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工程化、产业化与组装农业新阶段——The Engineering/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Assembly Agriculture,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科技论文,新阶段论文,化与论文,产业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产业化的背景
中央对农业的担心和重视不无道理,农业确是个十分复杂的难题。日本经济学家竹中一雄(曾任日本经济研究会会长)提出“农业是个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产业。”他认为“工业的基础无非是数理化,而农业的基础只数理化还不行,它还需要生物、气象、经济……许多方面。世界发达国家解决农业问题都是在工业化以后,先实现工业化,再解决农业”。可见,解决农业问题比工业还难。农业问题的难度在于可控性差,它涉及的领域太广: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的方针、政策、体制及政治制度等,任何一个环节的负效应都可能使农业生产系统失去人们的期望值。
我国的确存在着人口、土地、消费不可逆转的困难和农业资源的紧缺,特别是粮食紧缺和粮食的产量的长期徘徊。用什么办法使我们走出困境,使农业上一个新台阶,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难题,这正是我国农业科学家的职责。
我们在研究发达国家的农业中发现,他们也曾吃尽了苦头,现在农业的日子好过多了,经验就是“科技兴农”。在农业科技领域花费巨大的投入和关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也认识到“科技兴农”。既然认识一致,那么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他们取得如此巨大进步,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我们认为关键之一在于没有实现“农业科技的工程化、产业化”。
二、农业科技工程化、产业化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常说“科技兴农”,但科学家或农业科技管理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它的定义、内涵,必须从分析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实况特点中求解:
1.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极高,农业实现了高科技的组装农业,因而单位产量存在极大的均质性。他们的农业高产并不追求创造什么突破性技术,不依靠“放卫星”、“新水平”……参观美国的一个猪场,大概就可理解为全国的养猪水平,全美国基本上都是那个模样;我国则不同,举出的例子都是世界水平,但是平均数就不成了。
2.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目标从来不单一。组装的农业技术总要与农业经济、农业生态联系在一起。没有经济效益的农业技术很难受到推崇。
3.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从来不由谁去鉴定。它首先必须能够工程化、产业化,由企业认定能有产业前景,再由农业技术的产品市场来鉴定农业科学技术成果。
4.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眼睛盯住农业科技成果,不管成果大小,只要能够变成产品卖钱,没有什么部门界限,没有大小之分,一拥而上,使农业科学技术能够吸收许多工业部门、商业部门以及金融部门都来参与。
5.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只要能够工程化、产业化的,从来没有无偿占有。只有那些不能产业化的农业科技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般说从来不保密,总是希望给你,而且吸引你来参与继续研究。
6.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家和公司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就是靠后者资助进行研究。不少教授要靠公司企业拿到他其余的三个月工资(美国的教授只有九个月的工资是国家给予,其余要从自己科研费或其他企业挣取)。有时农业科学家突然下海,成了企业家。
从以上现象我们概括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内涵就是:农业科技的软科学,只有通过硬化、固化,将科学技术物化到某些产品中,才能真正“兴农”。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推广不是靠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农民购买某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再应用到自己的农业生产。购买生产要素时将技术一起买进,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农民可能对某项技术一窍不通,但是不会妨碍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实际只是现代农业的组装人,依靠多项高新或常规技术组装生产,达到高产、高效、低成本。
三、农业科技为什么需要产业化?
