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国家针对施工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风险管理对建设工程施工的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事故特性和发生原因两方面,对建设工程施工风险进行了概述,然后又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说明风险管理含义的基础上,以监管流程和措施为切入点,围绕着风险管理的应用展开了讨论,以期能够帮助监管人员,通过风险管理的方式,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具有的安全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引言:作为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部门,目前,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基本建设的规模也过去相比也逐渐增大,无论是较高的劳动强度还是复杂的作业环境,都给建设工程施工带来了其他行业所没有的风险性,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不仅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求,还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不可或缺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以建设工程施工为切入点,针对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一、建设工程施工风险概述
(一)安全事故特性
想要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首先需要对安全事故具有的特性加以了解,调查结果表明,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安全事故,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性:首先是危害性,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就是说,事故较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其次是必然性,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具有必然性,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危险因素存在,都有引发事故的可能,人们能够做到的,只是以事故发生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为依据,提前制定并落实具有预防作用的措施,想要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几乎是无法做到的;接下来是普遍性,诱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潜在危险因素,但是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人类自身、所应用工具还是外部环境条件,都有危险因素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可能性是事故发生客观并且普遍的特性,在不同因应条件下,事故发生具有的可能性往往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最后是随机性,无论是对建设工程还是对其他工程而言,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因为某个独立存在的因素而造成的,换句话说,只有满足不安全的人为行为、不安全的外部环境这两个条件,才会诱发安全事故,进而给人们的财产造成损失,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诱发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将原因分为两种,间接原因与直接原因,随着二者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加剧,待满足边界条件时,便会发生突变,发生安全事故[1]。由此可以看出,想要从源头处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关键在于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明确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能够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方案。除此之外,安全事故具有的特性还包括潜伏性,突发性,可预防性和因果相关性,但这些特性的影响往往较小,就不再一一展开叙述。
(二)事故发生原因
对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安全风险识别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排查潜在风险,对风险进行归类,分析由此而引发的不利影响等,也就是说,想要使针对安全风险所开展的识别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明确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下面就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别对事故发生原因加以分析。
1.直接原因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对安全事故来说,导致其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指的是人们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或物所呈现出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不安全行为是指错误的操作,不具备安全意识,防护用品和工具的不当使用,注意力不集中和错误指挥;不安全状态是指工具、防护设备、用品以及设备存在缺陷,恶劣的天气条件和环境条件等[2]。
2.间接原因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极多,下面就对较为常见的间接原因加以整理:首先是设计或材料存在缺陷,施工组织缺乏合理性;其次是没有对安全检查的意义引起重视,施工人员在参与建设工程施工前,并未经过与安全教育相关的培训,导致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方案,缺乏健全性的操作规程,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在于安全责任制难以被落实;最后是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有力整改,导致后续施工环节均受到某一事故隐患的影响。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土木工程建设而言,风险管理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对桥梁工程、建设工程还是道路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都能够见到风险管理的身影,另外,从最初针对工程项目所具有可行性展开研究到施工,再到竣工后投入正式使用,无论是在哪一环节,风险管理都存在的必要,这主要是因为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均有面临施工风险的可能。对建设工程施工而言,风险主要指的是有可能发生,并且会给责任主体带来不利影响的,具有损失以及不确定性特征的因素或情况[3]。无论是外界干扰、事件偶然性还是人为因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诱发风险的发生。调查结果表明,对建设工程施工而言,在诸多较为常见的风险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风险主要是安全风险,其次才是技术风险,基于此,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监督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针对建设工程施工风险展开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并遏制施工风险的发生,使安全目标得以实现,并通过对风险管理措施加以改进的方式,在营造安全施工环境的基础上,降低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对项目管理工作而言,仅仅对目标期望值进行设定是不够的,有关人员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损失的最大值加以估计,这便是风险分析的关键所在,通过识别、控制并评价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方式,将事故预防思维具有的主动性和系统性特征进行充分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确定监督管理模式与流程
