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走出去”战略思考论文

重庆文化“走出去”战略思考论文

重庆文化“走出去”战略思考

□文/喻 莉

(重庆图书馆 重庆)

[提要] 在十九大报告影响下,全国掀起文化“走出去”浪潮。重庆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接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坚持注重文化交流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文化交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文化交流“游击式”与“阵地式”相结合、坚持文化交流“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坚持强调重要文化机构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等几个方面,推动重庆文化产业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 重庆;走出去;文化产业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力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推动文化国际传播力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文化“走出去”活动的浪潮。重庆作为直辖市之一,肩上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推进文化繁荣、实现文化在更广、更大的范围内传播的责任。进一步推动重庆文化“走出去”成为重庆文化产业目前工作的重心。要实现重庆文化的不断国际化,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还需要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性作品,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打造重庆文化品牌,接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观,预示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事关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紧密相关,更是国家治国策略、制度法规建立的基础和源泉。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化被世界认可。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成功打造“欢乐春节”、“海外文化中心”、“重庆文化周”、“友好城市交流”等文化交流品牌。参与的团组达两百余个,涉及到的人次有五千余人,遍布的国家和地区达三十多个。通过举办演出、进行文物图片展览和文化讲座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对重庆的文化有了直接的了解和亲密的接触。此外,重庆其他各类传播形式的文化活动也是层出不穷,遍布世界各地,实现了重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务了重庆的对外开放大局,有效增强“重庆名片”宣传效果、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美誉度。

二、讲好重庆故事,阐释重庆特色

文化实践和活动创新,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改进观念和优化形式。推动重庆文化“走出去”,主要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坚持注重文化交流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重庆文化地处长江文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与青藏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共同构成了长江文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璀璨明珠,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文化,以此来赢得世界的关注。现阶段,我市实施文化“走出去”,依然是突出政府主导作用,依靠政府资金推动以舞龙为代表的非遗,以杂技、川剧、歌舞、芭蕾为代表的演艺,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三峡文化为代表的文博展览等“走出去”,极少通过市场的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国外文化传播经验看,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是靠市场的力量实现的,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百老汇、迪斯尼等品牌文化企业都是靠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重庆文化也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应树立从单纯“文化交流”理念到“占有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的市场导向性,树立文化“走出去”竞争意识。坚持政府“有形之手”推动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借助国外著名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介我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友好城市合作,强化海外文化阵地建设;鼓励重庆文化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合资乃至上市的方式在海外融资,以资本运营带动产品出口,实现与国际对接,实现高附加值贸易,在国际上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1.2.2 森林古道评价 根据这一评价体系,请55位相关专家学者对73条东阳森林古道进行评分,根据最终综合得分将其分为3个等级(表3)。

(二)坚持文化交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近年来,市文化交流中心与海外文化中心年度合作中,在积极推动重庆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把合作地知名人士请进来,参与文化交流和企业合作,多层次展示重庆文化,收到较好效果。例如,2017年通过举办“中国文化中心执行理事会来渝参访之旅”,邀请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马红英等10人赴渝参访考察,促成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与重庆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影视学院达成教师互访教学和学生交换培训合作意向,促成猪八戒网与新加坡ZBJ-SPH公司旗下的ZomWork.com网站达成“中国文化传播大赛”合作意向。会同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重庆艺术创作之旅”,邀请新加坡随笔南洋文化协会会长邹璐等5人参访了大足石刻、武隆天坑、钓鱼城、白鹤梁题刻等景观,极大地激发了以邹璐为代表的“重庆艺术创作之旅”团队的创作热情,先后在新加坡文化中心网站推出《“重庆文化年”之重庆艺术创作之旅》《穿越时空,遇见重庆的前世和未来》《来大足方知大足》《石鱼出水兆丰年》《不凡印象,非凡武隆》等十余篇随笔文章,由衷赞誉重庆文化魅力。当前,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热潮掀起后,为了重庆文化更好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必须做好“冷”思考,增强问题意识,加强文化“走出去”战略理论和政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第一,编好文化交流“菜单”。通过深入挖掘重庆文化资源,编制好重庆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列“菜单”,做到心中有“谱”,解决讲重庆的什么故事问题。第二,炒好文化交流“这盘菜”。按照“民族典范、国际水准”要求,深入分析当今世界文化消费市场的总体心理趋势、消费习惯及文化特点,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和消费心理,以及与重庆建立友好城市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导向,努力打造适销对路的项目和文化产品,解决重庆故事如何创排演问题。第三,吃好文化交流“这盘菜”。按照党的十九大讲好中国故事要求,结合重庆故事的内容、形式和特点,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思考怎么“走出去”如何“引进来”?解决重庆故事讲解技巧问题。

