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目的地酒店企业环境行为研究_企业环境论文

遗产旅游地酒店企业环境行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地论文,遗产论文,环境论文,酒店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以及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环境行为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酒店企业采用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线性开放式运行模式,显示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1],是旅游产业中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资料显示,四星级酒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消耗的电能达100-200kW/h,是普通民用建筑能耗的20倍;人均用水量是当地居民的5-8倍;酒店客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3.6kg-12kg,是当地居民的3-10倍[2]。而我国酒店能耗普遍高于国外发达国家,其中,仅电力消耗的平均值就高于发达国家的25%左右[3]。因此,提高酒店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进而提升酒店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也就成为摆在业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国外对酒店企业环境问题的关注相对较早。美国推出的绿色旅馆指南(GLI)以及由联合国生态环境计划赞助的绿叶基金会(GLEP)等都致力于将环保理念融入到酒店的经营与实践中[4];阿尔瓦勒和伯格斯(Alvarez & Burgos)分析了酒店环境行为与酒店经营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5];卡西姆(Kasim)探讨了中小型酒店环保理念与实践的影响变量并进一步预测环境行为[6];塔里(Tarí)等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测试了酒店质量、环保投入水平和绩效的线性关系[7];埃尔多安和托森(Erdogan & Tosun)构建了酒店企业环境行为指标体系,并以土耳其格雷梅国家公园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8]。相对而言,国内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仍主要侧重于对酒店企业环境问题宏观层面的定性描述[9-10],以及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绿色酒店的创建与管理、绿色营销、消费者环保行为等领域[11-13],自下而上的思考与实践相当缺乏,从微观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酒店企业污染控制、清洁生产行为的研究成果还极少见诸各类文献。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是其生命线。遗产地酒店企业既是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介体,又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在不同的环境政策约束下,酒店企业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而企业的行为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环境表现,进而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因而对酒店企业环境行为的深入探究,明确企业环境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机制,可以为环境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本文以自然遗产地张家界的酒店企业为研究标耙,探讨其环境行为的倾向性和表现的关键因素,寻求促进酒店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最优方式,以期为促进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借鉴。

1 研究设计

1.1研究区域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中国首批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张家界市作为数据收集地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张家界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成倍增长,旅游产业规模空前庞大。截至2010年,全市旅游景点接待人数达到2 404.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32亿元。与此同时,旅游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1998年9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因其旅游开发中的过度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出“黄牌”警告[14]。尽管近年来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但数据显示,当前张家界的酸雨频率仍然高达76.9%,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环境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15]。作为张家界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的经营活动必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2问卷与量表设计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酒店基本情况的统计,主要包括酒店等级、接待旅客类型以及客房间数等3个统计指标;第二部分则由酒店环境行为测量指标组成。酒店环境行为采用李克特(R.A.Likert)5级尺度度量法来进行测度,即依据对各测量指标认同程度的强弱划分为5个等级,1至5依次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量表包括6个度量项目共计33个测量指标(见表1)。量表开发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环保标准,充分借鉴酒店环境行为研究的已有成果[16-18],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问卷初稿完成后,我们咨询了酒店管理领域的相关专家,并有选择性地对20位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前期深度访谈和小规模测试,在此基础上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充实与修正,以确保正式调查问卷的针对性、适用性与科学性。

1.3 调查样本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以张家界各类的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二星级以上的酒店除了少数由于特殊原因无法配合调查外,绝大部分都被列为调研对象;其他按抽样法选取其中代表性较强的酒店或旅馆进行调查。全部调查对象按照等级高低分为3组:四星级及以上酒店为A组;三星级及二星级酒店为B组;未参与评星的经济型酒店以及社会旅馆为C组。正式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利用笔者所参与的《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课题组2011年2月27日-3月2日在张家界考察期间收集研究资料和发放问卷;第二次借助该规划项目市场调查之机于2011年5月1-5日作了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两次共发放问卷280份,有231家酒店(占被调查酒店总数的82.5%)同意提供信息并完成问卷填写,剔除回答不全、填写不完整以及存在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14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17份,占回收问卷数的93.9%(见表2)。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回收问卷经赋值后将结果录入计算机,经人工核对确保录入信息无误后,采用集中趋势和指标平均分析方法,即先确定研究量表中每个指标的均值,然后根据各个指标均值确认每个指标大类的组均值,通过分值的大小来对张家界酒店企业的环境行为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运用SPSS16.0数理统计软件计算各个度量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即进行信度分析;以LISREL8.54软件分别对各度量项目进行确认性因子分析,即效度分析;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Bonferroni多重比较检验方法测试三个组别酒店的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的可能性假设。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基本资料分析

