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亚政策调整述评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美国中亚政策调整述评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美国中亚政策调整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美国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的中亚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底至1992年),美国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该阶段的政策目标是保证这些新兴国家得以在国际舞台上存活,同时在地区安全方面免于阿富汗冲突和伊朗伊斯兰武装力量的影响。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0年),美国中亚政策逐渐成型。该阶段的政策目标包括:(1)通过与中亚国家合作实现防扩散目标,通过和平伙伴计划将这些国家纳入北约轨道;(2)推动中亚国家向民主政府和市场经济转型;(3)加大对里海油气资源开发,通过修建管道减少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管道的依赖。第三阶段(2001年“9·11事件”至今),美国中亚政策开始转型。该阶段的政策目标既强调中亚对阿富汗反恐和重建的重要性,又注重中亚与南亚、中东的紧密联系,同时兼顾经济、能源和民主等其他利益。本文拟阐述2005年以来美国中亚政策在第三阶段的首次调整及其背景,并对其前景与影响进行评估。

一、内容与目标

美国中亚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及目标包括三部分。第一,平衡三大政策目标,发展与地区国家的关系。“9·11事件”后,美国认为其在中亚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安全(反恐)、经济与能源利益、推进民主理念三方面,而且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① 2006年4月,分管中亚南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包润石(Richard Boucher)在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作证时,除了强调前任们的上述观点外,首次提出要用“平衡的方式”同时推进这三组利益,并把“推进民主理念”改为“推动政治经济改革”。② 包润石继续宣称美国要把民主带到中亚,但明显把重点放在为中亚国家提供更多的选择上。包润石提出,美国在大中亚“不是推翻政权,而是通过积极的变化实现民主的稳定”③。他在喀布尔会议上的发言不再像以前的美国官员那样对中亚各国政权的“专制统治”提出批评,而是将矛头指向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投资环境、透明度和反对腐败、毒品以及法治等,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淡化。

政策调整之后,美国在中亚“推进民主”上的收缩姿态比较明显,其重要表现是在哈萨克斯坦2006年底的总统选举和土库曼斯坦前总统尼亚佐夫逝世引发的政权更迭中,美国未像2005年那样施加压力,两国的政局都比较稳定。这显示,美国政府对2005年以来美国与中亚关系出现的变化进行了评估,认识到贸然推进中亚的“颜色革命”不仅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损害了美国在中亚其他两方面的利益。

与中亚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是美国中亚政策的基础,因此2006年以来美国试图调整并发展与各国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美国的目标是“希望哈萨克斯坦通过进一步民主化、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真正的地区领导国家”④。促使美国将哈萨克斯坦确立为地区主要国家的主要因素是哈萨克斯坦能源地位重要。哈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是中亚的油气大国。⑤ 美国多年来坚持建造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BTC),旨在减少里海地区国家对俄罗斯油气管道的依赖。然而该管道开通后能否保证向欧洲供油成为BTC乃至美国地缘政治盘算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BTC重要供应国的哈萨克斯坦,其地位非常特殊。2006年6月,哈萨克斯坦已与阿塞拜疆签订协议,向BTC供油,供油量第一年将达到1000万吨。⑥ 另一个因素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迅速,在中亚各国发展势头最好。2006年,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以原料类生产和出口为主要支柱的哈萨克斯坦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增幅达到了10.6%。⑦ 美国因此对哈青睐有加。1993年以来,美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18亿美元。⑧ 2006年7月,美国正式宣布支持哈萨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以阿富汗为枢纽,整合中亚与南亚。关于中亚五国的地理归属,美国内各部门意见不一,导致政策协调能力不足。如国务院将中亚和南高加索归为一个地区,由欧洲和欧亚事务局(Bureau of Europe and Eurasia Affairs)分管;而国防部把阿富汗和中亚五国视为一个整体,由中央司令部(Central Command)负责。对此,美国学者早已建言:“南高加索的概念是以种族关系和种族冲突定义的;而中亚的种族团体高度混合”,“这两个地区冲突的性质和安全挑战的不同足以让它们被作为两个不同的地区来加以对待。”⑨ 2006年初,美国务院将中亚事务划归南亚事务局(后改为南亚与中亚事务局)负责。分管该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包润石称,作此调整的原因除了文化与历史上的联系外,更因为21世纪的现实,如反恐战争、能源输出线路、经济合作与民主机会等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⑩

