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一带一路”的作用和意义-—以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为例论文

浅议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一带一路”的作用和意义-—以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为例论文

科普论坛

浅议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一带一路”的作用和意义
———以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为例

龙金晶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 北京 100012)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宏伟战略,目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进入实施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同样给科普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以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为案例,从拓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加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促进民心互联互通等方面,分析了流动科普设施在服务“一带一路”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流动科普设施;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3 年秋,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 “一带一路”设想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不断在建设中前进,推动国际共识不断凝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今年由梅多克士族名庄联盟主席带队、一个由 36 位庄主组成的代表团近期亲临上海、北京和深圳3个城市,他们向数百位专业人士和记者介绍了近年来最优秀的年份之一——2015年份,同时梅多克士族名庄联盟主席奥利维·库维利耶(Olivier Cuvelier)先生宣布正式启动梅多克士族名庄分级制度,并详谈了酒庄甄选的条件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科普工作的影响

2017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一带一路”建设勾画了新蓝图。 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明确载入党章, 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引起了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的高度重视。 2016 年6 月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打造 “一带一路” 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列为未来五年重点任务。 2016 年9 月启动实施《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大力推动国际交流渠道建设。 2017 年3 月中国科协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开展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民间”两大特色优势,以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民间科技人文交流“携手计划”(2018-2020)》为抓手,提高我国对外民间交流的软实力, 促进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中央领导同志对报告做出重要批示。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新时代科普工作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赋予了新的内容和使命。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提升中国科协科普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被确定为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首个公共科普服务项目。 2017 年10 月,中国流动科技馆“一带一路”国际巡展工作正式启动,由中国科技馆牵头实施, 以此将我国科普资源输送到 “一带一路” 沿线的部分国家或有需求的发展中国家, 开启了全球流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尝试。

2 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一带一路”的首次实践

2.1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的国内实践

目前,缅甸政府正计划推进科技教育改革,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流动科技馆的展览内容,他们看到了中国科技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易于借鉴实施的教育方法,这正是目前他们所急需的。 因此,缅甸政府也对此次合作项目给予高度重视。

为什么把“所看”与“看”联系在一起的“太阳”是“善的理念”呢?如何理解“善的理念”?一方面,要避免从现代人习以为常的道德、伦理、价值等方面来理解“善”,另一方面,关于“理念”,则要避免现代哲学中“主观表象”意义上的理解。如果把这两方面的理解结合起来,对“善的理念”的理解就往往倾向于在其中去寻找某种现成的“价值”,以及对于这种价值的“理念”。这样的理解错失了柏拉图idea tou agathon的源始本质,作为联系“被看”与“看”的源初统一者,善的理念自身不可能通过一种割裂中的拼接得到恰当的理解。

2.2 中缅合作开展流动科技馆国际巡展的实践探索

表1是1981—2017年柑橘产量与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积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积温、年降水量、降水量天数、年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

2.2.2 展示内容的创新升级

在对缅甸现实国情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对现有展览内容进行优化升级, 遴选了60 余件展示效果好、互动性强的展品, 结合移动球幕影院、 科学表演项目等作为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国际巡展的展示内容。

2.2.1 合作意向的初步达成

中国科协领导对此次合作给予高度重视, 怀进鹏书记特别批示:“这是首次出展‘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交流的大事, 推动发展, 切切要高度重视, 万无一失,彰显中国信心,推进合作与共赢”。 按照中国科协领导的指示,缅甸国际巡展项目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式中,A和B为目标光谱和参考光谱,θ为两光谱矢量之间的夹角,θ越小相似度越高即cosθ越接近于1时相似度越高.

2017 年11 月,在中国科协的推动下,首届“一带一路” 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北京召开, 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2 个国家24 个科普场馆和机构的44 位馆长及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外科普场馆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为主题进行研讨,签署“科普资源互惠共享”合作意向书,标志着中国科协的“一带一路”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会议期间, 主管缅甸科教文化的缅甸教育部表示出了积极地合作意向, 在调研了解流动科技馆展览的内容和效果之后, 主动要求合作开展国际巡展工作, 缅甸由此成为第一个承接流动科技馆国际巡展任务的国家。

之于过往,那些正在客户企业中轰鸣作响的设备,是高斯人自豪的根本;而之于现在和未来,那份难掩的自豪亦支撑着高斯人着眼于如何走得更远,为客户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就目前行业内被谈及最为频繁的两个词“绿色环保”和“智能化”,高斯(中国)确有自己的主张。

按照商谈的结果, 双方议定由中国科技馆提供流动科普展览资源,负责展览的策划、制作、运输、布展、人员培训等工作; 缅甸教育部则负责展览的统筹规划、人员组织、展览运行、展品讲解及维护、项目宣传及效果评估等工作。

国际巡展主要包括科普展览和科普影视两部分,展览包括60 件基础经典互动展品, 涵盖了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人体健康等多学科领域,同时融合了3D 打印、智能机器人、裸眼3D 电视等高新科技展项; 科普影视部分通过配置充气式移动球幕影院,展示航空航天、 恐龙等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技主题影片10 余部。 展览面积800m2,计划在缅甸境内巡回展出3年。

2.2.3 巡展项目的筹备实施

时域波形是观测导航信号标称失真细节特征的最佳评估手段,通过接收信号波形分析可以有效、快捷地判断信号失真类型并计算失真参数.卫星导航信号到达接收系统后,虽然信号功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仍然不能解除噪声对时域波形的影响.假设空间噪声为高斯白噪声,民用导航信号具有严格的周期性,在获得基带信号波形后,将多个伪码周期信号进行累加平均运算,令累加次数为N,民用信号功率增加为N2倍,噪声功率上升为N倍,可得累加平均后基带信号信噪比提升分贝数为:

