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论文_蒋亚思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论文_蒋亚思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对消化道出血采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消化道大出血(GB)确诊患者为对象,进行选择性DSA检查,明确出血的具体位置及动脉后提供栓塞、加压素注射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可见出血征象,阳性率 83.33%(50/60)。其中,42例提供栓塞治疗,有效率85.71%(36/42);18例患者提供加压素注射疗法,止血成功者6例。全部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DSA能对消化道出血做出明确诊断,并辅助进行介入治疗,其止血效果良好。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临床中,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急性疾病。本病起病快、且出血量大,采用传统的胃肠镜检查通常很难检出出血部位。当患者生命垂危,若内、外科治疗无法成功止血,及时转为造影诊断+介入治疗往往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血管造影诊断技术,能够确定消化道具体的出血部位,加上栓塞、注射加压素等,则可对出血部位进行成功止血。基于此,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渐渐被国内外临床医师重视。本研究通过对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血管造影诊断+栓塞治疗/加压素注射,止血效果确切,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回顾分析2013年3年-2014年5月,我院消化科治疗的60例消化道大出血展开研究。男性患者34例,年龄27-74岁;女性患者26例,年龄30-75岁;患者中位年龄(49.2±8.5)岁。病程4d-11个月,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与本文的BG纳入标准相符。

1.2 纳入标准

1)排黑血便、血压脉搏异常或吐血;2)1d内失血量超过1000mL;3)肠镜、胃镜等检查结果呈阴性、不能准确判断出血位置、内科保守治疗和出血效果不佳。4)患者知情同意。

1.3 方法

1.3.1 造影(DSA)诊断方法

造影剂:碘海醇。利用DSA机从上沿下行对患者肠系膜、腹部动脉进行常规造影。若造影期间可见血管分支异常,则可结合患者实际选用Cobra管或5F管进行超选择插管。上述操作中,医师应认真分析DSA图像,若发现动脉有创口、破裂现象,应及时提供介入治疗。

1.3.2 介入治疗

对患者提供扩容、升压处理。确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后,根据出血量大小、病情等酌情选择栓塞或压力素注射治疗。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应提供动脉栓塞疗法。栓塞过程中,使用弹簧圈或者是明胶海绵。部分患者血管小,需利用同轴导管技术对微导管栓塞进行超选择性插入。针对下消化道大出血、出血动脉无法栓塞者,需及时注射加压素。操作步骤:经血管慢慢注射加压素,速率为0.2U/min,时间为20min,并再次造影检查。若患者出血量降低,则可将加压素减半并保持60min。再次造影复查若发现止血成功,可改为静滴,10U/d,坚持2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损的出血病例,可经皮肝穿刺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造影(PTO),并对食管或者胃底进行静脉栓塞。

1.4 效果评价[1]

根据DSA确诊率、止血成功率、不良反应等指标来对DSA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确诊率越高,提示DSA对BG诊断的准确率越高;止血率越高,表明疗效越佳。DSA确诊率=(确诊BG数/总例数)×100%;止血成功率=(24h内止血例数/BG确诊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可见出血征象,阳性率 83.33%(50/60)。其中,42例提供栓塞治疗,有效率85.71%(36/42);18例患者提供加压素注射疗法,止血成功者6例。50例阳性患者所使用的造影方法:10例患者单纯使用腹腔动脉造影,4例患者单纯进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18例患者进行腹腔动脉联合肠系膜上动脉造影,10例患者采用肠系膜上动脉联合肠系膜下动脉造影,4例患者采用髂内动脉造影,3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造影(PTO)、1例患者经 TIPSS途径胃冠状进行静脉栓塞。

2.2 造影表现

胆管出血患者13例,出血动脉源于肝动脉分支,可见肝内小片或者是动脉瘤样异常;时间越长,可见胆管显影。28例患者胃肠道出血呈现阳性征象:①对比剂外溢,造影表现呈现片状;且时间越长,范围越广;②7例患者肠道黏膜呈现高密度染色;③2例患者呈现血管、纡曲畸形或者是瘤样扩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造影:胃冠状静脉变粗,患者食管或者胃底静脉可见显著曲张。

3 讨论

临床中,消化道大出血并不少见。有些患者由于出血原因、来源不明,可能延误治疗,提高患者的死亡率。介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将DSA用于诊治消化道出血,既能判断出血位置、出血量大小及性质,同时也能酌情选用合理的止血方法。现阶段,临床多采用DSA对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治疗。

有研究[2]显示,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阳性率接近84.2%,本组为 83.33%(50/60)。对比剂外溢,这是消化道出血患者最普遍的直接征象,肠道血管畸形、消化道片状高密度染色等则为间接征象。DSA对消化道出血显示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造影时间、出血量以及DSA机质量等因素限制。理论上,消化道出血速度处于0.5mL/min,对比剂外溢可显示。不过,仅18.4%-64.0%的患者可见对比剂外溢,若患者出血量少、静脉性出血等,通常很难呈现造影剂外溢征象。有关消化道出血,包含血管加压素注射、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两种。该疗法的治疗有效率为52%-91%,不易引起并发症率,但复发率较高(20%-40%)[3]。本研究中,对4例吻合口出血患者进行灌注治疗,均止血成功;18例患者提供加压素注射疗法,止血成功者6例。术中,全部灌注治疗者均有痉挛性腹痛感,大便失禁,但灌注停止后10-20min 症状便已缓解,未采取特殊处理,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总之,临床上中使用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对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治疗,避免延迟治疗导致患者伤亡。DSA检查与介入治疗有着较高的诊治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理想疗法。

参考文献:

[1]彭志康,刘亚洪,卢蔚芳,等.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2)

[2]程洁敏,王建华.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06)

[3]海斯来提,马兰花.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1)

论文作者:蒋亚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论文_蒋亚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