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水资源短缺现状,阐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问题的优化对策,为提高我国农业节水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问题;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居全球121位。农业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淡水资源,在水资源如此短缺情况下,需要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做好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不利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因此,针对节水灌溉发展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刻不容缓。
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瓶颈,对于水需求量大的农业发展更为关键。解决水资源危机已经迫在眉睫。由于农业是用水大户,是水资源节约最有潜力的行业,因此是水资源节约重点发展对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采取科学的节水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增加水资源利用率,既保证农作物生长需求,又降低了灌溉用水量。同时,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减少多余排水量,发挥农用肥的最大使用效率,减少农业费用支出,也能控制因化肥使用造成的水资源污染程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是农田水利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向,实现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的重要举措,将农业生产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二、当前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逐渐重视农业发展,但由于农业发展起步晚,所以目前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下面列举出其中几个方面。
(一)农民节水意识不强
我国农用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土地承包给农户分散经营,灌溉方法主要是利用水利工程引水入田农民分散灌溉的方式,然而农民的自主灌溉往往会使自家利益最大化,在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先灌溉的农户如果没有节水意识,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后续灌溉的农户产生水资源紧张的状况。灌溉用水量得不到控制。在农作物种植种类和布局方面没有统筹规划,农作物按照水田和旱田分类分区域种植,既农户水田不宜掺杂旱田在其中,这样需水量少的旱田地占用了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浪费,但是农民在作物种类选取时往往忽略节水因素,只考虑市场价格和自身需求,随意更改农田作物,这使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很难得到推广。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然而,在过去快速发展经济时期,政府更注重对工业生产的投入,因为工业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小,农业发展缓慢,很多基础设施不齐全,我国很多地区农田设施落后陈旧,甚至损坏破坏,大部分还在延续着以往的粗放式灌溉方式,没有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造成水资源污染浪费,使得节水灌溉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农民对基础设施缺乏认识,农用基础设施的使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没有了解使用方法和功能,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农业基础设施闲置浪费公共资源,没有为节水起到作用。
(三)节水建设管理规划不合理
节水规划管理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有些地区相关部门在做节水规划方案时,只是照葫芦画瓢,一味借鉴其他地区的节水管理模式,缺乏本地的适用性,往往投入了大量精力,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在水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做好监督检查,导致建设材料以次充好,在建设之初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使水利设施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设施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有些部门官员监守自盗,暗箱操作,这些管理不当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缺乏节水灌溉奖惩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虽然有利无害,水资源关乎全人类,解决水资源危机势在必行,但是具体实施还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然而很多地区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没有做到积极参与节水灌溉,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己任。这实际是缺乏政策的导向作用,没有具体的节水灌溉奖惩措施,农民在灌溉过程中节水没有奖励,浪费污染水没有惩罚,灌溉用水过于肆意,才会导致节水效果不明显,水资源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三、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一)增强农民节水意识,改善土地经营模式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实施农田灌溉节水计划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对做好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十分重要。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农民群众起到指导教育的作用,加强农民关于节水灌溉意识培养,普及水资源短缺的危害,严格控制水资源污染浪费的行为。具体可以采取开展主题讲座,自媒体、网络、电视的广泛宣传,使农民认识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节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节水灌溉技术讲座,使农名对节水灌溉技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既能提高农民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又能通透讲解了解到节水灌溉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名群众的素质和参与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农民集中扩大规模经营土地,实现土地的统筹规划,既适应市场发展,又能够节约水源、能源、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示范工程
政府加大对农业灌溉技术的扶持力度。把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循环农业、农田水利标准化现代化等项目建设。加强水源、泵站、蓄水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节水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农户自发投入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立一批升级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调动农业节水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技术上给予支持,举行高效节水工程评选,对优秀的节水项目给予奖赏。
(三)科学管理规划节水建设
水是我国宝贵的资源,也是紧缺资源,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减少水源的使用量。节水灌溉工程在规划阶段是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后续节水灌溉的使用效果。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要结合农业发展情况、农村的地理特点以及具体考察资料以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节水灌溉工程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过程强调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规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讲科学发展观作为节水灌溉工程的指导理念。对水资源的分配管理依照“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细化每一个灌溉区的用水量指标,确保水资源的利用的高效性。同时加强工程建设监督力度,规范运行流程,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将科学水利工程管理规划制度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性。
(四)制定节水灌溉制度
传统的作物灌溉方式是充足灌溉,全生长期给予水分供给,然而,调查表明,农作物只有在关键需水期才需要较为充足的水分,其他时期则要求不高。合理地供应水资源,能有效减少作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大范围推广“薄、浅、湿、晒”的农作物灌溉控制模式,能够达到农产品大幅增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当前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全国各地都在提倡节约用水环保理念,在农业方面节水的意义更加明显。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通过具体设备和措施,达到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目的。然而高效节水灌溉在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农民节水意识不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规划制度不合理、缺乏奖惩措施等,对节水灌溉发展不利。对此,结合实际发展需要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改善土地承包模式,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示范工程,以及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规划节水项目,制定相关节水制度,推动高校节水灌溉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韦海群.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新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00-201.
[2]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
论文作者:黄欣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节水灌溉论文; 水资源论文; 高效论文; 农业论文; 农民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