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长的源泉--评“教育投入产出研究”*_教育论文

持续增长的源泉--评“教育投入产出研究”*_教育论文

持续增长的源泉——评《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源泉论文,持续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是什么?教育投资是消费性投资还是生产性投资?教育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相信读过《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一书后,读者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总体上是一门新学科。经济学家研究二次大战后经济增长的原因时,在考虑资本、人口、资源、政治诸多因素后,认识到在科技革命的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意义。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被公认为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我国的教育经济学起步于80年代初。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经济学。王善迈先生于80年代初开始从事教育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是中国教育经济学领域的拓荒者之一。他主编的著作主要有《教育经济学概论》、《教育投资与财务改革》、《教育大辞典·教育经济学分册》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则是王善迈先生90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选题实用,做为我国第一部研究教育投入与产出问题的专著,抓住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关键。

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经济活动的体现,是教育与经济关系最基本的表现。本书全方位地考察了教育投入与产出问题,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经济学具体运用于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效率与教育收益率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研究,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的教育投资体制远远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不足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书以大量篇幅对教育投入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人口数量及构成、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诸方面,论证了我国需要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对我国教育投资水平的总体评价上,作者重点分析了教育投资的外部比例。教育投资的外部比例(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是衡量教育投资水平的客观标志,也是教育投资决策的首要问题。作者首先用间接法(国际比较法)分析了全球教育投资水平。再用算术平均法和经济计量模型法给出了教育投资国际平均水平的不同数值,以此作为参照系,对我国教育投资水平进行评价。认为我国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例偏低。其结论是令人信服的。在解决对策中,作者提出:努力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继续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非政府的多渠道教育投资;适当调整和控制教育发展目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方案对缓合我国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专门在书后附录《中国普通教育经费拨款体制的沿革》、《2000年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预测分析》两篇文章,以求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教育产出直接关系到教育投入作为生产性投入的效率。这个问题是本书的另一重点。作者从教育成本、教育效率入手,讨论了教育的直接产出和效率。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收益与收益率入手,讨论了教育的间接产出和经济效益。从理论和计量方法上全面论证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作者还对我国教育成本、教育效率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分析将对我国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与经济效益,促进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产生影响。本书还全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前苏联学者及我国学者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并加以评述。这将有利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入发展。

第二,详尽占有大量资料,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者在有关章节论证具体问题时,均列举原始数据资料以资佐证。有些问题采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与我国数据进行横向比较,有些问题则采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如在教育投资外部比例分析一章中,作者共列举图表20张,并据此对全球和我国教育投资的总量及其变化作了剖析。作者首先列举了60—90年代世界公共教育经费增长的数据;教育经费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较高及较低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国际平均水平。随后又列举了我国从1978—1993年教育经费的增长状况;我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比重的统计资料。充足的数据为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博采众长,在介绍国外研究成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章中,全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前苏联学者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当然,作者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剖析,指出其利弊,从而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

作者虽然在《前言》中称,“这部著作不刻意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但细读此书可以发现:作者先从讨论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入手;进而研究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教育经费的来源与负担,教育经费的总量及其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与使用;然后过渡到研究教育的产出,包括直接产出的教育成本效率,间接产出的教育成本经济效率;最后讨论了教育体制与教育发展,使全书理论脉络清晰完整,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投入产出理论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第三,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兼有教科书和学术专著的特点。

诚如作者所言,此书兼有学术著作和教材的双重性质。作为教材,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西方教育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对象、方法,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成果及面临的课题,浅显易懂;作为专著,作者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了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论述了教育体制与教育发展诸多问题。另外,书中涉及的有关计量理论和方法也是本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是一本学术性、实用性很强的著作。说到不足,笔者提出一点想法供王善迈先生参考。我国在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领域内,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乃至教育的个人收入预期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在全民形成正确的教育投资理念,有助于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9月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标签:;  ;  ;  ;  ;  

持续增长的源泉--评“教育投入产出研究”*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