美国以阿富汗为枢纽,整合中亚和南亚的“大中亚”政策,主要出于稳定阿富汗局势、减少阿富汗安全问题对中亚的影响这一因素考虑。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接壤,阿富汗的安全问题很容易蔓延至这些国家。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使乌兹别克伊斯兰运动(IMU)等恐怖组织难以在阿生存,美国非常担心这些组织重新在中亚发展。此外,2005年有约25%-30%在阿生产的毒品是经由中亚国家运往世界各地的,(11) 这不仅造成中亚国家吸毒人口增加,也加剧了这些国家权力和执法部门的腐败。美国整合中亚、南亚新政策的第二个推动因素是谋求促使中亚能源出口多元化。美国认为,只有加强中亚和南亚的联系,中亚国家才能打破俄罗斯对其碳氢化合物、电力和棉花出口的垄断;中亚能源经阿富汗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既能满足南亚次大陆特别是印度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又能实现中亚能源出口多元化。美国的计划包括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至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输气管(全长1600千米)(12) 以及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电网等。此外,发展中亚与南亚的贸易关系也是美国执行整合中、南亚新政策的重要考虑。美国认为,中亚地区发展的关键是贸易,而贸易发展则是以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制度改善为基础的。在2006年1月举行的第14届欧安组织经济论坛上,美国提出了中亚南亚经济融合计划。具体包括:(1)由美国贸易发展署(USTDA)负责的中亚基础设施融合计划。美国为此已于2005年10月投入100万美元资金,融合范围包括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2)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负责的关税改革计划,其中包括耗资达40万美元的通过提高关税效率、减低贸易成本,进而推动地区贸易的项目;(3)由美国国际开发署提出的地区电力市场计划;(4)道路建设计划。其主要目标是修建一条全年开放的、从阿拉木图到卡拉奇的路线。这条路线将成为新的南北丝绸之路,推动中亚和南亚的经济交往。(13)

第三,防止俄罗斯与中国通过地区组织主导中亚事务。中亚国家参加的地区性国际组织虽然众多,如独联体、中亚共同市场、中亚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经济合作组织等,但美国认为这些组织或者没有完全涵盖政治、安全和经济议题,或者组织内部机制不完善,行动不力,总之推动中亚安全与发展的地区框架尚未形成。但自2005年阿斯塔纳峰会后,美国开始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高度重视。美国担心上合组织要求美国撤出其在中亚的军事基地,直接影响美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也担心上合组织扩员,将伊朗吸收为观察员国;美国还担心上合组织成为俄、中主导中亚地区事务的工具。

基于此,美国调整后的中亚政策更加强调其主导的国际组织参与中亚事务。一方面,美继续推动北约、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发展与中亚国家的传统关系。2004年6月伊斯坦布尔峰会后,北约进一步提高中亚的战略地位,加强与伙伴国家的合作。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在中亚五国设有使团,负责推动安全、经济与环境、民主与人权、选举、媒体等领域的项目。美国非常借重该组织推动中亚民主转型,并强调北约和该组织的协调,其“中亚南亚经济融合”项目就是在该组织的经济论坛上提出的。(14) 与此同时,美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地区组织主导的经济合作项目展开竞争。如美国推出的“中亚南亚经济融合”项目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公路建设项目由亚洲开发银行承担,阿富汗境内的公路建设则由世界银行、美国、日本、科威特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承担。美国依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等国际组织和盟友推动中亚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推动地区贸易发展,与包括上合组织在内的其他地区组织主导的经济合作项目展开竞争,防止俄、中主导中亚事务。

二、背景

美国中亚政策调整的动因较为复杂,涉及到中亚地区内外和双边、多边两个层面以及地缘与反恐两个维度。

首先,美国与中亚各国的“蜜月期”结束。“9·11事件”后,美国对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并将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视为其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使中亚五国的战略重要性骤然上升。此后至2004年,美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军事基地;美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美国国际援助署对中亚五国的非军事资助于2004年达到1.3亿美元;(15) 美国国会议员频繁访问中亚。可以说这几年美国在中亚的影响是空前的,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很大压缩。

然而,美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在2005年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其导火索是乌兹别克斯坦爆发安集延事件。美国严厉指责乌政府人权政策,并要求进行独立的国际调查,被乌兹别克斯坦拒绝。随后举行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明确要求美军撤出在中亚的军事基地。美国各界对“郁金香革命”后的中亚表示失望。美国中亚问题专家玛莎·奥尔考特在国会作证说,“在当今的中亚,任何将‘颜色革命’的前景浪漫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该地区一次和平的(或非和平的)获得民众支持的政权更迭并不必然产生民主成果”(16)。虽然美国在批评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的同时,仍同其保持较为良好的关系,但总体来看,美国与中亚各国的“蜜月期”已经结束,2005年后美国在中亚的影响逐渐减小。(17)