通过前期紧张筹备, 于2018 年3 月完成展览的制作验收, 并于6 月初完成在缅甸当地的展览布展工作。随后,对来自缅甸全国14 个省邦的32 名优秀科学教师进行了展览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流动科技馆展览的互动式体验、 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每件展品的演示现象、 科学原理及生活应用的讲解, 展品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后期展品的维修维护等。 除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外, 我们还安排了3 天的实操课程, 并在此期间与参加培训的老师座谈, 及时了解当地教师对展览的反馈意见。 按照工作计划,展览于2018 年6 月14 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第六中学举行缅甸国际巡展的启动仪式并面向公众开放。

3 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一带一路”的作用及意义

3.1 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举措

近期以来,中缅双方政府高层互访频繁,中缅开启全面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缅甸政府对于与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中缅双方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全面的交流与合作。 缅甸国际巡展的开幕,及时高效地落实了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和党中央关于加强中缅双方战略合作的相关要求,成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带头者和践行者。 此次展览得到了缅甸政府高层和广大缅甸公众的认可, 为推动中缅双边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3.2 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是依托科普资源共享开展国际交流的有益探索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是中国科协为了实现中国科普公共服务的公平和普惠而打造多年的一个科普传播品牌项目, 是服务我国基层公众最具有代表性的流动科普设施。自2010 年实施以来,以巡回展出的方式,为全国32 个省市的1888 个县的近9000 万县域公众免费提供了科普教育服务, 深受全国公众喜爱, 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 弥补了地方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带动了地方科普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为中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多年的实践证明, 通过流动科普资源的循环利用, 能够有效弥补科普资源不均衡和不充足来带的科学素养的地区差异, 也是解决不发达地区科学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的“中国模式”。

出席此次开幕仪式活动的缅甸政府官员规格高、影响面大, 上至缅甸政府执政党主席, 下至缅甸全国遴选的优秀科学教师。 缅甸教育部、内务部、公安部、电力部等政府各部门的100 余名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开幕仪式并参观了展览, 都对展览所体现的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和互动体验的学习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

展览参观结束后,来自仰光、曼德勒等地的多个学校校长当即找到缅甸教育部部长, 要求将流动馆展览放置到自己的学校展出。 缅甸副总统来专车接相关人员到总统府询问展览的情况, 并表示接下来要专门建一个新的场馆作为缅甸国家科技馆来放置流动科技馆的展览。

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的尝试表明, 目前中国“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存在科普教育资源匮乏,发展不平衡不充足等问题。 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展览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中国经验”对这些国家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和科技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通过将优质科普资源输送到欠发达国家或有需求的发展中国家,推动“一带一路”科普资源共享,有可能与周边国家构建全方位、 多层次的合作机制, 共同打造“流动科普国际之路”。

3.3 缅甸国际巡展是促进两国互通互信的民心工程

流动科技馆展览在缅甸展出期间,受到了缅甸公众的热烈追捧。 首站展览场地内比都第六中学是缅甸首都内比都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 全校中小学师生2000 余人,大部分是内比都公务人员的孩子。 展览在校展出期间,在校师生多次参观展览,并给出一致好评。 展览布展团队达到之时,学校师生都投来怀疑的眼光,展览展出短短一周时间后,中方团队在校园受到礼遇,学校师生主动打招呼并表示感谢。 缅甸教育部还组织内比都各学校师生参观展览,均受到好评,他们对此类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展品十分喜爱。

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创设与具体的交际内容相关的语境。如教学口语交际活动“应聘”时,把学生分成面试官和面试者两类角色,让他们分别表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模拟的职场情境中,积累口语交际知识。学生表演的过程,加深了其对社会人际关系的了解和认识,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模仿。

由此可见,国际巡展的开展,能够促进中国与周边邻国人民加深友谊, 促进互通互信, 带动两国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推动双方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共赢, 对两国科学文化双边交流和繁荣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国际巡展项目是提升公共科普服务国际影响力的有力抓手

缅甸国际巡展开幕得到了国内和缅甸媒体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很大轰动。 开幕式当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内知名媒体均派记者现场采访报道; 缅甸电视台、 缅甸军事电视台、缅甸军事报、缅甸教育电视台和缅甸《金凤凰报》也对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统计,6 月14 日到6 月22 日, 国内媒体报参与报道的有53 家,知名媒体关注度高。

中央电视台于展览开幕当天, 在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进行了一小时的现场直播互动,观看人数接近10万人;人民日报在6 月22 日国际版头条位置对此次展览进行报道; 环球时报、 中国日报等国内重要纸媒均对展览活动进行了长篇报道;此外,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澎湃新闻、凤凰新闻等国内外知名网站均对活动进行报道。

4 小结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很多“一带一路” 国家正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深化科技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

纵观国际形势,目前很多“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力量薄弱, 科普教育设施匮乏, 存在发展过程中科普资源不平衡、 不充足等问题, 因此对科普教育资源和设施有着大量的需求。 通过将科普资源输送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能够推动“一带一路”科普资源共享,还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实现双赢。

缅甸作为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首次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的首站尝试表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流动科普资源的共享,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现实国情, 符合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符合习总书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要求, 对于促进中国和周边邻国科技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能够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ion——Taking the Myanmar International Tour of the China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as an example

LONG Jin-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is an ambitious strategy for China's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ew era. It has now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and has entered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also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is paper, taking the Myanmar International Tour of the China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role of mobile science facilities in serv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aspects of expanding the channels of the resources sharing,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and promoting the interconnection of people’s hearts.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obile science facilities; Myanmar International Tour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9-0028-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9.010

作者简介: 龙金晶,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场馆教育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  

浅议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一带一路”的作用和意义-—以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