰裕度高,就能提升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环境影响的优势;对于加工密集型企业,环境对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影响主要决定于经济空间单元,产业集聚、产业链密集,就能提升加工密集型企业环境影响的优势;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环境对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影响主要决定于人文空间单元,人文资源丰裕度高,就能提升知识密集型企业环境影响的优势。
四、结束语
企业不同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集合体中生产要素的不同构成,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有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引致的企业集合体中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变化。企业环境的变化是企业集合体中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变化的外部条件;企业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变化的结果。企业竞争优势等于生产要素构成优势和环境影响的动态优势。不同时空环境的同质企业相比较,要素构成优势是一样的,企业的比较优势就是环境影响引致的企业的动态优势。同一时空环境的同质企业相比较,要素构成优势和环境引致的优势相同,比较优势是一样的。不同要素构成的异质企业难以用比较优势来描述。
企业竞争优势是一种相对于某个基点的势能,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企业比较优势是不同环境同质企业相比较的优势。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注释:
①这与缪尔达尔在循环积累因果论中提出的,经济区域空间存在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回程效应的研究相似。
②详细论证略。
③如何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纳入空间分析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阿罗-德布勒表述中,边际理论的讨论对象必须是连续可导的,因此边际理论无法顺当地应用到空间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这里更多地采用比较分析方法。
④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其假设条件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间不流动等。研究同质要素在不同时空中使用价值量的变化,是对不同区域中企业优势的比较。在信息不对称,交通不变情况下,这里等价国别之间的不同经济空间的研究。
标签: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企业空间论文; 经济学论文; 优势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