1.控制施工风险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辨析施工风险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方式,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避免由于风险存在,导致施工过程中面临不必要问题的情况出现。目前,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风险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缓解、回避和分散。风险缓解方法主要分为减少风险损失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其中,减少风险损失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定期针对应急救援组织演练等,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通过对相关措施进行及时、有效应用的方式,避免次生事故或损失扩大的情况出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则是通过对安全标志或防护措施加以设置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施工风险具有的威胁,并通过建立管理制度的方式,加强安全检查力度,保证无论是针对重点部位还是重点环节展开的验收工作,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做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风险回避适用于较易发生的风险和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针对这两类施工风险,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计划或主动放弃项目,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发生,这种方式通常被用在深基坑开挖为代表的,可能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上[4]。风险分散的主旨,在于对施工风险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并将其落实到个人,以此来达到减轻风险总压力的目的,人们所熟知的安全责任目标的分解,对安全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定期展开安全检查等,均属于风险分散。
2.改进管理流程
实践结果表明,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预估,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事前控制和重点监控两项工作,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对施工风险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模式,如果想要发挥该模式具有的作用,关键是明确施工风险对应的时间点,再选择用以对其进行监管的控制手段,达到预防施工风险出现的效果。基于此,工作人员应当以原有管理流程为基础,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将风险辨析和风险控制内容与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结合,例如,以图纸会审和工地踏勘为代表的项目风险辨析,项目风险档案的建立,以风险预警为依据展开目的性检查等。与此同时,监督机构还应当对内部督查、专项检查引起重视,并将其作为补充日常检查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涵盖实体检查,定期督查,内部监督,专项检查以及日常巡查等多项工作内容的管理体系。实践结果表明,上文所提及的管理流程,不仅可以加强工作安排的合理性,避免重复检查,还能够加强功工地管理具有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工作计划的制定、部门协作的发挥以及施工效率的提高提供支持。
(三)对监督管理措施加以完善
以建筑工程所对应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遵循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为依据,完成针对施工风险特点展开的辨析工作,通过对标准比对和经验分析法进行合理应用的方式,分析不同类型的施工风险需要监控的重点部位,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控措施与防控方法。适合对防控方法加以应用的对象,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为主,例如,安全防护措施所对应实体检测的对象,施工单位履行责任的实际情况等。在对轨道交通车站的主体和围护进行土建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的情况相对而言较为常见,通过调查能够发现,对基坑工程而言,坍塌事故通常发生在围护结构、开挖和支护这三个部分,基坑坍塌往往会给经济甚至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基坑的坍塌进行预防,是需要工作人员引起重视的部分。首先,应保证针对基坑工程所制定施工方案具备应有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想要达到这个要求,在对方案进行制定前,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前往施工现场,对开挖位置周围区域的管线和土质情况加以了解,保证所掌握地质勘察资料系统并且真实,接下来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素养的人员,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制定施工方案与规范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契合,并且具备应有的保险系数,当然,在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施工方案展开论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先支护后开挖”这一原则,保证无论是止水措施还是其他支护措施,都与施工方案高度一致,另外,施工现场始终应当存在专业的监理工程师,任意施工环节告一段落,都需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待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后续工作。除此之外,信息预警机制的建立也是很有必要的。信息预警机制存在的意义,是对基坑支护进行除监理和施工外的第三重监控,通过监控基坑支护变形情况的方式,明确基坑状况,一旦发现短时间内变形量增大,或变形值通过累积达到相应临界值的情况,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加固措施,并对相关措施加以应用,避免由此而引发不利影响的进一步扩大[5]。
无论是对基坑工程还是对其他工程而言,如果想要通过安全监督管理的方式,遏制施工风险的发生,都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首先,在准确时间对安全监督管理进行切入,并保证风险辨析结论的准确性;其次,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施工图纸,还应当对施工规范标准具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最后,认真、仔细的完成检查工作,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在实际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引起重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审查施工方案,检测支护措施和验收施工工序。另外,日常巡查手段包括现场查看,实体检测和资料核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日常巡查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的情况、监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具有相对清晰并且准确的了解。实践结果表明,风险预估和防控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确定监控重点,在项目检查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做到对项目进行有的放矢的排查,并以排查结果为依据,提出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的整改要求。总而言之,在施工正式开始前,首先对项目风险进行辨析,预估风险发生时间,能够为从事项目监督工作的人员提供监督计划制定所需的数据资料,工作效率自然也能够随之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具为依据,围绕着安全风险的辨识和监管展开了讨论,并参考现行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通过将风险控制以及辨析的内容融入其中的方式,制定出了更加适用于建设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流程。实践结果表明,本文制定的监管流程,不仅具有更加突出的针对性以及目的性,还能够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使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43(30):225-226.
[2]曹真源.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J].低碳世界,2017(28):143-144.
[3]彭智航.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模式与信息化管理探讨[J].低碳世界,2017(17):170-171.
[4]高翔,刘锦程,柳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6(17):111.
[5]欧阳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2):205-206.
论文作者:郑天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风险论文; 发生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事故论文; 基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