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论文_杨华侨

(四川省地矿局405医院工作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 1cm,最大直径为11. 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45-02

CT manifestation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works columns

Yang Huaqiao.

611830 mine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405 hospital work,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liver angiomyolipomas. Sel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May 2016 treated 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T scan, and multiphase dynamic enhanced scan, and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in liver caudate lobe 1 case (12.5%), located in the left hepatic lobe in 2 cases (25.0%), located in 5 cases (62.5%) of the right liver lobe. Tumors of the average diameter (4.84 + 1.13) cm, the smallest diameter of 2. 1 cm, diameter for 11. 8 cm. Type 1 patients for fibroids, 2 cases of hemangioma, 1 case of patients for fatty tumor type, up to a total of 4 patients with mixed type. Conclusion CT scan can clearly show all the image feature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to improve the positive rate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as well as to grasp of CT manifestations and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logical type.

【Key words】The liver;Angiomyolipomas;CT manifestations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是由三种成分(脂肪、平滑肌、血管)组成,属于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肝脏肿瘤,再加之其成分变异较大,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误诊率较高[1]。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CT检查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对我院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病理诊断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42.34±6.13)岁;男2例,女6例,文化程度均为大专及以上。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不明显,都是在定期体检过程中发现病症;而余下2例患者是由于上腹部疼痛不适而到医院就诊过程中被发现的。本组全部患者都没有肝硬化和肝炎病史,肝脏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CT机采用16层螺旋CT机NeuViz16(东软公司生产),增强扫描时注入碘海醇,注射速度为3m1/s。为了能够获得患者各个时期的扫描影像,在注入碘海醇后每隔30s就动态扫描一次,直到5min。

1.3 分型方法

基于文献[2]提出的分型方法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病理分型,共分为四型:混合型、肌瘤型、脂瘤型和血管瘤型。(1)肌瘤型:脂肪占总体比例低于10%,平滑肌为主体成分;(2)混合型:脂肪占总体比例的20%~70%,脂肪、平滑肌、血管的成分比例较为接近;(3)血管瘤型:主体成分为粗大、畸形、扭曲的血管瘤或血管;(4)脂瘤型:脂肪占总体比例大于70%,脂肪为主体成分。

2.结果

本组患者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12.5%)患者为肌瘤型,平滑肌为主体成分,增强呈均一强化,CT平扫密度均匀;2例(25%)患者为血管瘤型,主要是血管呈现出畸形趋势, CT平扫呈稍低密度,而动脉期经增强扫描之后得以明显强化;1例患者为脂瘤型,脂肪为主体成分,CT平扫值低于-40HU,有少许软组织密度出现在肿瘤内,增强扫描时发现软组织密度部分被强化,但并没有强化脂肪部分;混合型患者最多为4例(50%),脂肪、平滑肌、血管的成分比例较为接近,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见图。

A图平扫示:肝右叶一团块状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脂肪密度影;B图动脉期示:病灶周边明显结节状强化;C图静脉期示:病灶持续强化,并向中心充填;D图延迟期示:病灶平滑肌、血管成分呈等密度改变。

3.讨论

3.1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属于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肝脏肿瘤,最早被美国学者Ishak教授在1976年提出,鲜有出现在肝脏,而大多出现在肾脏。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好发于中年患者,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34±6.13)岁;且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好发于女性,本组患者中女性6例,占到了总患者数的75%。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往往在早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会随着肿瘤体积的日益增大而出现各种症状,本组中2例患者由于上腹部疼痛不适而到医院就诊过程中被发现患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CT检查均属肿瘤较大者。文献[3]报道:肝功能损害、乙肝病史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少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可合并出现结节性硬化、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是这种病例所占比例很低,往往少于10%。基于分子生物学角度,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呈克隆性增生,这充分说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变并不是错构瘤,而是真性肿瘤;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细胞为卵圆形或者梭形,排列方式呈束形;还有上皮样平滑肌细胞、脂肪组织、畸形血管、厚壁出现在病灶组织内;通过CT影像学诊断显示的血管、脂质与病理所见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3.2 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CT影像诊断的主要特点在于发现瘤内脂肪密度影,并且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辅助作用下,动脉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强化,还会有“中心血管影”出现在患者的病灶内;而延迟期、门脉期则多会出现中、轻度强化,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较低密度或者坏死、囊变的征象。本组资料表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位置的有1例(12.5%),位于肝左叶位置的有2例(25.0%),位于肝右叶位置的有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4例患者为混合型。

CT影像检查能够特异性显示脂肪组织,如果有脂肪组织出现在肿瘤内,CT则会清晰地显示低密度影,但是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的脂肪含量较少时,CT的诊断效果将相应降低,且容易与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癌、肝脂肪瘤等疾病相混淆。鉴别诊断情况如下:(1)肝血管瘤:若采用CT诊断肝血管瘤,则能够显示较为典型的表现,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慢出”、“充填式”样强化,其强化方向由周边到中心。(2)肝癌:当有脂肪变性现象出现在病灶内,那么往往会界限不清、分布弥散,并且还会常常出现血管侵犯、液化坏死等情况;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属于成熟脂肪,常位于周边。80%的肝癌患者都会合并出现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硬化等情况。(3)肝脂肪瘤:成分较为单一,其构成物质全部都是成熟的脂肪组织,没有出现血管影的征象;但是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尤其是脂瘤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动脉期会出现显著强化的血管。(4)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强化方式与局灶性结节增生较为类似,但局灶性结节增生行增强扫描之后,常常可见中心纤维斑痕;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则常见“中心血管影”。总之,CT检查能够将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都清晰地显示出来,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奎江,王光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征象分析.医学信息,2010,05(10):2663-2664.

[2]胡雷,尉公田,孙延富,等.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4):279-284.

论文作者:杨华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论文_杨华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