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杨定忠

浅谈二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杨定忠

杨定忠

德宏公路局 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二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国道、省道、县道、城镇和乡镇的公路,二级公路都占有很大的比例。二级公路的路面施工对公路本身的通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路面施工是通行能力的保障,同样也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二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

经济的发展让国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增长,突出的表现便是对公路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而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沥青公路为传统水泥公路的替代品,具有耐压、平整、通行能力强、便于修复和使用年限久的特点,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现阶段高强度通行量的一种公路铺设材料。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公路路面施工情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不合适以及运输技术不得当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公路本身路面质量,进而影响到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的我国二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做系统的探析。

1. 沥青公路施工的技术准备

1.1 做好基层验收工作

基层是沥青混凝土摊铺后附着的基础,为此基层施工的平整度和密实程度以及抗水性,都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通行能力有直接的影响。而为保障沥青混凝土基层能够达到施工的具体要求,需要对基层进行验收,双层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路基施工能够达到应有的要求,并且降低基层病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可能出现的反应,从建设的初始阶段便清除基层病存在的隐患。

基层的验收工作,主要是针对基层平整度和弯沉值的验收。为此应首先做到对基层的密实程度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检查,从而实现对基层工作的全面掌握,事先的准备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路面设计的目标,从而更好的为沥青混凝土的路面施工做准备。

1.2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检验

施工材料是施工的基础,施工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完成之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通行状况。为此应提升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力度。为此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来源:来源把关是保障质量的基础,一般在购进材料时都会选择比较熟悉的供货商,质量和口碑都有保障;而在面对大宗材料购进时,还可使用招投标的方式,对多家供货商进行综合比较,探析来源并分析价格,选择物美价廉者使用。

使用过程:在购进和运输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对部分质地较脆的材料的运输,并且在储存的时候应按照其特有的属性进行储存,拒绝粗放的储存方式;针对一批相同来源的货物可相似标记,一件材料出现问题之后及时检查同批次的材料,以保障材料的质量。

其次是检查设备,施工设备是提升施工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检查设备这一工作的重点在于应明确各种设备的类型和性能,对机械的质量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罢工的现象,甚至可能因为设备的故障,而导致窝工。

为此要求施工单位不能临时抱佛脚,对设备的养护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存在的设备问题及时维修,对可能存在不能继续工作的设备加以更换。

1.3 施工材料的混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公路工程对工程技术本身的要求也是不断的增加,相应的沥青混凝土相配合的比例也在逐渐的优化。在此环节中,对沥青混凝土的混合比例在能够满足施工强度,施工容易性以及施工耐久性和渗透性的同时,还应尽量的实现沥青混凝土本身的科学性和经济性,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混合,这其中主要包含的因素有:

1.3.1混合料的搅拌

混合料的搅拌过程实际上是对各种材料的优化配比的过程,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材料的使用顺序、使用量和技术控制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精密设备来控制各种材料的投入量以及各种材料的加工时间;加工时间的长短也对材料本身有直接的影响,一般加工时间太短,加工混合料时温度过低;或者加工时间太长,加工混合料时温度会太高。两者都不适宜混合料实现很好的搅拌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外加剂

外加剂本身是起到提升和优化混凝土拌合物的一种高效的添加剂。在沥青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外加剂将会直接提升混合物的耐久性。其实质是实现混凝土拌合物和集料之间的粘性强度。

对外加剂的选用一般会和混凝土的用料和材料之间有直接的关系,而为保障混凝土的性能,应优先选用优质的沥青、集料以及骨料。完成材料的筛选环节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的进行材料之间的配置,从而最终确定最优质的配合比例。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基层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做好对基层的测量和对地质的整体掌握,以此来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路面沉降和坍塌情况的发生。

其次在针对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应首先做到路面压实平整无异物。因此对石粉渣的要求还比较高,坚硬程度一定要保障,并且不掺杂异物,如土块等。

最后的碾压过程一定做到平稳,杜绝出现骤停或者猛拐弯的情况,补低地势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对衔接地段的处理,拒绝出现薄层。密实度的具体要求为面层95%,底基层为93%。

2.2 沥青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材料存放

首先对沥青的储存应按照品种的不同而分别密封存放,拒绝出现各种矿料聚集堆砌在一起的情况,应分仓进行存放,并且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性,保障矿料不会出现受潮的现象。

2.2.2 出场温度

一般在对基质沥青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沥青加热到204℃—226℃,加热完成后还需要向其中添加18%的胶粉,添加胶粉的过程一般会令整个沥青温度下降10℃左右;橡胶沥青在拌合应持续45Min,以此来保障和沥青的最好效果。加热温度应保障在190℃~226℃;改性沥青和改性的混合料能将沥青加热到150℃~170℃,出场的温度会稍低,一般会维持在140℃-165℃。

2.3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混合料在运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都是大吨位自卸汽车的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车底打扫干净;并且为沥青的粘性比较强,为防止沥青在运输的过程中会粘在底板上,可适当涂抹薄层油水,混合方式为柴油:水=1:3。可在车厢上涂抹一层防止粘接的隔离剂,但注意不要出现隔离剂存凝结现象。

(2)装料的过程中应注意多次挪动汽车的位置,从而减少降低材料可能会出现的离析现象。各种沥青材料的出厂温度应严格保持在上述的数据中。出厂时应检查混凝土拌料的温度,温度在合适的区间之内方可出厂。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使用篷布覆盖,用来保温、防雨和防污染。

(3)混合料的运输车应始终大于摊铺速度,这样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添加混合料。

3.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长时间的路面施工技术的优化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路面施工技术。对施工质量控制主要集中的两个方面:施工材料的配合比例和运输过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也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建立科学的态度,将具体的施工过程落实到位,保障施工效果的完善性,保证路面通行质量。

参考文献:

[1]粟云国.关于对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7(10):196.

[2]张艳明.二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运用[J].交通世界,2016(34):36-37+47.

[3]周莉莉.分析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30):262-263.

[4]李旭林.有关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8):248-249.

[5]闫剑荣.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Z1):137-138.

论文作者:杨定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浅谈二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杨定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