1.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工程化、产业化才能真正普及。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大不一样。现代农业是复杂的技术转化过程,不像传统农业,粪大水勤,多劳就能多收。现代农业只有提高每个转化环节的效率,通过农作物对光、热、水、气、肥的转化,成为第一性产品,又经过动物的转化,成为畜产品,每个转化环节都有个效率,如肥料利用效率、水效率、饲料转化率、牲畜繁殖率、成活率、屠宰率……最后到市场销售。只有每个转化效率高,农业生产才能持续进行。
一个农民从事农业经营,又要掌握那么多生产环节的科学技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要说农民,就是专家教授也做不到。因此,现代农业只有通过应用科学技术物化的产品(硬件),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例如,农民只要使用配合饲料,就能获得高的饲料转化效率,他可以不懂家畜饲养原理和营养需要,按照说明书办,就能在生产实践中体现高科技成果的应用。
2.科技成果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使农业真正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各行各业都来支持农业,喊了多年,真正能够实现的有多少?许多部门把农业看成是包袱,而现代农业恰恰进入到非依靠现代科技不能真正提高的阶段。例如,我国的插秧机只因为一个小小的弹簧钢过不了关,影响了插秧技术的推广。能够制造高温锅炉的大厂,却没能为农业造出性能可靠的粮食烘干机。农业环境一般比工业恶劣,实际一些精度要求有时比工业高。但是,我们的工业界的认识常常是相反的,总认为农业还提什么精度要求,能排上队就已经很照顾了,认识上差距很大。
农业科技发达的国家却不然,只要有市场,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主要是贷款和利率),能够应用一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技术产业化。我国的许多工业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农业这个大市场。看来,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中会逼出一个农业科技的产业市场,使那些有远见或没活干的工业部门投向农业。现代许多农业科技需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例如,一些饲料添加剂、土壤中的吸水剂、节水农业、恶劣环境的造林材料,都需要高精尖的产品,需要精细化工的支持。农业只有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才能真正提高转化效率。
3.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工程化、产业化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产业化的科技载体是通过市场,供农民自由选用,不降低成本和提高农民的收益,农民是不会选用的。因此,科技产品的产业化过程就已经融入经济因素。例如,高效的品种,即使购买价格比一般贵,但农民还是选用高质高效的品种,因为它含有的智力成分高,效果效益都大于普通品种,总算账是经济的。发达国家通过使用系列产业化的科技产品,如复合肥料、高纯的品种品系、低耗的机械、全价的饲料、高效低耗的添加剂、生产促进剂、生长控制剂等等,使农畜产品的成本一再降低,现在它们的成本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粮食,近年来就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今后,如果不在农业科技产业化上下工夫,将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产量上不去,成本也降不下来,农民如何致富?
4.科技成果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商品化,科学家对农民的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有偿。
我国的农业科技和科学家对农民的服务一直是无偿的,科技和科学家的智力不能实现商品化,靠国家提供经费养活人和发展科学。由于国家的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农业科技和农业科学家一直是清贫的,处于嗷嗷待哺状态。人才外流严重,科技发展不快,诚非偶然。
在国家必要支持和政策倾斜下,科学技术一但实现产业化,能以产品的形式实现科学技术的商品化,科技对农民的服务即可实现有偿。这对发展农业科学和稳定、调动科学家的积极性,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林业科学家王涛教授的生根粉使造林事业有了革命性进步,浙江农大饲料厂每年向学校提供近两千万元的利润,北京大学的方正软件每年有十多亿元产值,某省农科院发明水稻育苗调理剂的科学家夫妇,使苗床酸碱度得到控制,促进了水稻的推广,每年销售一百多万元,30%属于科学家本人,科学家了解了自己的价值。这都是智力的物化、软科学的硬化、固化以后的效果。农民使用者从提高生产力得到利益,科学家从智力的商品化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能有利于长远的农业发展。
5.科技成果产业化、系列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产业化的科技将农业生产过程变成各产业化技术的组装,使生产过程实现科学化,这才能使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已经出现了这种组装技术农业的苗头,例如,城市郊区的蛋鸡生产就是很好的例证:种蛋是经过遗传性高技术纯合的结晶,能实现很高遗传潜力;孵化器是电子控制的产品;疫苗是生物工程发明的制剂,绝对有效;饲料是计算机优化配制的全价,不但满足营养需要而且成本最低;由于科学的笼养,机械喂料,几十万只鸡同天进出,一个人可饲养几万只。实际这是一个科技产品组装的鸡场,每项技术都是最好的,所以它实现了生产的高产和均质化。发达国家就是以每个地块全是一样(我国没有一处这种全是一样的地块),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力。
从上可见,在没有实现农业技术产业化以前,农民实在对付不了现代农业,即使是农业专家也对付不了现代农业,因为你不可能既是技术专家又是经济学家,每个生产环节都是内行,反正做不到面面都懂。但是农业技术的产业化能使农民成为组装农业的集成者,使农业生产力达到高峰。
6.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才能使农业推广机构获得新的生机。
传统农业的推广靠言传身教、讲解示范,这在技术简单、容易掌握的情况下是很有价值的。但农民一旦掌握了这些科技,能独立操作,就感到不需要推广站的帮助,特别是在要收费的情况下。因此,推广工作很不容易。现在推广人员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技术产业化、工程化的农业将生产过程依托智力物化的产品,推广人员只是向农民解释原理,选择适宜的产品组合,销售这些科技产品,从而得到回报。农民从提高生产得到利益,推广站从科技商品中拿回自己的报酬。销售越多,农业越高产,推广人员的收入也越多,这种机制不正是我国改革需要的机制和体制吗?
