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论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9550(2001)08—0073—05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同,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作用和影响有着完全不同的观点。有些人对经济全球化感到兴奋和激动,产生了许多美好的遐想;有些人则感到忧心忡忡,担心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大体上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乐观主义出发的积极肯定的评价;第二类是从悲观主义出发的消极否定的评价。
1.乐观主义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从长远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对人类的整体发展有巨大益处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形态进步的必经阶段,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由于国别、地区和历史的局限而导致的封闭、保守、狭隘、偏见和目光短浅,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一些国家可能在经济、政治的主权和独立上要受到影响和限制,但可以从世界的共同进步中获得更多的补偿,解决个别国家无法靠自身努力而解决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它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有的学者甚至大胆预言:“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了,共产主义难道还远么?”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根本的特征,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由自主地被纳入到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全球经济体系中,促进了世界的多样性发展的融合。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经济最优化前提。“全球化的概念描述的是一种使世界经济接近于完全的市场这一理论上的理想的发展。这种发展所带来的值得向往的结果是,效率提高,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注:[德]《法兰克福汇报》,1996年3月23日。)“全球化是一场革命, 使企业家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在他希望的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全球化意味着许多好处:人们能享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新颖而便宜的商品和服务;控制经济信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注:[美]朗沃斯:《经济革命的痛苦代价》,载《芝加哥论坛报》,1996年10月6日。)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腾飞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在资本、技术、管理、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利用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制度创新。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埃里希·努能坎普指出:“全球化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本国发展成工业化国家的机会。”(注:[德]《时代》周刊,1995年5月24日。 )世界银行最近几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韩国总统金大中非常赞成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998年11月19日,他在香港《虎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未来将是全球经济的世界》的文章,提出:“世界在变化,继续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单位来管理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的迅速变化。过去几十年间,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有决定意义的变化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从经济角度看,再过几年,世界上的边界将会消失。世界已成为一个市场,它把各国国民经济连为一体。每个国家都必须为全世界生产和提供最好、最经济的商品与劳务。就在发生这些彻底变革的时候,文化交流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展开。21世纪又被称之为文化的世纪。文化已不再是只提高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的生活质量的媒介。文化正在作为最根本的行业之一在全世界传播。21世纪将是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时代。在21世纪只保护一个国家的利益将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仅有土地和自然资源还称不上富有。在21世纪,如果一个国家坚持自私自利的立场,只管自己的经济利益,那它就无法解决它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在新世纪,世界各国必须既合作又竞争。最近世界文明出现的巨大变革要求人类更加迅速地朝着全球主义的目标迈进,把全球看做一个大家庭。但由于民族、宗教、经济或意识形态的原因,世界充满斗争和冲突。现在是确立将作为全球主义支柱的共同价值观的时候了。以我之见,自由、人权、正义、和平和效率就是根据全球主义的原则应当接受和争取的共同价值观。”
2.悲观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与此截然相反,尖锐对立。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是机遇而是陷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并不像乐观派想像的那样多,前景并不美妙,是弊大于利。经济全球化导致市场力量的失衡和失控,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危机,扩大了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破坏了民族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会陷于经济动荡和危机而不能自拔。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有许多政治家和专家学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只有利于发达国家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经济全球化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而使自己更富强的舆论工具。
在1999年1月31日开幕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第29届年会上,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对加速全球化进程持有异议”。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说:“现在是我们大家重新考虑整个地球走什么方向的时候了”。“全球化为穷国带来了灾难”。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全球化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不过,历史证明,这种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不平衡是不会长久的”。“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事实,但是我相信我们低估了它的脆弱性。”(注:《经济参考报》,1999年7月23日。)
墨西哥《至上报》2000年5月25 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帝国主义》的文章说:“全球化,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的集中越来越迅速,企业家们的世界秩序正在逐步迫近,他们的世界权力与其企业的兼并规模成比例的资本大联盟由于《多边投资协定》达到了高峰”。该报把资本的世界权力叫做“新帝国主义”,认为它有“两只手”:一只手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另一只手是世界银行。新帝国主义“要为各跨国公司组成一个国际大商会……全世界都要被置于跨国企业的控制和统治之下”。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全球化是一个骗局。”(注:[美]《洛杉矶时报》,1999年2月16日。)
中国学者房宁先生在他的《全球分裂化:全球化的背面和他的反光》一文中对此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呈现正态分布。”
“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第三世界却在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在资本国际循环过程中,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的对象,发达国家凭借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的不平等交换,获取巨额利润。”(注:房宁、王小东、宋强等著:《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
