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口产品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变动作了量化计算和翔实比较,并对其特点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水平仍然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见表1)。
表1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其国际比较
年份 19821990 1995
出口贸易总额 223.2 620.91487.7
(亿美元)
出口贸易额在国际 1.2 1.86.3
市场占有份额(%)
在世界各国或地区 1213 11
中占的位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资料计算。下同。
由表1所示,从1982年到1995年,我国出口总额从223.2亿美元增加到1487.7亿美元,增长5.7倍;在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从1.2%增加到6.3%,增长4.3倍;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的位次已从第13位递进到第11位,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贸易出口大国。这是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有力佐证。
然而,与世界上贸易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贸易出口额仍然相对较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相对较弱(见表2)。
中国虽然出口贸易发展很快,1995年出口总额比加拿大、韩国及新加坡多些,但仍然仅为美国的34.5%,日本的35.60%,德国的39.8%,法国的70.4%和英国的83.6%。而1995年人均出口额仅为123美元,为美国人均1654美元的7.4%,日本人均3547美元的3.4%,德国人均4594美元的2.7%,法国人均3645美元的3.4%,英国人均3060美元的4%,加拿大人均4849美元的2.5%,韩国人均2822美元的4.4%,新加坡人均29567美元的0.4%。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已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及辽阔国土相比,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仍较为薄弱。
表2 1995年我国出口商品额及其人均值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
中国/外国(%)美国 日本 德国 韩国 新加坡
出口额 34.5 35.6 39.8 118.6 171.6
人均出口额 7.4
3.4
2.7
4.40.4
二、我国出口产品中轻工、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我国是贸易大国,一般来说每个行业都有进出口。因此,可按大国模式公式:对外竞争力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来计算出我国各主要行业的对外竞争力系数[(1)]。
若以1995年国家海关进出口数字为准计算,那么我国各主要行业中竞争力系数≥0.5的对外竞争力强之行业见表3。
对外竞争力系数>0且≤0.5为对外竞争力较强的行业,我国1995年主要为以下一些(见表4)。
从表3、表4可见,我国出口竞争力强或较强的几乎全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行业,主要是轻工和纺织产品或工农业初级产品。例如,1995年我国出口产品中有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358.78亿美元,占我国出口产品总额的24.1%;贱金属及其制品120.81亿美元,占8.1%;鞋、帽、伞等轻工产品81.59亿美元,占5.5%。以上3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7.7%,约1/3还多。又如,1994年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就已占到世界纤维制品出口总额的11.4%,其中服装出口占全球服装出口的16.7%;而鞋类出口达20多亿双,占世界鞋类出口的44%[(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鞋类出口国。
表3 我国对外竞争力强的行业(1995年)
行业 竞争力系数
皮革制品、旅行用品、手提包等类似品0.99
帽类及其零件 0.97
针织或钩编服装及附件 0.95
茶叶、调味香料等 0.94
已加工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人造花 0.91
鞋、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 0.89
非针织或钩编织服装及附件 0.89
饮料、酒及醋 0.85
雨伞、阳伞等及其零件 0.74
蚕丝 0.74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和柑枯0.70
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0.53
陶瓷制品 0.70
香膏、芳膏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 0.69
活动物、动物产品(乳品、蜂蜜等) 0.68
表4 我国对外竞争力较强的行业(1995年)
行业竞争力系数
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0.47
化学药品 0.42
皮毛、人造皮毛及其制品0.36
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仿首饰 0.26
