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市场经济的新考验——江苏盐城市乡镇企业加快发展提高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盐城市论文,江苏论文,乡镇企业论文,加快发展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税制、财会、金融、投资和外汇五大体制改革的实施,已经、并将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乡镇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对盐城市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针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新考验,尽快从被动应付转到采取应变对策措施上来,通过做好工作、趋利避害,促使乡镇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市场经济改革特别是五大体制改革的实施,从宏观和长远方面看是有利的,但在短期内给该市乡镇企业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反映在效益上,税赋增加,效益分流、亏损上升;反映在资金上,贷款回笼速度放慢,三角债死灰复燃,信贷资金、规模双紧张,技改投资到位困难;反映在原辅材料上,货紧价扬,棉花、蚕茧等主要原辅材料库存严重“吃紧”,而且一天一个价,甚至有钱难买到;反映在外向型经济上,汇兑损溢风险增大,中方配套资金难到位,外方投资“打白条”,“三资企业”开业率下降,发展势头明显降温;反映在技改上,投资势头有所回落,项目较少、大项目更少,投产项目配套流动资金普遍不足,难以及时达产达效。面对以上问题,各地、各企业被动应付的多,有的还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对策措施不够果断有力。今后,必须主动出击,以积极的态度寻求克服困难、平稳过渡的办法,特别是对改革举措有利的一面应认真研究和很好地加以利用。比如,从财会和税制改革方面看,虽然盐城市因新财会制度实施和税改乡村工业需消化刚性增支因素5亿元左右,但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真正被国家拿走的仅仅是其中新增税赋1.2-1.4亿元的小头,而相当于上年利润实绩的增支因素大头,却是留给企业自身的。不折不扣用足、用好新财会制度,虽然帐面利润不降,但对企业是有利的,“丢掉了面子,可以保住底子”。再如,盐城市乡镇工业以“两农工业”为主,大多数企业税赋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根据这个实际,必须加快“农”字头企业调整、改造、提高步伐,农机行业可逐步由生产配件为主向生产整机方向发展,来争取低税率待遇;农药、化肥、农膜行业要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实行新品新价,批量、季节灵活作价来消化增支因素;棉纺、丝绸行业可通过加快技改步伐,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出口比重来消化增支因素。
二、针对市场经济多元竞争的新格局,尽快从过去以推行承包制为主的改革转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上来,通过重塑新机制为乡镇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税赋、平等竞争的产权多元化、混合型经济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可以说,现在乡镇企业已经面临着“老虎”下山(国有企业转制搞活),“老板”上路(私营企业发展),“老外”入关(外资企业崛起)三方面的挑战,乡镇企业原有的灵活机制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而且,乡镇企业原有机制又是在局部的、发育不全的、不成体系的市场中形成的,是不完善的,不同程度存在管理队伍家族化、泥饭碗铁化、土交椅硬化、企业家底虚化、发展能力弱化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存在的厂长负盈、企业负亏、政府负债、银行负贷的状况,迫切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从过去以推行承包制为主的改革转到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的产权改革上来,通过重塑新机制,再造发展新优势。一是积极引导和自觉改制相结合。针对部分企业怕失权、失利、失控的心理矛盾,通过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促使乡镇企业自觉改制,使之迅速推开。按照“抓住大的上水平,放掉小的搞民营”的总体思路,坚持“多种形式,自愿选择,加强指导,逐步完善”的方针,实行老厂改制与新厂新制同时并举,存量调整和增量扩股相结合,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采取“先出售后改制”的方法,扎扎实实加快推行步伐。实行“并、租、卖、破”同时并举,一厂一策,大胆转让所有权或经营权,千方百计搞活经营机制和存量资产。二是推行与完善相结合。股份合作制不能只图集资,不重转制,以为挂个名,换个牌,就大功告成,而应在不断完善上下功夫。应突出抓好股份合作制与承包制的衔接和配套工作,规范发承包主体和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投资分红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产权界定、股权设置和股权流动的完善工作,真正使产权明晰化、人格化,把股份合作制动作与实施新财会制度统一起来;抓好“三会”正常运行,强化自我约束,把资产管理、监督和经营活动正常运转起来。三是产权制度改革与资产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相结合。由于乡镇企业现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致使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难以向纵深发展。突出的问题是,乡村集体资产不能达到“保值、增值、不流失”。因此,在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各级政府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注重推进资产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工作,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好资产,注重从资产的实物形态管理向价值形态管理转变。突出解决乡村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不问,企业破产政府承担责任;资产拍卖出的资金无人管理、随意动支;乡村集体股与其它股同股不同利,个人股只负盈不负亏,集体股既负盈更负亏等问题。可以借鉴建湖县近湖乡的做法,在现有乡镇工业公司基础上,成立乡镇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切实把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和经营工作抓起来。