从表2得知,本研究所调研的酒店中,五星级酒店共有10家(4.61%),四星级酒店21家(9.68%),三星级酒店32家(14.75%),二星级酒店59家(27.19%),经济型酒店22家(10.14%),社会旅馆73家(33.64%)。A、B、C三组酒店的比例初步测算为1.4﹕4.2﹕4.4,调研对象中,高中低档酒店的比例与张家界市酒店业的档次结构基本一致,调查样本在我国同类旅游目的地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被调查酒店的规模结构来看,客房数在401间以上的大型酒店有4家,仅占到被调查酒店总数的1.84%;201-400间客房的中型酒店有58家,占被调查酒店总数的26.73%;客房数在101-200间的酒店有43家,占总数的19.67%;大部分酒店的客房数介于50-100间之间,共有94家(43.2%);其余18家酒店(8.29%)的客房在50间以下。从被调查酒店的客源结构来看,只有9家(4.14%)酒店将国外游客列为其主要目标客源市场,它们主要是四星级以上的豪华酒店;69家(31.80%)酒店以接待国内游客为主;101家把湖南省内游客作为其主要顾客群,这类酒店占调查酒店总数的46.54%,它们主要是等级较低的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和社会旅馆;另外还有38家(17.5%)将张家界本市范围内的消费者列为主要接待对象。

2.2信度和效度分析

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α值介于0.7至0.98之间,则可判定为高信度值,若低于0.35便需予以拒绝。本研究对33个酒店环境行为指标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计算各度量项目与测量指标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结果显示,6个行为指标组的Cronbach's α系数基本上均大于或接近0.70。其中,建筑和景观设计α=0.782;能源管理α=0.820;水资源管理α=0.674;废弃物减量α=0.729;环保意识沟通α=0.715;环保管理知识α=0.685。表明各度量项目的测量指标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可以认定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

本研究中量表的设计基于已有的相关文献,并根据调查对象和案例地情况进行了修正,尤其是通过对案例地酒店高层管理者小规模的前期访谈,辨识出调查对象能显著感知到的酒店环境行为测量指标,进而对相关测量指标进行了微调,因而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构造效度主要通过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体现。使用LISREL8.54软件分别对各度量项目进行确认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测量指标在各自计量的变量上的因子负载都高度显著,各变量的AVE值(平均提炼方差)不仅大于0.5的临界值,而且AVE的平方根还都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会集效度和判别效度。

2.3酒店环境行为分析

酒店环境行为统计分析的6大度量项目及其33个测量指标的均值、组均值以及总体均值如表3所示。

2.3.1建筑和景观设计

对于张家界这类原生态型自然遗产旅游地而言,酒店等服务设施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表3的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和景观设计5个指标的均值分布在1.34-2.51之间,指标组均值高达1.91,但酒店建造过程中新型环保材料和当地原材料的使用率都较低(1.33,1.55);一些星级酒店的建筑设计过于注重外表的富丽堂皇,多采用玻璃幕墙等建筑材料制造视觉效果,忽视了建筑材料的保温效果以及城市光污染等问题;还有部分酒店的建筑设计片面追求天井式大堂,这是一种对空间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酒店营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虽然在“建筑朝向和设计考虑自然采光”这一指标上总体均值得分相对较高(2.64),但调查发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酒店建筑的朝向不太合理,甚至在白天也必须使用灯光才能满足室内照明需求。

