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定期保养;血液透析机;预防性维护
随着我国近年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应的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我国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加强对血液透析机的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血液透析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2]。本文通过对4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探讨研究血液透析机的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在血液透析室中的重要性及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未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观察组对患者使用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观察组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14例,年龄25-68岁,平均47.63±4.86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0例,男性13例,年龄23-66岁,平均46.78±4.3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对患者使用未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观察组对患者使用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机的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主要方式为:建立起设备定期保养、预防性维护与消毒的记录本,记录好血液透析机的消毒液使用情况、保养时间与更换配件情况。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用每升500毫克的含氯制剂对机器表面进行消毒以及热水柠檬酸和次氯酸钠对机器内部管路消毒,并定期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部件,避免不良事件扩大,提高血液透析设备使用的完好率。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管路漏血、透析器用错与参数设置错误等事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表格中的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并采用率(%)表示,当对患者使用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与未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的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比较
通过对2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主要有:单向阀堵塞1例,传感器工作点漂移0例,加热器损坏1例,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8.7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主要有:单向阀堵塞3例,传感器工作点漂移2例,加热器损坏3例,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34.78%。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发后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在晚期甚至有可能伴发尿毒症,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3]。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机进行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用含氯制剂对机器表面进行消毒以及热水柠檬酸和次氯酸钠对机器内部管路消毒,并定期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部件,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机的故障率[4]。
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4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使用未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观察组对患者使用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表示,血液透析机进行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透析机的故障率,保证血液透析室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探讨研究血液透析机的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在血液透析室中的重要性及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鲁成, 杨霄. 血液透析机的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在血液透析室中的重要性[J]. 中国血液净化, 2017, 16(8):575-576.
[2]吴彩虹. 自运用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进行无肝素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J]. 医疗装备, 2017, 30(19):196-197.
[3]张红丽, 朱亚红. 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的常见故障分析和维修[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15(6):179-180.
[4]陈洋, 符秋红.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3):410-412.
论文作者:刘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血液论文; 预防性论文; 患者论文; 事件论文; 不良论文; 对照组论文; 几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