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马建军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总医院密地院区内分泌肾内科 四川攀枝花 617063)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实验,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为选取患者的时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分别为30例。对参照组慢性肾衰竭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对实验组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对比两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肾衰竭疾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295-02

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损伤以及血尿等,病情时轻时重[1]。随着病情发展,肾功能逐渐退化,病情严重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贫血、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情况。此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等优点,现对其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选自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将其均分两组n=30(实验组)和n=30(参照组),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实验组30例肾衰竭患者中,男女患者各有24例和6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2岁和81岁,(71.13±2.26)岁为年龄均值。参照组30例肾衰竭患者中,男女患者各22例和8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和80岁,(71.78±2.49)岁为年龄均值。对2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基本数据作比较,组间对比不存在差异性,且P>0.05。

1.2 方法

将常规健康教育应用在参照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主要护理内容为:

(1)入院起:护理人员需向患者简单的介绍医院基本环境,将医院的构造、规章制度以及注意事项均需告知患者,向患者引荐其主治医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检查予以详细指导,嘱咐患者正确用药,并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主要为慢性肾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进行评估。

(2)入院第二天:护理人员先了解患者的疾病的掌握度(如概念、临床症状、引发病因、病理情况、并发症等方面),针对患者的了解情况对其进行知识宣教。

(3)住院时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护理以及预防感染的发生,告知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人员根据其病情安排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

(4)出院指导: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告知其出院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按时回院复诊,进而使病情恢复彻底。

1.3 判定指标

对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对比研究。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所有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采取(x-±s)表示,其检验结果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取(%)率表示,其检验结果使用χ2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

2.结果

2.1 对其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

实验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患者有28例(93.33%),参照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患者有20例(66.67%),经统计学检验,χ2值=6.6667,P值=0.0098<0.05。

2.2 对其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实验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做对比,组间对比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具体详情见表1。

表1 对其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例(%)]

 

3.讨论

在现今医疗护理模式中,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不仅指患者单纯的康复,而是需要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目的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治疗费用。在国外此护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已处于成熟阶段,而我国在1996年才第一次引入此种护理方式,现今,在临床上已被各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广泛使用,结合医疗行业的发展,此护理模式得到不断的完善[3]。

本组研究中,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了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治疗费用随之减少,进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并主动的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可有效的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慢性肾衰竭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在统计学范围内,且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73.33%,经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健康宣教中,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明显效果,可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应用在临床上,值得广泛的普及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金莉,罗志远.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1(10):154-157.

[2]王幼糯.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肾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9):52-53.

[3]李萍.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70-71.

[4]姚巧玲,邱淑丽.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222-3225.

论文作者:马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马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