2.3.2能源管理

被调查酒店中,电子开门卡、节能灯泡以及感应节能灯的普及率较高,均值都在组均值2.00之上,分别高达2.49、2.44和2.71,但仍有部分低档酒店在工作区域使用能耗较大的荧光灯泡;仅少数高星级酒店配备了中央空调智控节能系统、太阳能多功能系统以及对门窗玻璃进行了节能保温改造,这3项的总体均值分别为1.35、1.78和1.55,在组内相对偏低。随机访谈中还发现,由于高星级酒店需要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室内环境和服务产品,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所以尽管采取了部分节能措施,很多酒店仍然在能源指标控制上难度较大;同时,由于酒店规模、入住率、房价、设施配备等不同而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差异,而各酒店之间又缺乏经验交流,管理者难以判断本酒店的能耗是否合理,因此亟需一套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酒店能源消耗合理程度的衡量标准。

2.3.3水资源管理

表3显示,酒店企业有关水资源的5个环境行为指标的均值都非常低,仅“控制有害污水排放”一项的均值在2.00以上,指标组总体均值也只有1.77。节水设备和技术在大多数低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中尚未得到应用(1.49、1.38);多数经济型酒店和社会旅馆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高(1.47),通常的情况是一次性使用后即通过下水管道直接排出,不仅浪费水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客房用水是酒店用水的重要环节,大约占到酒店用水总量的40%,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酒店均未对客人设定一个用水限额,部分客人用水时也就毫不客气地开大水龙头,有时甚至让水白自流掉。此外,在“征询客人意见减少布草用品频率”指标上各组均值都很低(1.13,1.14,1.91),其中高星级酒店所在的A组均值竟然在3个组别中最低,这一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2.3.4废弃物减量

酒店为客人所创造的舒适环境是以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源为代价的,如普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废弃的食物包装、旅客消费残余及其他废弃物等会产生大量白色垃圾,其中大部分不易自然降解甚至有毒。分析结果显示,张家界酒店企业在废弃物的管理上,除指标“与回收公司合作”得分最低(0.85),各指标得分都相对均匀,介于2.17-2.25之间,这从一个侧面映证了张家界近年来环境整治的绩效。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中低档住宿设施对于废弃物的管理,无论是过程还是末端处理,情况均不太理想,操作过程缺乏应有的分析研究;对很多废弃物未做及时分类,造成可利用率下降;在末端缺乏与回收公司合作,没有设置专门的封闭式垃圾房,垃圾露天堆放,造成空气和视觉污染。这些都与世界遗产地的环境管理规范和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3.5环保意识沟通

在酒店企业运营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层面的环境伦理问题,如客人过度消费餐饮等实物产品,浪费水电能源;酒店员工缺乏环保意识,不注重成本节约等。因此,酒店管理层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并力促环保意识的横向、纵向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表3显示,张家界酒店企业环保意识沟通的度量项目中,组均值得分仅为1.62,各指标均值分布在0.85到1.87之间;大多数低星级酒店(B组、C组)没有把环境保护纳入到酒店工作重点之中(1.41,1.53)、缺乏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1.32,0.85)、不重视对员工的节能环保培训(1.43,1.26)。同时,在“酒店之间进行有效的环保信息、经验交流”指标上,三组酒店企业的得分均值都未超过1.5,可见,行业内环境信息与环保经验沟通与交流十分欠缺。

2.3.6环保管理知识

相关国际环保标准以及国家环保政策和立法等是酒店实施环境行为的重要保障。其中,ISO 14001是一个国际性的环保管理系统标准;《饭店业节能81条》和《中国绿色饭店实施细则100条》则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饭店业资源、能源节约的具体行动指南。而统计结果显示,3个档次的酒店除了对ISO 14001标准还比较了解外(均值分别为1.97、1.41和1.82),对于国内的两个环保标准的了解程度都较低,其中尤以B组和C组两个档次较低的酒店企业为甚,其均值都未超过1.5。而且,环保管理知识的组均值也只有1.45,在6大类环境行为指标中为最低,可见被调查酒店对国内外的环保知识和政策的了解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2.4假设验证

我们在确定本文的研究架构时,曾作出两个前提性假设:其一,张家界市高星级酒店与低星级酒店及社会旅馆环境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其二,前者的环境行为应明显优于后者。在此,我们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酒店环境行为6大度量项目的33个测量指标之中,只12个环境行为指标在3组酒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检验结果只对本文的研究假设提供了部分支持(见表4)。这与埃尔多安和巴里斯(Erdogan & Baris)所发现的高档次企业与高效环境行为成正相关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出入。

