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威[1]2003年在《俄语口语一格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俄语功能——修辞学对口语一格的研究为基础,分4章探讨了俄语口语一格研究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在引言中,论文作者介绍了论文选题的原因;第1章简要回顾了相关研究状况,分析了研究口语一格的意义;第2章描述了主位一格结构;第3章重点讨论了一格扩张现象;第4章论述了口语中一格的诸多功能。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运用格来表示名词之间的句法联系,始终是俄语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但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口语中一格的用法大大扩展,已超越其本身格的意义。这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论文作者认为,口语一格研究已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梁春雨[2]2013年在《俄语口语中名词一格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俄语口语中的名词一格。名词一格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大量使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以往的语言学家对名词一格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一格扩张”上,主要是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以及句法、语义特点的分析。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名词一格还大量存在于由一格名词作为结构成素的固定的句法结构中,重点考察名词一格在俄语口语中的使用特点,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论文第一章为名词一格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对俄语口语中名词一格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追溯和描写,认为这些研究尚存在不足和局限性,并提出本论文的观点及研究方向。论文第二章论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口语的分析语化趋势以及口语的语言外特征对名词一格在口语中的使用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根据名词一格与语句结构的关系及一格所起到的句法作用对名词一格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它们所具有的句法、语义等特点。第叁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着重分析名词一格在口语中的功能,即它的简洁功能、交际-语用功能和表情功能。名词一格形式简单、简短,是口语经济原则运用的典型范例,这体现了它的简洁功能。名词一格还具有交际-语用功能,它可以充当话轮交替中的反应语句、充当追加信息、充当话轮的衔接手段,还可以为话语提供隐含信息等等。此外,名词一格还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这一功能包含两个方面:情感-评价功能和形象功能。通过分析发现,在言语交际中恰当地使用名词一格可以收到言简意赅、情感丰富、提高话语效率的表达效果,对于交际过程快速、准确并生动地完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论文的结束语部分简要地总结了各章的研究结果,并认为,对俄语口语中名词一格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丰富俄语口语的研究内容,实践中更可为俄语口语的使用和俄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俞约法[3]1992年在《口语、口语语法与口语教学——兼评《俄语口语语法概论》》文中研究指明一 口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因此从事语言学研究理应从口说话言入手。这是语言学ABC。但奇怪的是人们对有了文字的语言,特别是有了书面标准语(письмнный 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яэык)的各种民族语言,其口说语言倒反长期几乎无人问
崔松岭[4]2016年在《俄语口语语体用词特点的语用研究》文中提出运用俄语口语表达且服务于人们日常交际需要的语体叫做俄语口语语体,该语体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来表达。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俄语口语词汇重新进行分类,并结合大量俄文例句总结出俄语口语语体用词的一般特点。“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言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构成语境。语境因素可以区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者都会对俄语口语语体用词产生影响,不同的语境因素会赋予俄语口语语体不同的用词特点。不同受话人对俄语口语语体用词会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本文以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为理论依据,重点研究儿童受话人、青年受话人和中老年受话人各自对俄语口语语体用词特点的影响。
周民权[5]2007年在《20世纪俄语口语学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是俄语口语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为基础所形成的6个学派的语言学家们共同努力,在语言和非语言的各个层面对口语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构建了系统的俄语口语学理论体系,使口语在现代俄语标准语中获得了与书面语并驾齐驱的语言学地位,成为当代语言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吴京实[6]2007年在《俄语口语中的表情重复结构》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俄语口语表情重复结构。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重复结构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大量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人们似乎并没有对它们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在对俄语口语表情重复结构的外在形式特征及其句法、语义功能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它们在俄语口语交际环境中所蕴涵的表情性和主观情态意义,并据此揭示出表情重复结构对于言语表达和理解所具有的各种功能。论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俄语中表情性的概念、研究范围,确定本文选取的研究角度,认为表情性与情感性、情态性、评价性和强调性等范畴有关,进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表情句法理论及其在现代俄语句法体系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分析。论文第二章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对俄语口语表情重复结构在历史上的研究状况进行追溯和描写,认为这些研究尚存在不足性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结合俄语口语语言特点,揭示表情重复结构在俄语口语中的典型性,以及对于口语表达和理解的重要性。论文第叁章着重归纳、描写俄语口语表情重复结构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第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重点分析俄语口语表情重复结构的主观情态意义。主观情态意义与表情性密切相关,二者相互渗透,彼此强化。