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的疗效和护理措施分析论文_李远芳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采用高压氧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高压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209-02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所以导致死亡率、致残率非常高。很多患者在术后引起了肢体性功能障碍[1]。高血压脑出血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伤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对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高压氧治疗方法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25例男性,15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35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54.2±12.5)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30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53.1±13.6)岁。患者为幕上出血、半球皮下出血、基底出血。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包括抗感染、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方法。本次高压氧舱产自山东,压力为0.2MPa,加压20分钟,稳定吸氧80分钟。间隔10分钟后,将压力减少,时间为20分钟。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为10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首先,在进舱前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认真测量患者心率、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排除对象为:体温超过38℃者、血压在160/100mmHg者,以及呼吸、脉搏过于缓慢者。其次,进行舱内护理。入仓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张口、吞咽动作,避免引起中耳炎[2]。然后,协助患者戴好面罩,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异常状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采取紧急处理办法。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舱内的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最后,进行出舱护理。让患者注意保暖,保持床单干净、整洁,避免引起感染。同时,加强训练,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以上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高血压术后,容易对脑部引起继发性的损害。常见的损害表现为:病灶水肿、损伤区域出血等。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造成区域性脑细胞坏死、变质,导致原本功能丧失[3]。研究表明,及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后,能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促进组织功能的快速恢复。

临床研究显示,高压氧被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同时,给受损细胞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细胞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第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第三,为椎基底动脉提供更多血流量,提升脑部氧分压,从而使患者能够尽快苏醒。第四,有效清除血肿,促进毛细血管、胶原蛋白的再生。同时,对受损病灶进行修复。第五,恢复神经细胞的代谢作用,使偏瘫、失语等局部受损功能尽快恢复[4]。在高压氧治疗中,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的事项。首先,如果患者治疗1到2次后,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应该立即停止治疗,并检查是否存在继发性出血的现象。其次,将治疗压力的大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以0.2MPa为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压力过高抑制糖代谢,增加脑部流血量,最终导致出血。最后,高压氧患者进舱前、接受治疗,以及出舱后,均需要给予康复护理,以此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从而避免出现致残的现象。我院在本次护理前,对有所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同时,根据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另外,在减压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提醒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了由于气体膨胀造成的损伤。最后,患者出舱后,医院为患者提供了干净、整洁的被褥。另外,护理人员还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减少了治疗后的并发症。除此之外,患者能够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进行适当锻炼,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并促进了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5]。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高血压脑部出血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后,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采用高压氧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振林.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04(06):84-85.

[2]曹化.高压氧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0(05):12-13.

[3]檀巨宁.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6,02(01):74-75.

[4]李占香.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32(03):34-35.

[5]张香菊.高血压脑出血后高压氧早期治疗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5,18(05):22-23.

论文作者:李远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的疗效和护理措施分析论文_李远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