其次,中亚“颜色革命”后,美国重新认识俄、中的影响力。美国认为:一方面,俄、中具有美国无法企及的地缘优势。“不管美国的政策多好,它在减少俄罗斯或中国在中亚的存在方面影响微弱,因为地理位置给了两国更多杠杆。”(18) 仅以能源问题为例,虽然美国希望哈萨克斯坦能向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大量供油,但鉴于俄罗斯对该油管的态度,以及中哈石油管道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其他输油线路,哈萨克斯坦对此态度非常谨慎,而如果没有哈萨克斯坦的大量供油,该管道的最终盈利将会很成问题;另一方面,中亚国家在一些问题上与美国意见相左,主要是得到了外部力量的支持,如吉尔吉斯斯坦向美国提出高价保留军事基地,说明“那些外国政府正试图在中亚扩大影响,施加更大的控制力”,美国应该“注意对这些国家的政策”。(19) 又如安集延事件后,虽然美国反复要求进行国际监督,但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加强了政治、军事和经贸关系,并表示支持卡里莫夫总统对安集延事件的处理,这使乌兹别克斯坦敢于与美对抗;此外,俄、中主导的上合组织吸收了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2005年以来积极行动,在中亚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影响。美国政界、舆论界普遍认为,俄、中两国正在利用上合组织对抗美国在中亚的影响。美国尤其担心的是伊朗在上合组织内扮演的角色以及该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次,阿富汗安全局势恶化,直接影响地区安全形势。美国在阿富汗的困境在于,安全局势恶化导致重建工作停滞,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法律等社会基本架构无法正常运转,而阿人民生活状况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有恶化趋势,这使得阿民心向背不利于美国,美在阿富汗的处境更加困难。阿富汗安全局势恶化,还直接影响周边地区安全形势:与阿富汗接壤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矛盾正在激化;克什米尔地区恐怖主义活动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地区安全形势变化将直接影响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第四,美俄关系趋于恶化。美俄关系自2005年出现恶化的迹象,到2006年5月,双方的矛盾更是日益公开化。在伊核问题上,俄罗斯反对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反对美国提交给安理会的方案,给美国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造成很大的阻力,引起美国国内强烈不满。2005年12月,俄杜马通过《监督非政府组织》法案,对俄非政府组织接受国外资助做出严格限制,并为国外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在俄开办代表处作出专门规定。它可以被看作是俄对西方非政府组织在一系列“颜色革命”中扮演角色的不满及回应。美由此批评俄民主进程出现严重倒退。俄乌天然气矛盾发生后,美欧等指责俄“利用能源丰富的优势讹诈邻国”,是个不可靠的能源输出国。美国认为应该让里海中亚油气区尽量摆脱俄控制,以确保欧洲能源(天然气)供应的稳定。2007年1月,普京总统在第43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严厉批评美国“在国际关系中无节制地使用武力”,导致“无人会有安全感”,并质问北约东扩的矛头究竟指向谁?这显示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没有丝毫战略互信,俄美对国际政治格局存在原则分歧。

最后,美印关系升温,印度对中亚的抱负日渐明显。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印度正紧随中国成为另一个日益崛起的亚洲大国。由于南亚的地缘政治现实、美国的反恐战略调整和中国的迅速崛起,布什政府做出了提升美印关系,加强与印度全面合作的决定。2006年3月,布什就任总统以来首次访问印度,认可美印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推动两国在民用核能领域、军事和商贸领域的合作。

与此同时,印度对中亚的抱负也日渐明朗。在安全方面,印度在塔吉克斯坦建立其在中亚地区的第一个空军基地,根据印俄塔的三边共同防御协定,三国拥有对基地的共同使用和指挥权。印度与中亚国家在安全、特别是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早已开始。2003年8月,印度与塔吉克斯坦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11月印塔成立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联合工作组。印度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也有程度不同的军事合作。在能源方面,印度是能源消费大国,其70%的能源依赖进口。(20) 为了支撑高速发展的经济,印度开始将目光投向中亚。2005年4月,印度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能源合作协议。印度一家国有能源公司(ONGC)还准备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哈萨克斯坦的油田基础设施建设。(21) 印度在中亚的能源外交将是未来印度中亚政策的焦点。

