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的研究和治疗论文_曹明明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研究治疗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的方法。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88例产后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分成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组(44例)。两组均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中药以及针灸)治疗张力性尿失禁,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锻炼的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尿量、盆底肌情况以及治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张力性尿失禁情况都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治愈率(95.5%)远高于常规组(45.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尿失禁尿量以及盆底肌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尿失禁尿量以及盆底肌情况有所改善,而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中医治疗以及基本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锻炼的治疗方法,对盆底肌进行锻炼,可以有效治疗产后张力性尿失禁。

【关键词】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研究

产妇在产后常出现张力性尿失禁的现象,其临床表现为在患者腹腔受到压力时,尿液会自主地由尿道流出,出现尿失禁的现象。在治疗上,在临床上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式,因为保守治疗简单易操作且有显著的效果[1]。这种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的现象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让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同时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为了帮助患者正常生活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较好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以我院收诊的88例产后张力性尿失禁患者为对象,并分成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组(4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表1。两组患者在例数、年龄、临床分期、生产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病例的纳入标准[2]:符合张力性尿失禁的标准,即尿液的分析结果正常,尿培养阴性,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溢出尿液,膀胱功能正常,盆底肌力薄弱;张力性尿失禁出现的原因是生产或生产后造成的损伤;患者同意参加本次实验;④血检、尿检正常,心肺肾等功能正常。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中药以及针灸)治疗张力性尿失禁,并对患者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进行基本的临床护理,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治疗组在中医治疗以及基本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锻炼的治疗方法,对盆底肌进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平躺在床上,将双腿曲起,根据相应的呼气吸气对肛门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进行收缩运动,以此加强盆底肌的张力。患者在吸气时应该将肛门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紧缩,保持7s左右;患者在呼气则可以将约括肌放松,放松7s左右;之后再重复该动作,其锻炼的时间是20min,2次/d。两组患者治疗的时间为三个月[3]。

1.3疗效判定

1.3.1张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期[4] Ⅰ:轻度症状,如果腹部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如打喷嚏、咳嗽等,尿液会自行流出;Ⅱ:中度症状,患者在进行一些日常的活动,如爬梯、走路等,尿液会自动流出;Ⅲ、Ⅳ:重度症状,没有受到任何的压力,站着时尿液也会自动流出;甚至躺着尿液也会自动流出。

1.3.2尿量测量试验 在治疗前后都进行该次实验,并记录相关的数据。患者在进行充分排尿后开始试验,统一使用成人尿片。患者在试验开始时,喝相等量的水600ml,之后在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小跑、用力咳嗽等等,实验时间为1h。在实验结束后计算患者溢出的尿量,计算方式为将尿片进行称重并减去原有的质量,即为患者的尿量,1g相当于1ml。

1.3.3盆底肌力分级[5] 分级的方式是患者在医生的口令下收缩阴道肌肉,观察其收缩的时间以及持续完成的次数。盆底肌力可分成0级(无收缩),1级(轻微收缩,无法持续),2级(明显收缩,能持续2s且完成2次),3级(收缩能持续3s且完成3次),4级(能持续4s且完成4次),5级(能持续5s以上,完成4次以上)。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如若P>0.05,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张力性尿失禁情况都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治愈例数为42例,常规组的治愈例数为20例,治疗组的治愈率(95.5%)远高于常规组(45.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

3.讨论

产后张力性尿失禁产生的原因比较多,产妇年龄偏大、孕期腹压增加、盆底组织薄弱都有可能造成产后张力性尿失禁,同时,滞产、胎儿过大、产钳助产以及产后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养也会造成盆底肌体受损,进而出现张力性尿失禁。该病症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但却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影响患者的生活。产妇生产采用剖宫产、会阴侧切等方式;同时,在产后产妇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修养,不宜过早劳作;这些都能够有效预防张力性尿失禁的产生。

张力性尿失禁在发病初期症状都比较轻,患者对此便没有多加重视,进而使得病情更加严重。所以,患者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在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方法中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是由于保守治疗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效果不错。这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极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两组患者的张力性尿失禁情况都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治愈例数为42例,常规组的治愈例数为20例,治疗组的治愈率(95.5%)远高于常规组(45.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尿失禁尿量以及盆底肌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尿失禁尿量以及盆底肌情况有所改善,而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由此可知,在中医治疗以及基本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锻炼的治疗方法,对盆底肌进行锻炼,是有利于治疗产后张力性尿失禁。

参考文献:

[1]殷晓颖.生物反馈电刺激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对比分析[J].淮海医药,2011,01:26-27.

[2]王沿渊,洪炳根,杨玉娜.缩肛运动治疗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1998,03:154.

[3]周蓉,吴君.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02:365-367.

[4]宋丽君,许金莲.盆底功能康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治疗女性张力性尿失禁[J].中国实用医药,2012,31:172-173.

[5]朱进梅,金柯.张力性尿失禁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3,03:153.

论文作者:曹明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的研究和治疗论文_曹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