Bonferroni多重比较检验方法的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上述12个环境行为指标中,A组酒店较其他两组的得分整体偏高,而且基本上都高于B组和C组1分甚至2分以上;C组酒店仅有“环保节能是酒店经常布置的工作”这一个指标的得分高于B组,其余11个指标均值得分在3组酒店中最低。其中,“建筑门窗采用隔音设计”、“使用太阳能供热水、采暖、制冷等”、“中央空调系统变频智控节能”、“客房设备使用节能控制系统”等4个指标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尤其是A组和C组酒店之间,均值差异系数均在2.0以上(2.290,2.482,2.178,2.235)。相比之下,A、B两组酒店的环境行为指标差异略小,只有“使用太阳能供热、采暖、制冷”和“对员工进行节能环保培训”两个指标的平均差系数超过了1.50,分别达到了1.647和1.599。

除上述12个指标外,其他21个环境行为指标的得分在3组酒店组间的差异不大。在各组中均得分较低的指标有:“建造酒店使用当地原材料”、“征询客人意见减少布草用品频率”、“与回收公司合作”、“酒店之间进行有效环保信息、经验交流”、“酒店大厅、客房等张贴环保告示或海报”等,这些指标的总体均值大都低于1.5。此外,3组酒店对环保管理知识的3个指标得分都比较低,组均值分别为1.84,1.37和1.18。各组酒店的分值都相对较高的环境行为指标有:“酒店建筑朝向和设计自然采光”、“酒店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客房使用电子开门卡控制系统”、“室内基本使用节能灯泡”、“过道、楼梯采用感应节能灯”、“采购可回收物品、原材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废旧物分类回收、处理”等,各指标的总体均值都在2.0以上。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6大类33个环境行为指标,基于对不同类型酒店环境行为差异性的假设,对张家界酒店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研究发现,张家界酒店企业6个环境行为度量项目的总体均值较低(1.79),3组不同档次酒店的总体均值分别为2.24,1.74和1.43。其中,酒店环保管理知识最为欠缺,总体均值仅为1.45;其次为环保意识沟通(1.62);酒店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资源管理的总体均值只有1.77;此外,酒店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与自然遗产地的环保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1.91)。整体看来,张家界酒店企业的组织模式和日常运作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存在着明显不足,仅少数酒店有足够的环保知识和动力来设立清晰实际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以调整其资源管理、环保设计以及督促员工的环境行为。

基于上述结论,可重点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强环保责任意识。结合世界遗产地环境管理政策以及酒店ISO1400等环境体系的认证,宣传、普及环保知识,促使酒店内部员工及顾客环保习惯的养成;有组织地让员工参与节能计划和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提高能源消耗的透明度,促使员工建立起环保节能理念;通过建立节能责任制,把能耗计划指标作为部门考核一项重要内容,并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酒店之间定期进行环保信息和经验交流,营造遗产旅游地酒店良好的环保口碑效应。②力促酒店运营模式的转型。从遗产旅游地环境质量要求的特殊性出发,创新酒店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从而调整酒店的环保设计和资源管理。就张家界而言,中、低档酒店的建造可以就地取材,打造具有湘西土家民居特色的建筑风格,同时可以简化部分服务规程,从而实现酒店设计和服务的个性化和本土化;高档酒店也可以适当掺杂本土和民族元素,以减少一味追求富丽堂皇所带来巨大能源消耗和视觉污染。③加强调控与引导。对于遗产旅游地酒店企业而言,节能环保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但所带来的效益往往需要3-5年才会显现,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酒店环保行为的财税支持和鼓励力度,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调节企业的经营行为,将外部不经济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使企业产生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排。

酒店企业的环境行为是一个理论探索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前沿命题,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本次研究只调查了张家界的部分酒店,因而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同类旅游地的酒店企业,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第二,由于鲜有学者通过定量的方法来探讨酒店企业的环境行为,本研究在量表设计时可供参考的标准较少,使用问卷的信度虽然达到了研究所需的标准,但与一些成熟的研究相比,所用问卷量表的信度、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本文侧重于分析酒店环境行为与酒店档次结构之间的关系,酒店环境行为与其规模结构、客源结构等是否存在着某些关联等,只能留待于后续研究了。

标签:;  ;  ;  ;  ;  ;  

遗产旅游目的地酒店企业环境行为研究_企业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