三、前景与影响

一个真正的地区政策应该至少包含三部分要素:一是大力投入人力、物力,重视发展与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二是注重通过创立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框架,推动地区国家的多边合作,以解决现存的地区问题;三是重视与影响地区事务的主要外部力量保持互动,形成对话机制。据此判断,美国真正的“大中亚”政策尚未最后定型,此次调整只是在“9·11”后其外交政策转型基础上的一次微调,而且没有解决原来政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美国虽然不断强调中亚地区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对中亚各国的援助金额有限。2007年2月5日公布的布什政府2008年度财政预算显示,美国对中亚南亚的援助金额增加6%,但主要集中在阿富汗(从9.68亿美元增加到10.7亿美元)和巴基斯坦(从4.99亿美元增加到7.85亿美元),对中亚五国的援助金额则比2006年度减少了24%,其中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援助减少得最多。(22) 美国国务院表示,对上述两国减少援助是因为乌兹别克斯坦对美国协助其改革限制太多,而哈萨克斯坦石油收入丰富,因此相关援助集中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但玛莎·奥尔考特认为,即使对于后三个国家来说,援助数额仍然不多,与布什政府口头上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23)

其次,“新政策”仍然没有着手推动各国展开地区合作。布什政府在“9·11”后基于自身利益需要,大力发展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双边关系,甚至达到了“唯双边主义”的地步,而对形成地区合作框架着力甚少。(24) 中亚各国面临很多需要地区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如跨国贩毒及由此引起的系列犯罪活动、发展区内贸易、水资源合理利用、防范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等,但中亚的地区合作处于较低水平。美国此次中亚政策调整不仅没有建立相应机制,积极推动地区国家互相合作,反而对上合组织等地区合作机制提高警惕,试图加大中亚成员国对这些组织的离心力,这从根本上不符合中亚国家的利益。

第三,美国没有推动与中亚地区外主要国家形成对话机制。布什政府虽然已经认识到俄、中等主要中亚邻国对该地区的巨大影响力,但此次政策调整并未试图建立与这些国家关于中亚事务的对话机制。在阿富汗行动的北约虽与俄罗斯有对话机制,但与中国及上合组织至今没有对话平台;美、俄、中三大中亚主要外部因素目前也没有专门就中亚事务进行磋商的平台。目前由于西方国家视上合组织为俄、中挑战西方在中亚利益的工具,因此包括北约在内的西方国际组织不可能与上合组织进行密切合作。(25) 对中亚另一主要外部力量伊朗,美国近期也不可能与之就中亚问题进行交流。中亚各外部力量之间缺乏相应对话机制,造成相互之间对战略意图、政策目标和合作可能的误读几率大大提高。

此次美国中亚政策调整能否取得实际效果,主要取决于三大条件。其一,阿富汗安全局势得到改善,否则,所有以它为枢纽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努力都将白费。不仅如此,在阿富汗活动的宗教极端分子将有更多机会进入中亚滋事,对中亚国家本已脆弱的边境和地区安全形势构成威胁,美国将中亚与南亚连接起来的“大中亚”战略设想也将落空。目前看来,阿富汗安全局势难以在短期内根本好转:美国和北约都无法保证向阿富汗投入更多的军事资源;阿富汗卡尔扎伊政府的控制力较弱,阿富汗军队、警察等国家安全机构难以正常运转;国际社会进行的阿富汗重建工作停滞不前,缺乏重建过程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选择的“民主重建模式”在阿富汗面临全面失败的危险。

其二,中亚和南亚国家能够从中获利。对中亚国家来说,美国必须尊重其主权,不干涉其内政。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如美国不能调整好与它的关系,其在中亚的反恐将不能顺利开展。另外,被美国视为地区领导国家的哈萨克斯坦正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特别注重与俄、中、美三大国保持平衡,参与到各种地区机制中。美国只有向哈萨克斯坦提供更多的实际支持,才能换得其对美国中亚政策的支持。对南亚国家而言,美国必须处理好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安全问题,尊重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同时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和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对印巴而言,中亚并非其获取能源的唯一来源。美国支持的由土库曼斯坦通过阿富汗至巴基斯坦乃至印度的天然气管道至今没有进展,而其反对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却已进入实质谈判阶段,三国已于2007年1月就天然气价格展开谈判。总之,美国的政策如果只顾其反恐和地缘政治利益,不能让地区国家获得实际利益,必然不会成功。

其三,俄、中的国家利益得到尊重。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地区都有重要的国家利益,其中在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虽然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以及反恐的手段有不同的认识)、保持地区稳定、防扩散和发展经济等方面有共同利益,而在能源、地缘政治和中亚国家如何转型方面则利益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美国能否清楚界定俄、中在中亚的核心利益,并在各自利益发生冲突时,尊重两国的核心利益,克制其在中亚推广民主的冲动,放松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真正做到平衡推进其三大政策目标,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中亚政策的实际效果。当前布什政府陷入伊拉克泥潭,伊朗核问题和阿富汗反恐形势紧张微妙,因此美国近期在中亚与俄、中展开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不大。

从调整后的美国中亚政策来看,现实主义成分增加,但政策目标能否成功尚有待观察。尽管如此,它还是对上合组织的发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上合组织应积极应对,加强自身制度建设、落实合作成果;争取在稳定阿富汗局势和推动重建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以真正加强对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强与其他地区合作机制的沟通协调。

注释:

①Daniel Fried," A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Statement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of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October 27,2005,http://www.state.gov/p/eur/rls/rm/55766.htm.

