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三维”路径论文

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三维”路径

□文|周欢

作为高校常抓不懈之工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指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结合当前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守住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夯实人心基础,让青年大学生贡献青春力量。试从理性认知、情感升华、践履强化三个维度思考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相关问题,拓宽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工作路径。

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问题上是绝不能含糊的,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关乎高校阵地安全、社会稳定和谐、国家政权安全等重大命题。习总书记历来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多场合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特别是2018年在北大讲话中提到:“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

2019年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紧紧围绕如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上好一堂思政课,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意识形态安全本质上是人心的安全,是人心的拥护,拥护的前提是认同,这是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逻辑。

理性认知构筑认同基石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划出了理性认知与价值认同之间的重要关系。价值的灌输与渗透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需要借助知识传授和学理分析让被教育者接收信息的基础上,更能接受信息之外的价值取向和认同。

“讲清楚”——学理阐释与理性认同相融合。从人接受事物的身心机制看,在接受事物及其价值观念时总由自己先有的思维逻辑进行筛选和鉴别,把新事物新观念和已有的观念体系相融合从而完成观念体系的整合。因此,在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理性认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是经得住事实和时间的考验的,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也必然要强化学理阐释。用科学的真理武装人,用严谨的逻辑征服人,用既有的事实说服人,这样才能让所接受的事物及其价值观念真正融合进大脑,实现从外到内,由表象到本质的强化接受。

“用明白”——知行合一和身心和谐相平衡。从人实现全面发展的角度看,知行合一是较为圆满的状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力求真正做到“日用而不知”,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实现思想观念与实际践行的有机契合。这既是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要求,也是个人自我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打破师生壁垒。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习总书记也曾说:“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精神风貌成为提升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对广大的思政课教师的忠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要做在日常,因此更要打通教育活动进行时与完成时的绝对界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自觉做到严于律己,正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的要求,作出表率,获得学生的认可,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老师,在言传身教中更能发挥出“润物无声”的强大作用,有了情感上的亲近,才奠定教育实效的关键前提。

情感升华打破认同壁垒

打破教学壁垒。积极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专业背景、生活学习等实际出发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即把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与其关联大的各种适宜元素融入教育活动中,让其有心理上的迁移和关注,建立学生情感与实际教学的关联;寻求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突显学生教学主体性地位,强化其教育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起“教—学”双向流动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要想有实效,在教育理论与方法问题上也得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特别是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动态地把握学情教情,寻求教与学的“最大公约数”。

“可持续”——人心安全与国家发展相融通。从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长远发展看,意识形态安全须持久推进,而基于理性认知的视角所形成的意识形态认同大大提高了将自身真正融入国家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一个人真正对意识形态认同实现自我思维和逻辑上的理性认知,进一步实现价值践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中拨开迷雾,在考虑个人理想与发展时更能将自身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洪流之中,更能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思想基础助力,让更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国家的物质力量,共创国家发展繁荣和民族伟大复兴。

情感教育是教育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环节,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铸魂育人”的灵魂工程,更加需要调动情感因素。教育本身就是言传身教的过程,加大对学生的情感认同教育,增强其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情怀,关注人民、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做到“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对中国共产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站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对党和国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巩固意识形态认同的坚实基础。

实践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时既要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价值观念、精神实质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当然也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本身。

践履强化巩固认同基础

该平台集成海洋气象个例库和预报手册功能。平台将我省海上大风、大雾、台风等典型个例、预报指标和预报经验及相关资料、技术文档、业务规范、业务流程等集中归档入库,建立海洋气象个例库,并提供便捷查询功能,方便预报员随时调用阅读。

打破内容壁垒。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是笼统概念的传输,而是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人、事、物”的认同,特别是情感升华可以让这份认同更加坚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落细、落小、落实,调动学生情感。如讲到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拥护时,尤其是对党史的回溯,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对党史上出现的人、事、物讲深讲透。讲到英雄人物,注重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多维分析;讲到革命事件,要有事件的细节传导;讲到某一文物,随着时间消逝所有历史瞬间全都凝结在文物里,怎么让物件“说话”,释放最大的情感能量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了解伟大的人和事背后的“真善美”,在自己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积极奋进。

在消化、吸收、创新和引进技术国产化方面,中国磷复肥工业的先行者们坚持从国情出发,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国磷复肥工业在“引进来”的基础上,逐渐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不仅能够自主进行优化设计,自行生产大型装备,而且在磷酸精制、氟碘回收、石膏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开始向国外输出先进技术和产能。吨和120万吨。这两个磷肥品种虽然含磷量偏低,但是含有大量植物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肥效毫不逊色,为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和规划前期工作。力争东疆供水工程开工,完成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规划的审查,完成《新疆水资源平衡论证报告》《新疆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加快阿尔塔什等列入国家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的山区水库前期工作进度。

实干兴邦。只有真正用实践的维度来观照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有更加肥沃的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日用而不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形成广泛基础,才能从生动实践中去凝心聚力,巩固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基础。把共同的思想基础转化为共同的行动进一步建设国家,以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民主发展的政治环境、繁荣兴盛的文化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保障以及绿色持久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前提。

实践强教。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教育的本质要求。知识、理念和思想的获取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既是对其主观世界的改造,更是对人行为的塑造。要求学生把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转化为爱党、报国之行,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变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要求,其中就提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的主要途径,近距离感受总胜过纸上谈兵的千言万语。

下楼,发动车子,左拐,右拐,再左拐,车子驶上公路。假如车子一路往前,四十分钟以后,念蓉将到达杂志社。可是当她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当红灯灭,绿灯亮,鬼使神差般,念蓉打一下方向盘。车子驶上另一条马路,一栋很有名的建筑等在那里:山水大酒店。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

[2]钟明华 洪志雄.《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思考》[J].思想理论研究,2016

[3] 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73.

[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 2018年校级项目“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编号:XJSK201802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标签:;  ;  ;  ;  ;  ;  ;  ;  ;  

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三维”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