7.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商品化将吸引工业界分流,为搞活大中企业提供用武之地,开拓新兴产业。
外国人十分看中我国的市场,包括农业这个大市场,我们可能还不以为然,仔细分析真是令人吃惊。我国饲料工业只有十来年历史,现在产量是6500万吨,产值是650多亿,成为我国的大工业之一。 农业的需求十分广阔,农机农具制造业、多种化肥、新饲料添加剂、土壤吸水剂、有关用水节水的新材料、水的输送工具,产品田间运输工具、动物医药产品,许多技术产品等等,都殷切地期待工业界去开发。
我国工业界还没有真正认识农业这个大市场,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中会逼出一个农业科技产业市场,会使那些有远见或者没有活干的工业部门投向农业。农机业再也不该只盯住拖拉机,好象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发达国家专门生产某一类产品的小工厂很多,什么不起眼的小玩意儿都有人制造,而且极其精致、可靠。难道我们不该这样办?
今后涉及农林产品加工、运输、包装、批发、零售直到消费的一系列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都能实现科技武装农业,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兴农”。
四、组装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分解农业技术,将有可能工程化、产业化的环节开发成技术产业。
生产技术的分解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再通过系列工程化将科技完成系列化的技术产品,在生产中进行组装。发达国家的汽车为什么好?因为组装汽车的多数零件是工程化产品,许多都是专利产品,甚至多个国家的专利或者零件,组装后的汽车才是最佳产品。现代农业已经进入“组装化、傻瓜化”农业的新阶段。这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
今后新品种、新的耕作机械、灌溉设施、复合肥料、高效农药、现代添加剂……将层出不穷,都靠工程化、技术产品化实现。因此,技术产品越来越专门化,品牌性能越来越专一。这是当代世界趋势。农民只要学会组装,配合得好,就能保证高产。推广由技术本身变成技术产品的组合,真正以工程化的工业品推动农业进步。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国的农业越来越发达。
我国已经具备工程化条件和开发农业技术工业品的能力,只要我们安排得当,农业是能够持续发展的。现在成立的农业中心应当特别注意产品市场,加强销售环节。市场将是农业中心成败的关键。
2.农业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将向产前延伸,技术的工程化也在扩大。产前资源的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化。例如,水资源的保持和利用。山西曾经有人研究过“增产沟技术”;甘肃省又出了个“气死天技术”;加拿大的“多孔活动输水管技术”,这些思路对干旱地区是很有利的,但还都没有将技术产业化,产业化的前景很大。
畜牧业更易于理解,只饲料添加剂一项就出现许许多多的品种、功能、品牌。从原来的蛋白质平衡发展成氨基酸、多肽、寡肽,它们的功能都追求一个目标——高效、低投。技术装备也在更新,现代的养鸡有的出现七层、八层笼养。
3.农业技术产业化也向产后延伸。农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许多产后环节,产后的加工技术更新更快,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工程化、产业化。例如,农产品的保存、运输、包装、加工等等。农产品本身的价值在使用的产品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今后涉及农林产品的加工、运输、包装、批发、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产业化,都以科学技术武装,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兴农”。
4.研究机构和农业大学需要改革,应当面向技术市场,预测生产技术的需求,开发带有超前性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产品,参与企业或与企业结合,才可能适应形势,体现自己的价值。应当认真研究大学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机制。
5.研究跟踪农业技术的前沿,农业信息化也是当前的重要环节。组装农业也需要优化结构,提供适合地区的最佳组合。要强化信息网络,拿出专人进行信息工作,使自己与世界农业技术接轨。现在我国的技改进程已经加快,技术产业的寿命已经缩短,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注视产业信息和技术市场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