单桩嵌岩工艺1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单桩自沉如泥、桩锤沉桩,将单桩打至岩层表面;其次,在单桩内部下钻机,缩孔钻至设计底标高处;最后,将钻机提出,用桩锤继续讲单桩沉桩至指定标高。

(三)坚持文化交流“游击式”与“阵地式”相结合。当前,我市文化交流重点是依托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年度合作、“欢乐春节”等项目,每年由文化部指派一个合作对象“游击式”的进行点对点的交流,有效推动了重庆的演艺、非遗、文博等文化精品“走出去”,不断赢得国外观众的掌声。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感染人、影响人的同时,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与生活在重庆的外籍人士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却较少。就重庆而言,驻有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日本、丹麦、匈牙利、柬埔寨、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十多个国家总领事馆,数以万计的外籍人士学习、工作、生活或旅居重庆,与重庆市民朝夕相处。在大力倡导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日、建交日等中华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日、现代节日为契机,抓好“阵地式”文化交流,围绕节日主题、突出文化内涵、营造节日氛围,举办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邀请外籍人士参与,增进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重庆的了解。

(四)坚持文化交流“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庆文化“走出去”,在内容上必须坚持民族化、特色化、差异化,才能吸引世界的关注。在坚持“民族化”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国际化”。坚持“国际化”既是发展趋势,也是发展潮流。政府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在“国际化”建设中:其一,抓好外宣平台的国际化。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包括多语种文化网站、文化电子地图等,全方位打造对外宣传窗口,增强窗口的辐射力、服务力和影响力。其二,抓好服务设施的国际化。对重庆的文化场馆设施、文化景点、路标路牌等,应进行多语种标识,为外籍居民或游客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其三,抓好服务人才的国际化。按照文化交流人才国际化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国际化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实现每个文化交流工作者都能达到双语种或多语种无障碍交流。

(五)坚持强调重要文化机构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在众多文化机构中,图书馆、博物馆作为文化领域的标杆性机构,它们存在的意义不容忽视,它们发展的进程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快慢息息相关。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和收藏图书资源以供大众阅读和参考的机构,它对百姓有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重庆图书馆是我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重庆文化产业重点关注的文化教育基地。既为重庆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成为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通过民国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三大馆藏特色资源的建设,重庆图书馆在实现重庆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文化引领的先锋带头作用。近年来,其打造出的重图讲座、童心视界、童话森林读书会、重图展览以及文化IP格林童话之夜,都已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通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流动图书车和RFID自助借还系统等一系列的文化推广服务,并实现了数字云阅读体验室和人体互动体感阅读设备的使用等现代化文化便民设施的使用。这一切都是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最好诠释和努力推动。

三、结语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增长极、“一带一路”连接点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重庆的发展正在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建设文化强市进程中,文化交流积极作用将日益凸显。以文化为纽带,实现重庆与世界各地在经济、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必将为重庆发展带来一股清流。

2012年,由陈晓卿指导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文化层面的影响,展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这正是文化输出,文化自信的体现。展现美食背后的故事,聚焦在人物身上与美食的联系[2]。同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着自己国家的美食文化,通过了解,品尝各地的特色美食,会更有助于加深对于对该国家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30日

标签:;  ;  ;  ;  

重庆文化“走出去”战略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