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玲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 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初诊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及测评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四周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将两组干预前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初诊糖尿病患者抑郁评分(50.06±7.05)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降低。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在进行一系列规范、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显著改善其抑郁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初诊糖尿病;抑郁;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035-03
糖尿病是一组因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组慢性综合性疾病,主要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损害患者的器官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近年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发病年龄年轻化,需长期坚持饮食和生活方式控制、配合药物治疗,医疗费用高且并发症多,致残率、病死率高。一旦确诊,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与伤害[2]。本研究主要针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给予为期四周的延续性综合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改善,增强信心,提高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至本院内分泌门诊及住院部初次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选取条件:(1)符合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患者:(2)年龄>18岁:(3)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能配合量表调查:(4)无其他内分泌疾病、精神病史,无其他并发症。
1.2 研究方法
本调查对初次确诊糖尿病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采用SDS量表测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专人负责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4周后以同样的SDS量表再次测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DS评分。
1.2.1资料的收集:调查者统一培训健康教育流程、指导用语及测试工具和内容。新确诊糖尿病患者,通过护理评估,符合入选标准的,发放SDS量表,讲清调查表的填写目的、方法、题意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出独立的自我评定。调查结束后当场收回调查表,回收率100%。
1.3 具体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下列干预方法。
1.3.1心理支持与干预 初诊糖尿病者,常表现出怀疑、焦虑,继而认为是不治之症而抑郁,心理压力大[3]。调查者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的情绪反应,评估心理需求及顾虑,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抗病能力[2]。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耐心解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组织病友交流会或建立病友交流群,让初诊患者在其他患者身上看到希望,学到经验,增强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人际沟通;指导家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更多鼓励、支持与包容,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达到正确对待疾病,提高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1.3.2健康宣教与行为指导 抑郁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的稳定性,加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和全面评估,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①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单、健康生活启示图等;②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示教血糖的自我监测、注射胰岛素等操作技巧;③建立糖尿病俱乐部,定期举办病友活动交流会或糖尿病烹饪比赛、健康饮食比赛等,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④建立一个糖尿病微信群,由护士长及主任等担任群主、管理员,提供留言回复或在线咨询与解答,定期发送{糖尿病健康卫士}短信,定时播放糖尿病专题讲座;⑤建立随访登记表,定期进行家庭、门诊或电话的随访;⑥通过与患者建立“行为协议”,指导糖尿病者建立个性化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由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初诊糖尿病患者SDS评分情况及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1
初诊糖尿病患者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SD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表 护理干预前后初诊糖尿病患者SDS评分比较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观察组5050.06±6.0532.29±2.883.26<0.05
对照组5049.28±7.1743.16±3.025.93
国内常模115829.78±10.074.80<0.05
3.讨论
糖尿病发病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不良心理因素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5]。初诊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的陌生、需长期药物治疗、生活习惯改变、经济负担加重等因素影响,患者的抑郁情绪非常严重[5],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或控制不理想,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延续性护理目的是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应急因素,改善情绪状态,建立有效的应对体系,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从表1可见,对初诊糖尿病者采取规范、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后,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通过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和专业的健康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和专业知识指导,消除和缓解患者的心理不适,改变误区,增强信心;通过与家属沟通,给予患者更多鼓励、支持和包容,提高自护能力与遵医行为,增强抗病信心;通过与病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焦虑与抑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让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共同参与,能有效帮助患者尽快建立良好、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的困扰,增强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吕雄,张钰,丛晶.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9):667-668.
[2]何燕,许小丽.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07-108.
[3]张素珍,孙录青,赵萍.糖尿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与心理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46-47.
[4]杨娟,李斯俭.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58-660.
[5]王惠贤.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及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5,15(11):1248.
[6]杨水仙,叶子.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干预模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53-54.
论文作者:黄雪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抑郁论文; 延续性论文; 心理论文; 病友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