论文对成语化性质和非成语化性质两大类表情重复结构进行了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言语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这些重复结构可以收到言简意丰、简洁含蓄的表达效果,对于交际过程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结束语部分简要总结了各章的研究结果,并认为,对俄语口语表情重复结构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在理论上,有利于丰富俄语口语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上,可以为俄语口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喆[7]2012年在《汉俄口语特殊句法结构对比》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形式灵活多变,是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虽然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但汉俄语口语同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在句法的层面上也表现出许多的相似性。本文就汉俄口语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比对,首先是单句方面:找出汉语与俄语中的省略句类型,又针对动词和代词的省略同俄语中相应的动词和前置词的省略做了进一步的对比;初探了俄语口语一格结构的扩大化同汉语口语中的语序倒装的联系;对汉俄口语中的重迭结构进行了对比总结。复句方面,对汉俄口语中常出现的无连词复合句进行了进一步总结对比,并发现汉语与俄语中表意相同结构不同的紧缩复句。对于俄罗斯留学生来说,了解中俄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十分重要对汉俄口语句法对比分析能够加深对汉俄语法结构的认识。本研究根据俄语口语句法结构对汉语中句法的表达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分析,在对两种语言的分别描写和对比中找出了汉语口语某些句法结构和俄语口语某些句法结构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以俄罗斯学生口语交际中出现的偏误为依据,划分了偏误的类型,找出了俄罗斯留学生交际偏误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据此对对汉俄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本研究可以对学习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有所帮助,对海内外对俄汉语口语教学有所帮助。
向广韵, 赵洁[8]2017年在《俄语口语的分析化趋势》文中提出俄语就其语法意义的表达方式而言属于典型的综合语。近年来,俄罗斯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推动了俄语的变化和发展,分析化是现代俄语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在语言的经济原则以及口语无准备性、直接性等特点的作用下,俄语口语中的分析语成分不断增长。一格的扩张是俄语口语中最为常见的言语现象。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一格的扩张现象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俄语口语的分析化趋势。
张雨[9]2014年在《中国俄语学生言语生成模型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作为言语活动的两种形式,一直是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法等领域的研究课题。论文选取言语生成这一活动形式作为研究内容,并将重点放在“中国俄语专业学生言语生成模型”的确定上。论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笔者在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俄语言语生成问题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论文第二章介绍的理论基础——言语生成的涵义和特点、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语言迁移、语言体系和语言思维模式。这些理论基础将在最终提出的适合中国学生言语生成模型的探讨和论证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论文第叁章是论文理论研究的核心,笔者详细地对俄罗斯较为有影响的言语生成模型进描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地展现各自的特点和彼此的差异。它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论文在第四章通过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呈现了中国俄语学生言语生成能力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的言语生成模型。论文第五章的主旨是将论文的研究结果最终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就口头和书面言语生成的教学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比分析。
韩丽丽[10]2008年在《俄语对话语义句法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话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使用形式。它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一定语境中相互交替话语——刺激话语和反应话语的直接言语交际活动。对话具有话轮交替、结构松散、话题经常变化、语言风格各异、简略性、习用套语、富有主观情态意义和常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等基本特点。制约对话的主要因素——语境和统觉基础在对话中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俄语口语发展的简化趋势和繁化趋势,对话中的语义句法结构主要体现为:省略结构、接续结构、重复结构、补充结构和分指结构。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情景或具体上下文的要求,句中的主体、述体或客体可以在语言中不以具体的词或词组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是潜在地存在于句子的语义句法结构中。这就是省略结构。由于口语的无准备性,说话人经常采用补充结构来对前面语句作补充、确切、说明。这就是接续结构。这种结构在句法和语义上与前面的语句是相互联系的。从语义句法结构来看,接续结构具有说明、补充、确切、强调等功能。重复结构是指在反应话轮中重复使用前一个刺激话轮中已有的某些语义成素。补充结构在俄语对话中主要是补充语义,使句子语义更加完整。补充结构主要体现为补充主体、述体、客体及其它修饰意义的语义成素。分指结构不像其它结构那么丰富,在俄语对话中多见的是分指主体和客体的语义句法结构。分指结构的特点是说话人先把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主题用第一格提出来,然后再针对这一主题做出判断或提出问题。这些结构在俄语对话中都具有普遍性,而对话中成语化结构句则具有典型性。在俄语口语对话中,成语化结构句具有丰富的主观情态意义。
参考文献:
[1]. 俄语口语一格研究[D]. 刘柏威. 黑龙江大学. 2003
[2]. 俄语口语中名词一格研究[D]. 梁春雨. 首都师范大学. 2013
[3]. 口语、口语语法与口语教学——兼评《俄语口语语法概论》[J]. 俞约法.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 1992
[4]. 俄语口语语体用词特点的语用研究[D]. 崔松岭. 黑龙江大学. 2016
[5]. 20世纪俄语口语学研究[J]. 周民权. 中国俄语教学. 2007
[6]. 俄语口语中的表情重复结构[D]. 吴京实.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7]. 汉俄口语特殊句法结构对比[D]. 王喆. 黑龙江大学. 2012
[8]. 俄语口语的分析化趋势[J]. 向广韵, 赵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9]. 中国俄语学生言语生成模型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D]. 张雨. 东北林业大学. 2014
[10]. 俄语对话语义句法结构分析[D]. 韩丽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