②Richard Boucher," Pursuing Peace,Freedom and Prosperity in South and Central Asia," Remarks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Feb.16,2006,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1317.htm.

③Richard Boucher,Keynote speech on the First Kabul Conference on Partnership," Trade and Development in Greater Central Asia," April 2006,p.14.

④Richard Boucher," US 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ies," April 26,2006,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5292.htm.

⑤详见外交部关于哈萨克斯坦国家概况介绍,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dozys/gjlb/1716/1716x0/default.htm.

⑥" Eurasia:Kazakhstan Squeezes In On BTC Pipeline Project," June 16,2006,http://www.rferl.org/featuresarticle/2006/06/1662c9c5-9b2d-4612-9e45-ad8759857a7e.html.

⑦“2006年哈萨克斯坦宏观经济分析及2007年预测”,2007年2月15日,http://ccn.mofcom.gov.cn/spbg/show.php? id=5251&ids=1.

⑧" Background Note:Kazakhstan," http://www.state.gov/r/pa/ei/bgn/5487.htm.

⑨Jacquelyn Davis,Michael Sweeney," Central Asia in U.S.Strategy and Operational Planning: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 The Institute of Foreign Policy Analysis,February 2004,p.9.

⑩Richard Boucher," Pursuing Peace,Freedom and Prosperity in South and Central Asia," Remarks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Feb.16,2006,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1317.htm.

(11)Region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of the UNODC in Central Asia," Strategic Program for Central Asia for 2004-2007," August 5,2006,http://www.unodc.org/uzbekistan/en/spf.html.

(12)" India Formally Invited to Join Central Asia Gas Pipeline Project," http://www.adb.org/Media/Articles/2003/1984_Central_Asia India_Formally_Invited_to_Join_Central_Asia_Gas_Pipeline_Project_/.

(13)" Central & South Asia Economic Integration:Trade & Transport Facilitation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 Jan.24,2006,14th OSCE Economic Forum,Vienna,Austria,http://www.osce.org/documents/eea/2006/01/17816_en.pdf.

(14)Jim DeHart," Central & South Asia Economic Integration," January 24,2006,14th OSCE Economic Forum,Vienna,Austria,http://www.osce.org/documents/eea/2006/01/17816_en.pdf.

(15)Antoine Blua," Central Asia:USAID Official Outlines Agency Priorities in Region( Part 2) ," March 22,2004,http://www.rferl.org/featuresarticle/2004/3/F69B7F03-F9CD-4302-87C9-DD5FBE01147B.html.

(16)Martha Olcott,Testimony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earing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April 26,20O6,p.3.

(17)Lionel Beehner," Shrinking U.S.Clout in Central Asia," April 28,2006,http://www.cfr.org/publication/10553/shrinking_us_clout_in_central_asia.html.

(18)Martha Olcott,Testimony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earing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April 26,2006,p.3.

(19)Ⅱeana Ros-Lehtinen,Opening Remarks for U.S.Congressional Hearing" U.S.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ies( Part Ⅱ) ," April 25,2006.

(20)江亚平:“印度能源外交日趋活跃”,2005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2/19/content_2595288.htm.

(21)Nevin John," ONGC keen to ink deal with kazakh govt," December 15,2005,http://www.kazind.com/newsarchives/newspaperclippings/dec15005nriyahoo.pdf.

(22)Joshua Kucera," US Aid to Central Asia:The Rhetoric and the Numbers are at Odds with One Another," 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insight/articles/eav020607.shtml.

(23)Joshua Kucera," US Aid to Central Asia:The Rhetoric and the Numbers are at Odds with One Another," 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insight/articles/eav020607.shtml.

(24)见Ambassador James F.Collins在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2007年2月6日举行的座谈会“俄、中、美:在中亚从大博弈到合作?”上的发言,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REPNewVisionEvent.pdf.

(25)Roundtable on Shanghai Cooperation Process,January 27,2006,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http://www.iiss.org/programmes/russia-and-eurasia/conferences/conferences-2006/round-table-on-shanghai-cooperation-process.

标签:;  ;  ;  ;  ;  ;  ;  ;  ;  

美国中亚政策调整述评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