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_苏维埃论文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_苏维埃论文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列宁论文,对外开放论文,社会主义国家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史上,列宁在20年代初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初步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并用这一思想指导了俄国人民的实践。当前,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指导我国人民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发展和升华了列宁对外开放的思想。

对宁对外开放的思想,产生于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俄国经历了4年的世界大战和3年的国内战争,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交通运输业基本瘫痪,大多数工矿企业停产,农业连年灾荒,国家缺乏燃料和粮食,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苏维埃国家只有而且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列宁认为,要完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概括列宁当时的思想,主要有下述内容:

第一,苏维埃国家必须实行租让制。所谓租让制,就是指国家将一些自己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租让给他们来经营。这种政策和措施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将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俄国,以利于俄国恢复工作的进展。在当时的实践中,列宁论述了实行租让制的重大意义。针对当时有人说租让制意味着苏维埃国家向资产阶级交纳“贡赋”,列宁指出:“我们把一部分贵重产品付给承租人,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交纳的一种贡赋;我们丝毫不掩饰这一点,但应当明确认识到,只要能够加速恢复我国的大工业,并切实改善工农生活状况,交纳这种贡赋对我们是有利的。”(《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第6页)当时巴库的有关领导人说,我们可以想办法自己恢复生产,干嘛把外国佬请进来,老工人不堪再受资本家的剥削。列宁批评说,这是“地方爱国主义”和“行会爱国主义”,如果不清除这种保守思想和落后思想的影响,我们的事业就迈不开步伐。

第二,苏维埃国家必须发展对外贸易。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列宁在有关会议上谈到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时指出:“这里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我们就不可能有稳固的经济关系。事态非常清楚地表明,它们也同样不可能有稳固的经济关系。”(同上,第328页)这里,他明确地说明了苏维埃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事实上,苏俄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列宁即领导国家政权开展了对外贸易。在1921年一年里,俄国从国外订购了几千台机车,订购了几百辆油罐车,出口量也达到了5000万普特。据此,列宁说,资本主义国家虽然还在仇视苏维埃国家,但是它们不得不帮助我们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说明:“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它们走上这条同我们往来的道路。”(同上,第332页)他提出,对外贸易的开端已经有了,以后党和政府应该花大气力推进这一工作,以利于促进国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苏维埃国家必须机智地开展对外经济协调活动。1922年4、5月间,西方2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国家经济和财政会议。列宁认为苏维埃国家必须派代表团出席会议,认为共产党人必须以商人的身份去开展活动。他在会议前夕说:“我们欢迎热那亚会议并准备出席这次会议;我们十分清楚并且毫不隐瞒,我们准备以商人的身份出席会议。”(同上第43卷,第2页)他指出,在会议上,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必然想做有利于他们的生意,苏俄的代表必然要做有利于俄国的生意,争执和斗争必须十分激烈,苏俄的外交家一定要掌握和运用巧妙的斗争艺术。他还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阵营中,有一些国家主张“和平主义”,另一些国家“醉心于用武力”,苏俄的代表应该懂得这种区别,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说:“如果一个商人不善于掌握这种区别,不能使自己的策略适应这种情况来达到实际的目的,那他就是个蹩脚的商人。”(同上,第70页)

第四,共产党人必须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学会做经济工作。列宁认为,实行租让制,由国外一些资本家到俄国来经营企业,有利于共产党人学习经营管理。1921年10月,他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一文中,向党的干部提出:“大家都去做经济工作吧!资本家将同你们在一起,外国资本家,即承租人和租借人也将同你们在一起,……就让他们发财吧,但你们要跟他们学会做经济工作。”(同上书第42卷,第193页)1922年3月,在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列宁提出,在过去的一年里,苏俄只是建成了17个俄外合营公司,而且在这些公司中俄国政府方面的代表者工作十分被动,常常处于“挨揍”的地位,这说明党和国家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不会经营。针对这个问题,他严肃地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在最近的一年内证明我们会经营,那苏维埃政权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全体共产党员、负责工作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会经营,让我们从头学起,那我们就会把事情办好。”(同上书第43卷,第79页)由此出发,列宁要求负责的共产党员一是要切切实实地向资本家学好经营,二是要在工作中同他们竞赛,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以利于维护苏维埃国家的利益。