西方也有一些左翼学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否定态度。例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学者查尔斯·洛克就认为,全球化是帝国主义的变种。他说:“谈到全球化,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危险的事,它与帝国主义者的令人眩目的修辞诡计共谋,谈到它我并不抱友好和关心的态度,我对此不抱任何希望,也无能为力。”(注:王宁、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页。)
德国《明镜》杂志的汉斯·马丁和哈拉尔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这本被译成20种文字的世界畅销书中尖锐地指出:备受推崇的全球化的神话就是,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有的国家决定着世界84.7%的社会总产值、贸易额的84.2%、各国储蓄额的85.5%。自1960年以来,这些最富有的国家与世界上1/5最贫穷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一倍。它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陷阱。任其发展的结果一定是社会结构的全面崩溃,经济福利和社会保障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遏制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注:[德]汉斯·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页。)
丹麦驻新加坡大使、世界未来学会理事会成员奥斯特伦·默勒在《全球化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一文中说:“世界仍向全球化进军,但是,下层社会的抱怨之声与日俱增。世界大多数人口将拒绝接受全球化。具有全球观念的少数精英人物和坚持民族主义的广大民众之间将出现冲突。精英们不大可能在这场冲突中取胜。”(注:[美]《未来学家》双月刊,1999年3月号。)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认为:“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动荡可能是冷战后一场划时代的危机。”(注:[美]《纽约时报》,1999年2月18日。)
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不得不承认:“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注:[德]《新德意志报》,2000年7月22日,《全球化、 美国谋求霸权和基辛格的担心》,载《参考消息》,2000年8月6日。)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宰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权益受到侵害,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主权丧失,无力限制国际垄断资本对民族经济的冲击,民族产业不断被跨国公司挤垮和吞并,全球金融自由市场凌驾于发展中国家政府之上,难以避免金融危机的打击,发展中国家日益处于不平等和受剥削的地位。由于担心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端,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主张发展中国家必须摆脱经济全球化的束缚,走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大力加强南南合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来代替经济全球化。实际上这种观点与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是一脉相承的。这种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分为两大体系,即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体系。中心国家是思想和技术的创新者、工业制成品的主要生产者和国际贸易的最大获准者;而外围国家则是思想和技术的模仿者、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者、发达国家商品的销售市场和中心国家的附庸。双方贸易的结果是利润流向中心国家,外围国家处于受剥削和受控制的附庸地位,难以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和发展。要摆脱这种地位,改变这种局面,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实行内向型的发展战略,走集体自力更生的道路,发展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
3.上述对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据我看来两者都有或多或少的片面性,走向了两个极端。乐观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毫无保留地肯定和积极支持的观点,更多的是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而没有看到生产力发展背后所隐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悲观主义者则更多地是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宰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出发,忽视了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推动下的人类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无法回避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这取决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问题,更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采取的对策,不能一概而论。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避免地把人类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它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各国人民必须适应它、完善它、改造它,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参与其中,趋利避害,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得益,并使弊端减少到较低程度。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从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得的益处也不完全相同。这就是对经济全球化有完全不同的认识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和支配的优势地位,在当前得到的益处肯定要更多,但不能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有害,甚至是帝国主义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最有利的工具,是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陷阱。客观地讲,经济全球化从总体上是有利于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的,是符合社会进化趋势的,从长远来看,也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能够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赢效益,而不是“零和博弈”。它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和科技的跳跃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发展中国家应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国际市场接轨,按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否则只能停滞落后,甚至走向衰亡。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就充分证明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要性。现在要研究的不是应该不应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而是各国如何根据具体国情,顺应历史潮流,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努力把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实践已经证明,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是片面和错误的,是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相违背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割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它只能导致闭关自守和贫困落后,是自绝于世界文明的非理性的思潮。现在即使他本人也已经开始改变这种观点。
