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吊装、模板支撑架搭设、外脚手架设置、起重设备附着固定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施工;隐患;防治
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各地大量出现,逐渐成为装配式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对这种结构的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施工管理经验,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对施工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会阻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和发展。本文以某工程施工实践为例,分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工程概况
某安置房工程总建筑面积37.3万M2,框架-剪力墙结构,18个单体建筑,最大建筑高度102.4M。地下2层,地上29-33层;4层及以下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以上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采用的PC构件为叠合楼板、阳台、楼梯、保温外剪力墙板、内剪力墙板、核心筒墙板,预制率57%。
二、存在的安全隐患
1、构件吊装不规范
在叠合梁、板等构件吊装时,不使用专用的吊具,或不在规定的吊点上任意挂钩和起吊,造成构件受力不匀或重心不稳;违章指挥吊装作业,导致构件吊装过程发生碰撞引起构件损坏;不按规定的工艺程序和路线进行吊装作业;下层预制阳台构件没有校正固定牢固就进行上层构件的安装;起吊设备的吊装能力安全储备不足;起重吊装时安装构件的操作人员站立位置平台不合规,周边环境防护不足如图1所示。
图1构件吊装
2、模板支撑架搭设不规范
在叠合楼板、叠合梁支撑架搭设时,立杆间距过大,水平杆缺失,构造措施不到位;选用的支架材料混乱如图2所示;预制和现浇部分立杆支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与墙板相邻的竖向现浇结构模板拉结固定不牢,变形较大;竖向预制墙板或柱临时斜撑只设置一道,降低了构件的稳定性;支架方案不完整。
图2叠合板下支架
3、外脚手架设置不规范
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设置安全防护外架。本项目采用型钢平台支承式脚手架,为定型装配式产品,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拆除方便,成本低、周转快的优点如图3。但搭设时,出现钢平台碰撞变形;钢架体材料锈蚀明显;预留固定螺栓孔遗漏、偏位;转角部位篮筐间间隙过大;预制构件底部灌浆料强度未达到35N/mm2提前安装支承式脚手架。其他有的项目采用传统悬挑外脚手架,由于楼板固定工字钢的U型箍未及时预埋,导致无法正常安装悬挑脚手架。事后采用脚手架钢管斜撑进行补救,且悬挑杆与模板支撑杆连接,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如图4所示。
图3 型钢平台支承式脚手架
图4钢管斜撑外防护架
4、塔吊、施工升降机附着固定困难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解决材料垂直运输问题,一般均需安装塔吊和施工升降机,这些设备在现浇结构中往往附着在结构梁或柱上与预埋件连接。在本项目实施中,附着点位于转角处预制墙板内的暗柱上,因此固定时需先凿除PCF外叶板,剪断外叶板上的钢筋;剪断的钢筋向外侧弯曲后,再剔除保温板,然后附着在暗柱上,并在附着安装完成后进行修复。不仅施工困难而且现场PCF板开孔对结构安全有影响。后期经过参建各方多次讨论与研究,决定将转角处附着安装的暗柱取消,改为现浇如图6所示,取得良好效果。
图5塔吊附着点 图6改进后的塔吊附着点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方案编审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按危大工程要求编制和审批专项施工方案。如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则应按要求组织专家论证。方案应结合工程实际具有针对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模板支架建议采用定型工具式支架;外防护架宜采用定型装配式外防护架;起重设备起吊能力应满足最大构件的吊装。
2、加强人员培训
现阶段从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人员基本上是从传统的现浇结构施工转型过来的,其质量安全意识和施工技术尚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构件的施工工艺不熟悉,安装技术不熟练。有必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可从装配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构件安装、模板支架搭设和施工设备安装等方面,分层次、分专业、分构件类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实施样板指引
针对有代表性部位的构件吊装、节点连接、套筒灌浆、模板支架安装等关键工序进行样板施工。验证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实践培训,促进他们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实际操作的样板和质量验收标准;根据样板施工情况,完善施工工艺。
4、加强深化设计
装配式结构构件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它融合了建筑、装修、设备管线及施工措施等元素。应用BIM技术,在PC构件制作前进行深化设计,设计深度除满足其他相关专业的综合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满足施工技术措施的要求,特别是外防护架、塔吊、施工升降机的附着点设置,建议尽量锚固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上。
5、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上岗,起重吊装过程塔吊司机及指挥应持证上岗,专职安全员全程跟踪监督;起重设备应按要求检测、验收、备案;临边防护、操作平台等施工作业环境应满足施工需求;项目施工员应全程指导施工,认真落实方案确定的施工工艺、工序及质量验收标准。提升第三方监管人员的技能,坚强管理。
四、结语
本项目经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努力,主体结构施工历时二年多,克服了众多困难,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已通过中间结构验收。
影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的因素很多,要防止或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需要从人、机、料、法、环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同时需要大力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强化专项方案的编制和落实,加强事前事中控制,达到减少安全隐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论文作者:王建民1,尹其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构件论文; 脚手架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塔吊论文; 支架论文; 叠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