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勇
扶沟县周口永善医院微创外科 461300
【摘 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微创外科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出可行性与安全性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脾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手术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外科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瘤能有效消除病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外科;原发性;脾淋巴瘤
【中图分类号】R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72-01
原发性脾淋巴瘤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左右,并且诊断疾病的标准十分严格,导致经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原发性脾淋巴瘤的发病群体为男性患者,在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左上腹疼痛、贫血、发热以及纳差等症状,经常被误判为肝硬化或脾脓肿,待确诊时通常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1]。临床中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瘤的方法为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外科手术方法在原发性脾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脾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40±1.2)岁。脾囊肿19例,脾血管瘤11例,脾恶性淋巴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42±1.5)岁。脾囊肿18例,脾血管瘤13例,脾恶性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在临床中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对患者实行腹探查术,在手术过程中确定肿瘤浸润的范围,将患者脾脏以及周围浸润的组织切除。针对无法采用切除术的患者采取组织活检术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肝脏以及腹腔淋巴结活检,为后续的分期以及分型等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观察组:采取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具体内容为:①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方式,保持仰卧体位,使患者右侧倾斜30°;②检查患者腹腔内脏器,观察病灶,注意是否出现副牌;③牵拉胃部,暴露出脾胃韧带,使用超声刀切断胃短血管。分离出脾动静脉,用结扎夹切断。顺脾脏下方游离松解脾周韧带,完整保留脾脏包膜;④将切除后的脾脏放在取物袋中完整取出;⑤冲洗患者腹腔,检查腹腔脏器无损伤后留置脾床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1.3疗效判定
根据《中国实用临床杂志》中的理论制定出本次研究疗效判定标准,共分为三项指标:①治愈:患者左上腹疼痛、贫血等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查后病灶完全去除;②有效:患者左上腹疼痛、贫血等临床症状开始消失,经检查后病灶范围缩小;③无效:患者左上腹疼痛、贫血等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病灶范围进一步扩大。治疗总有效率=①+②/n×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原发性脾淋巴瘤在临床中并不常见,发病位置出现在脾脏,却没有脾外淋巴组织受到浸润。从本质上来说,脾脏本身就是一个淋巴组织,经常被恶性肿瘤侵及,但肿瘤原发在脾脏上的情况则十分少见[2]。通过了解相关医学文献能够得知,原发性脾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为丙肝病毒感染的肝外病变导致。原发性脾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出现包块,一部分患者会并发低热、纳差、贫血以及乏力等症状,严重时患者还会患有急腹症,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临床中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结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法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却容易在手术过程中致使脾脏破裂,安全性不高,故不建议广泛应用。微创外科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小,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具体表现为:①能完整切除病灶;②针对脾占位病变定性困难的患者,在切除脾脏后病理的结果能够为后期的诊断以及化疗、放疗提供相应的依据;③对于切除肿大脾脏的患者来说,在后期的治疗中能有效提升耐受力。经过广泛临床实践表明,微创外科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以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在短时间内受到了世界医学领域的高度关注[3]。
我院选取80例原发性脾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中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外科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2.5%(25/40),有效率为32.5%(13/40),无效率为5.0%(2/4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5%(7/40)、60.0%(24/40)、22.5%(9/40)以及77.5%,说明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效果更佳显著。
综上所述,微创外科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瘤能有效消除病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宁,宋敏,孟庆奇.以原发性脾淋巴瘤为表现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现代肿瘤医学,2011,11(14):2305-2307.
[2]魏云海,方萃福,张鸣杰.原发性脾淋巴瘤微创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附5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4,06(17):656-658.
[3]周东,梁寒.15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脾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中国癌症杂志,2010,04(27):63-64.
论文作者:葛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患者论文; 淋巴瘤论文; 原发性论文; 脾脏论文; 外科论文; 微创论文; 病灶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