实践也证明,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水平是较低层次的,并不能代替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无法代替南北合作。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科技落后,国民收入低,国内市场狭小,产业结构近似,都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经济贸易合作和互补的机会不大,也无法通过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提升产业结构。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且对其自身也同样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期停滞和动荡不安,政局不稳,必然会引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连锁反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处于一个星球,犹如一条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远航的巨轮,必须同舟共济,而决不能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否则只能两败俱伤,谁也无法独善其身。1997 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迅速波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日本也不能幸免,其经济也因这场危机而雪上加霜。中国虽然没有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并且在这场危机中顾全大局,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为遭受危机打击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无私帮助,但自身也不可避免地承受了巨大的牺牲,在外贸和国际投资方面也受到了十分明显的冲击。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对任何国家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幸灾乐祸,而必须齐心协力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兼顾国家和全球利益,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这才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进程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评价。
2000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的,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全面审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加强对这种进程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的创业机会,但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更短的产品寿命周期、更快捷的资本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应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加强有效监管和合理规范,并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新的经济技术国际规则,也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经济全球化,由于发达国家的主导,使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出现差异。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更趋困难,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注:新华社斯里巴加湾市2000年11月15日电。)
这些主张都是非常可贵的和完全正确的,充分反映了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正义呼声,代表了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值得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只有造福于全人类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代表垄断资本主义利益的经济全球化才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希望所在。
把经济全球化看做世界经济和民族国家发展的灵丹妙药,或者看做导致贫富差距和对立的万恶之源,都是片面和主观的感情用事。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被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强行纳入全球竞争之中,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由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但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制度、体制和对策各不相同,结果必然是大相径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多,不确定性更大,需要认真应对这场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挑战。
4.当前人们对经济全球化之所以会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高潮刚刚开始,人们的认识不可能深刻、全面和科学;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不同的地位和利益造成的价值观的差异,使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这种客观事物有不同的主观认识;而更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使人们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双重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增长和财富绝对增加,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后来居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阶级实质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的印记和弊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它除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竞争和提高效益的优点之外,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周期性等缺陷。由于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竞争的旗号下掩盖着经济霸权主义、金融霸权主义和技术霸权主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和主权威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形式上是完全平等的,但在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两者无论在历史前提还是现实条件方面都是极不平等的。在经济全球化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相互交织,密切联系,同一性趋势在增强。但同时,由于各国、各民族面临的问题不同,发展的水平不同,历史传统不同,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面的对策不同,必然会产生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
第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在同时发展。全球主义与地区主义是并行不悖的观点,各自适应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他们需要借此确保自己的区内利益,同时增强对外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一体化组织要实现南南合作,共同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区域一体化既与经济全球化相一致,又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第四,让渡国家主权与加强主权相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减少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国际资本流动增强、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削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加大,迫使国家必须加强主权和政府的调控能力,并创设新的主权工具。
第五,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加速发展壮大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它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坚实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必然会激化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并把这种矛盾传遍全球。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离社会主义更近了,也给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后来居上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将为更能代表全世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和先进文明的社会主义全球化所代替。
正因为存在这些相反相成的矛盾,所以才使人们对经济全球化难以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偏颇。这是我们在认识和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必须注意的。
[收稿日期:2001—03—12]
[修回日期:2001—04—02]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