三、针对市场经济发展优胜劣汰的新态势,尽快从“船小好掉头”转到发展规模经济上来,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使乡镇企业发展形成较强的实力和后劲。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企业“船小好掉头”的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活的相对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大工业协作配套的“拾遗补缺”作为一定时期主要发展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地区之间你追我赶、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逐步加剧,“船小好掉头”已经不灵,一定程度上成为劣势,船小顶不住大风浪,船小别人容易造,船小也不可常掉头。这一点无论从广东、山东、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出现“经济总量越大发展越快”的增长规律看,从苏中地区扬州市培育经济“小巨人”的成功实践看,都得到有力的证明,反映出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竞争态势下发展规模经济的基本特征。乡镇企业要求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按照“调整高度化,投向集中化,企业集团化,经营外向化”的发展方向,重组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
所谓调整高度化,就是围绕“高”字搞好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在行业结构调整上,坚持从盐城实际出发,做好“两农”工业调整、改造、优化、提高这篇大文章,实现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产品结构调整上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产品结构向适销型、科学效益型方向调整。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不求企业数量多,而求企业精、优、大、外,通过有计划调整、改组、改造和改革,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登台阶。
所谓投向集中化,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哄而上,分散投资,搞低水平重复扩张的做法,在布局上不搞“村村点火,处处见烟”,可以采取沟墩镇、阜城镇、益林镇通过镇村联办,集体与个人合股经营等形式,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兴办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私营企业区、商业区,最大限度发挥人,财、物的聚集效益、协作效益和辐射效益;在项目选择上,不求项目数量多,而求项目水平高,可以通过建立乡镇企业项目库等办法,加强投资导向和论证,按照“高、新、大、外”的要求,每年有计划、有重点集中资金搞一批技术起点高、关联度强、市场容量大、出口创汇多、投资回报快的重点技改项目。
所谓企业集团化,就是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变过去“单兵突击”为“小船扎成排,小船连成串”,通过组成紧密型的企业集团,变单个优势为群体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产品创名牌,争取出口自营权,增强“造血”功能和市场竞争的实力。在组建企业集团形式上要有新思路,一个乡、一个村只要条件具备,也可以成建制组建成企业集团。
所谓经营外向化,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乡镇工业产品销售的外向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努力提高三资企业的规模、水平、档次,不断提高外资比重,提高外资到位率、三资企业开业率、合资合作项目成功率、出口创汇率和利税率。积极引进管理经验,用“洋办法”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四、针对市场经济谋求效益最大化的新特征,尽快从粗放经营为主转到集约经营为主上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素质和效益。
乡镇企业要在国家几项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的严峻考验中,求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素质和消化各种增本减利因素的能力。因此,今后应把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抓紧抓好。首先,观念要转变。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谋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引导乡镇企业逐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引导乡镇企业在开展科技进步上求效益,在深化改革上出效益,在经营管理上增效益。今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提高效益开展,各种考核主要看效益,实行经营效益一票否决权。具体讲,看发展主要考核销售收入和产销率,看效益主要考虑利润和资本金利润率,看实力主要考核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和资金自有率。其次,抓好目标成本管理。可以通过组织以增收挖潜人均千元为主题的乡镇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年活动,引导企业围绕全年效益目标,制定目标成本,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目标责任控制管理,真正使工厂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再次,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丢在一旁,对新形势下如何改善管理又研究不够。个别企业领导不敢抓、不敢管,以消极的态度求稳定,这种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厂风厂纪要抓严,“七基”建设必须加强。对具备一定条件的重点企业,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