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中药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光强

南漳县人民医院 湖北襄阳 441000

【摘 要】对联合使用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40人。使用常规的抗风湿类、抗炎药物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则是在使用常规抗炎、风湿类药物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重要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状况。结果: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数据资料分析后,发现使用常规药物联合中药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疗法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仅仅使用常规药物的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即(P<0.05)。结论:联用重要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法在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中药外敷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联合使用红外线照射疗法和中药外敷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更甚且无副作用,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并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探讨联用方法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了2016年-2017年间来治疗的8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了2016-2017年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80例病患。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分布阶段在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93±17.61)岁。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时长在4个月-18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长为(2.85±7.2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分布阶段在17-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5±21.47)岁。患病时长6个月-21年,平均患病时长为(3.66±8.94)年。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患病时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药物为常规的抗炎、抗风湿类例如氯诺昔康、甲氨喋吟以及柳氮磺胺吡啶。氯诺昔康的使用方法为每天服用两次,每次8mg,服用时长为1至2个月;甲氨喋吟的使用方法为每周服用一次,每次15mg,服用时长为2个月;柳氮磺胺吡啶的使用方法为每天两次每次0.5g,服用时长2个月。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服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还要联合使用中药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疗法,常规药物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中药外敷治疗的方法为:令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双手平放至身体两旁,手指需要合住并拢,手心朝下。用蜡油将两块纱布打湿,接着讲纱布覆盖至患者的手背上,取采用栀子、当归、红花、大黄以及延胡索各20g熬制而成的浓药汁200ml,在常温下进行冷却形成膏体,以此得到敷用的中药膏。将中药膏均匀涂抹至患者手背的纱布上,厚度需适中,保持0.2cm左右。红外线照射治疗的方法为对患者使用L-1-4型号的红外线治疗仪。患者的手背距离红外线灯约为30-40cm,注意红外线灯放置位置应在手背上方,手背周围的局部温度保持在40℃,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患者被烫伤。观察组的患者需每天进行一次联合治疗法,每次的治疗时间不应低于30分钟。

1.3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的评判标准为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例如关节肿胀僵硬得到显著减轻或症状消失,手部关节的活动能力明显优于之前。无效的评判标准为治疗结束后病症没有得到减轻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为X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观察组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两组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效果比较

3.讨论

作为一种由关节病变成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系统疾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有着许多影响正常生活的病症例如肿胀、关节疼痛僵硬。其中更甚存在其他关节功能性障碍的患者。若没有及时控制病情,严重可导致骨关节、肌腱、肌肉的损伤,器质性病变也可能就此衍生。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DMARDs即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和NSAIDs甾涕泪抗炎药以及激素治疗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虽然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能够迅速控制患者的病情状况,但其副作用也显而易见,不宜长期进行服用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有血管翳和关节滑膜炎形成临床表现。主要有患者的血清、抗原体、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发生突变构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该病损害软骨层,造成软骨关节构造失去平衡,进而导致相关关节形变或者丧失关节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外敷的中药膏主要有红花、栀子、当归、大黄、延胡索这些重要成分构成。具有除湿止痛、逐瘀通经、消肿生肌、活血去痛以及祛风解表的功效,而其最重要的优点便是无副作用。使用中药膏可以帮助病患恢复失效关节的微循环,有利于关节组织的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证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联合使用中药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疗法的方法,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法,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兴文,蒋国鹏,李宁,等.祛寒逐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7(3):647-649.

[2]魏志强,安志良,安福宁.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5):75-77.

[3]倪忠根,吴水仙,徐建侃,等.中医个性化干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11):2754-2756.

[4]饶莉,石哲群,杨静.痹祺胶囊联合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药材,2015,38(4):866-868.

论文作者:王光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联用中药外敷疗法和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光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