锌及其制品0.25
玻璃及其制品 0.16
木及木制品、稻草秸杆及柳条编织品 0.15
钢铁制品 0.13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副产品、矿物蜡 0.02
光学、照相、计量、医疗仪器、精密仪器、钟表0.02
三、我国的农产品及矿产品、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等资源密集、科技密集型产品之行业对外竞争力较弱和很弱
相对于我国众多的人口及落后的科技而言,我国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因此,相关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等)的国际竞争力日益趋弱(见表5)。
表5 我国对外竞争力较弱和很弱的行业(1995年)
行业 竞争力系数
植物产品0
贱金属及其制品 0
有机化学品-0.01
矿产品-0.04
棉花 -0.07
钢铁 -0.10
车辆、航空品、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 -0.13
橡胶及其制品 -0.14
机电、音像及通讯产品 -0.26
铝及其制品-0.32
化学纤维 -0.33
塑料及其制品 -0.39
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 -0.43
木浆及其它纤维状纤维素浆等-0.50
铜及其制品-0.56
动植物油脂、蜡及其分解产品-0.70
化学肥料 -0.96
谷物 -0.96
由表5可知,我国的植物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有机化学品、矿产品、棉花、钢铁、铝和铜及其制品及谷物等资源的对外竞争力较弱或很弱,同样车辆、航空器、船舶等运输工具,化学纤维、机电及音像产品、通讯产品、塑料及其制品等科技密集型产品的对外竞争力也较弱或很弱。这说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的通讯、信息产业等极为薄弱,另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较低。
四、我国主要行业对外竞争力的变化
从1994年到1995年,我国各行业产品的对外竞争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中,对外竞争力系数显著提高的产品行业有:钢铁(+0.61),活动物、动物产品(+0.50),贱金属及其制品(+0.32),木及木制品、稻草、秸杆及柳条编织物(+0.15),玻璃及其制品(+0.12),木及木制品(+0.11),橡胶及其制品(+0.11),机电产品(+0.10),雨伞、阳伞等及其配件(+0.08),等。这说明近2年科技密集型行业落后的状况已开始缓和,有所改观,其对外竞争力有所增强。
对外竞争力系数显著减少的有:植物产品(-0.55),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0.44),动植物油、蜡及其分解产品(-0.13),食品(-0.13),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产品(-0.09),铝及其制品(-0.08),纺织原料及其制品(-0.05),棉花(-0.05),陶瓷制品(-0.05),化肥(-0.03)等。这说明农业及其深加工产品行业有我国仍然落后。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几年各行业出口竞争力有以上变化,但是表3、表4、表5的数据表明,我国出口竞争力强的产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行业,而出口竞争力弱的产品主要分布于资源密集或科技密集行业的传统格局仍未根本改变,仅是有所缓和。但应该说近年来大多数行业的出口竞争力都有不同程度增强。
五、与我国出口竞争力相关的几个问题
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判断和计算,既是个新的理论数量经济学问题,又是个敏感的实践问题。本文中采用的是与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王岳平在1995年所使用的方法相同。但是,我们认为有几个相关问题值得注意。
1.我国出口竞争力和对外竞争力系数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两者有严格区别,不应混淆。其一,出口竞争力指的是出口竞争的实力,而对外竞争力系数仅是出口竞争实力的一项系数,两者并不相同。后者应乘以该行业出口产品在该行业世界出口总额中的市场份额及其权重,才能表现为出口竞争实力,限于资料,本文中尚未在这方面深入探讨。其二,对外竞争力系数反映国内各行业对外竞争强弱及其变化较为敏感,而不宜作国与国之间对外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例如,1995年对外竞争力系数我国为0.06,而美国则为-0.14。如果据此认为我国产品对外竞争力强于美国,则十分荒唐可笑。显然,中国全部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仅为美国的34.5%,事实上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实力明显强于中国。其三,对外竞争力系数主要用于行业与行业之间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而不宜用于全国产品以及某一具体款式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比较。另外,某些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系数会因政府对这些行业产品贸易政策的变动而扭曲,尤其是农产品和某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如粮食、某些矿产品等),从而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这些行业产品的对外竞争力。因此,对外竞争力系数的计算公式虽简捷明了,但应用起来也有其很大局限性。