上述列宁对外开放思想,不仅对于指导当时俄国人民群众的实践,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对于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和指导了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领导和指导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和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在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全面的、系统地、深刻的对外开放的理论,发展和升华了上述列宁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以下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一,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观点。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己发展生产需要的全部科学技术,不可能拥有自己需要的全部资源和资金,换言之,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依赖于对外开放。据此,邓小平正确地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页)“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同上,第117页)显然,这里他科学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二,关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观点。近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上之所以处于停滞与落后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及于其他国家,原因也是闭关自守。邓小平在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之后,深刻地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上,第页)就当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不强,物质基础不雄厚,生产技术落后。在这种条件下,要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即必须大量地引进外资,大量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种思想上,邓小平指出:“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同上,第266页)

第三,关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观点。从社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看,现代文明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成果,是千百年来各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共同结晶。不仅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这样的属性,而且反映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也具有这样的属性。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吸收和借鉴一切文明成果。早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同上书第2卷,第91页)1992年初,他在南巡过程中进一步说: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为了有利于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同上书第3卷,第373页)

第四,关于“大胆地闯”的观点。由于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的影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人们有种种顾虑,尤其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所以,邓小平要求人们敢字当头。在确定创办深圳经济特区的时候,他要求广东的同志们不要怕,要敢闯,克服千难万险,“杀出一条血路来”。深圳特区创办成功以后,他在总结经验时说:“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同上,第372页)由于有的人对于办“三资”企业不放心,不敢大胆干,他有针对性地说:“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同上,第373页)他认识到,人们之所以有时候“怕”,要害在于“姓资姓社”的问题。由此他提出,不搞争论,争取时间干,判断是非与得失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五,关于“对资本主义的腐蚀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的观点。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西方生活方式中的腐朽的东西,不健康的道德观念,不免渗入我国,对群众产生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所以,我国在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要警惕国外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采取有力的措施抵制这种影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邓小平指出:“经济方面我们采取两手政策,既要开放,又不能盲目地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更不能不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同上,第44页)前几年,西方国家的一些低级庸俗的书籍、电影、录像等等,输入不少,在青少年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严肃地指出:“这种用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同上,第44页)他认为,在经济制度上,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在政治制度上,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多党制;在这些方面,也要抵制资本主义的腐蚀性影响。

第六,关于“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观点。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有的国家自恃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干涉我国的内政。如1989年以来,它们多次在所谓的“人权”问题上做文章,对我国进行所谓经济“制裁”,制造矛盾并施加压力。就此,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同上,第348页)针对国外关于“人权”的指责,他的答复之一是,我们承认人权,同时我们必须维护我国的“国权”;我们尊重人格,同时我们必须尊重我国的“国格”。答复之二是,西方那些国家伤害了世界上多少人的人权,鸦片战争以来它们伤害了多少中国人的人权,它们没有资格讲人格。1989年10月,邓小平对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让中国人低头,乞求取消所谓“制裁”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同上,第332页)在他看来,不屈服于任何压力,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我国对外开放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的政治保证。

上述邓小平的理论,发展和升华了列宁对外开放的思想。

之所以说邓小平的理论升华了列宁的思想,一是在于他的理论是系统化的理论。如上所述,在邓小平的理论体系中,包括有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论观点,包括有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有关于对外开放的方法与姿态的理论观点,还包括有关于保证对外开放健康发展的措施的理论观点。相对于列宁的思想而言,它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全面性。所以说它升华了列宁的思想。二是在于他的理论是深刻化的理论。邓小平的理论认为,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反映了它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特点,有极深刻的认识。它主张对外开放要大胆地闯,主张大胆地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对人们对待这项事业的正确态度的最深刻的阐述。它要求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腐蚀性影响,要求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这是对对外开放的政治保证措施的最深刻的揭示。也就是说,它的各个理论观点,都具有理论深刻性的特点。各个理论观点的深刻性,构成了整个理论体系的无比的深刻性。相对于列宁的思想而言,它是一种理论升华。

“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

标签:;  ;  ;  ;  ;  ;  ;  ;  ;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_苏维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