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_潘宇方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_潘宇方

潘宇方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沙埔中学 51134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这从课程性质上确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紧扣鲜活的生活主题,体现了“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化”的特色,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链接生活热点,凸显时代感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而思想品德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的一些内容是滞后于时代的。而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引子”。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对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体系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传递最新、最准的知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多收集最新的社会热点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动态,在教学中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向课堂教学引入新事例,不断用最新的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时空距离,使思想品德课更富有时代与生活气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造,要把源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现象及时地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第六课《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中,涉及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我就及时地补充了当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时事新闻,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就政府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报告展开讨论,从而对全国人大的职能和它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等产生兴趣,并理解这些问题。又如,在学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时,我就注意更新国家新制订出台的法律条文、最新的处罚违法犯罪的案情(如“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醉驾获刑”)等引入课堂。在学习九年级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时,我引入了“小悦悦事件”这一社会热点展开教学,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明确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想,通过链接生活热点,学生学起来肯定印象深刻,因为课堂教学有时代感,它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营造生活氛围,突出近距感

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多以伟人、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为典型,不仅近距感差,学生缺乏新鲜感,也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觉得可信度差,难以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思想品德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中感悟理论知识、体验理论知识。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节中,对“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简单带过,我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地从增城日报和相关书籍收集了较为丰富的本市不同地区对婚嫁、年俗等的不同态度和方式应用于课堂。通过对乡土素材的挖掘,既使学生找到了自己熟悉的东西,感到近距离,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还增强了对家乡的认识与热爱。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课“难报三春晖”时,我选取了“孝女彩金”的真实故事而且同名电影在广东拍摄的事例。他们见提到了自己熟悉的同龄人,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将书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还有什么比身边的人和事更令学生感到亲切呢?

三、加强生活实践,彰显现实感

陶行知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并非一无所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生活中也难免产生一些矛盾或困惑。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必须引领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九年级第七课“学会合理消费”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各类打折促销活动会接踵而来:“满300减160,满400减240”……看到别人在疯狂抢购,正在逛街的小张也加入了抢购行列。为了凑够商家打折的金额,她先后买了四套内衣、两件衬衫,十双袜子。等到回家冷静下来,她后悔不已,因为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请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行为的?似曾相识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消费要理性。又如在九年级第六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节中,学生对自己也能参与政治生活还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根据学生这一困惑,我提出了学校附近某一菜市场的脏乱现象,要求学生写一份建议书,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法。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手,通过合作探究,写出了建议书,行使了自己的建议权这一民主政治权利,为家乡的“创卫”工作做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思想品德课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把生活引进课堂、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需要,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引导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论文作者:潘宇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_潘宇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