2.价格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系数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国内外的通货膨胀率及价格变动时对进出口贸易额影响很大,因而也会对出口竞争力系数发生重大影响。我们用相对价格条件指数(Pc/Pw,Pc:中国商品平均出口价格,Pw:世界市场平均出口价格)的减少来表示中国出口产品相对贸易条件好转,即价格竞争力的增强。则1981—1991年期间中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条件指数变化(见表6)。
表6中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条件(Pc/Pw)的变化
年份 19811985 1991
Pc/Pw(%)
100.0
90.6 65.3
据统计,这期间出口总额从220.07亿美元增加到718.43亿美元;进口总额从220.15亿美元增加到637.91亿美元。对外竞争力系数由0递增到0.06,而相对价格条件指数减少34.7%。显然,价格低廉,相对价格条件好转,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价格竞争力,是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系数提高,对外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原因。这说明我国近些年的出口仍是依靠数量增加,降低价格,提高价格竞争力,走的是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而并非是靠提高质量及产品的科技含量而提高价格,走内涵提高的道路。例如,1995年我国进口的平均价格食用植物油为683美元/吨,钢材为473美元/吨,机床为16391美元/台,电子手表为4.1美元/块;而出口的平均价食用植物油为422美元/吨,钢材为386美元/吨,机床为109美元/台,电子手表为1.5美元/块;同种产品,进口价分别为出口价的162%、123%、150倍和2.7倍。我国出口的玉米大部分销往韩国和日本,1993年为每吨90美元,而美国向韩国出口的玉米价为每吨130美元,差价达44%以上。这种价格差,显然是因为同种产品质量高低相差很大。香港一家刊物曾专门对大陆180多种商品的出口价作调查,结论是其中120多种商品的出口价比其在国际市场中应有的出口价低20%以上,因而造成我国1993年损失约42亿美元。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季崇威认为,我国出口商品低价销售每年造成的损失约100亿美元以上。可见,质量差、价格低廉,在我国出口贸易中较普遍,已造成严重损失(《国际商务》1995年第4期)。优质优价是国际市场通行规律。看来,靠价格低廉,扩大数量因而扩大出口的方式缺乏后劲,难以持久。
3.我国服务贸易和旅游业的对外竞争力问题。目前,全球的服务贸易额已达4万亿美元,为商品贸易额的2/3左右。GATT的一组资料显示,1989年世界上国际服务处领先地位的40个国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排名第27位,进口排32位。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0%,明显滞后于商品贸易。其中,我国的私人服务出口和进口仅占全世界私人服务贸易总量的0.9%和0.5%,更为落后。
另据GATT在80年代末发表的国际统计,世界上134个低收入国家中,服务业产值占其仅GNP的比重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其比重为50%;22个高收入国家中,其比重为60%以上。而我国服务业目前产值占GNP的28%,比80年代末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3)]。在旅游业收入中,我国已从1985年的第12位上升到1994年的第8位。
服务业及旅游业的对外竞争力有其特殊性,并因资料不全而很难计算且进行国际比较。然而,这两者与商品贸易的竞争力密切有关。尤其是服务贸易,其与商品贸易共同组成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但在我国,历来重有形的商品贸易而轻无形的服务贸易。这种状况与我国服务业的滞后直接有关,应该改变。
4.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与对外竞争力。
我国历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与此相关,理论界以及外贸实践中就极为重视在出口贸易中的劳动力成本研究,甚至认为劳动力成本高低是外贸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这种观点有片面性。应该说,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而言,劳动力成本对其出口竞争力起决定作用。但是,对科技密集、资本密集或是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来说,劳动力成本起的作用就较小。如果在出口产品的价格构成中劳动力成本仅占其总成本的10%,那么即使劳动力成本降低10%,总成本也就只能降低1%,这对出口产品价格影响很微小。随着世界科技快速进步,出口产品价格构成中劳动力成本占的比重已明显下降,而且还会急剧下降。因此,劳动力成本对出口产品对外竞争力的影响会逐步减少。今后,应强调科技、资本以及资源等因素对出口产品对外竞争力的影响之研究。
注释:
(1)王岳平:《我国对外贸易超前增长面临的矛盾与选择》,《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9期。
(2)吴翼平:《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刘鸿明:《我国鞋类出品的现状与发展对对策》,《国际贸易》1995年第8期。
(3)天维香:《我国服务贸易现状与发展方向》,《国际贸易》199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