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白晓娟

土建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白晓娟

上海泾东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201112

摘要:随着各个工程建立的不断深入发展,施工技术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以高支模施工技术为主要分析方面,重点分析其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策略,在此过程中,通过简明阐述,也旨在提高施工的有效性,随着科学进步,该技术应该以实际施工为主,积极探索,从而提高设计与技术管理的应用优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展开分析。第一部分分析了高支模技术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则是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对其具体实施应用开展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建设施工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工程施工;高支模技术;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以建筑工程建设技术实施为主要研究方面,在具体技术实施过程中,包括很多施工策略,以土建施工过程中采用的高支模施工为例,作为施工人员,应该从建筑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必须要保障工程质量,以此为前提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应该极高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从而促进施工顺利进行,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施工企业必须培养相关方面的技术人才,以此推动控制管理与技术协调等多个方面的有效发展,进一步保障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相关理论分析

进行高支模施工,一定要严格控制支模的高度,一般来说要≥5m,所搭设的支模高度越高,安全隐患就越大。所以说,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存在一定适用范围的,并不是说有施工都适合使用这项技术。

1.1选择高支模技术施工,必须要做好预先估计,经过权威专家评估和论证之后,才能够决定是否可以运用这项技术。

1.2在确定使用这项技术后,才可以进行具体搭建,搭建包括支模的搭设、设计与拆卸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支模搭建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支持力与荷载量,以此保障建设施工的基本要求,提高施工安全性。高支模设计思路要严格依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要明确、科学。在设计出了大概框架之后,进行自上而下的高支模搭设。

1.3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高支模拆卸,拆卸同样需要自上而下进行,整个过程都要严格控制安全问题,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2.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要求分析

高支模施工要求严格,难度大,因此对设计与安装的要求都很高。具体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进行高支模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方法与工艺情况,确定模板构造,并确保其核载量与工程要求相符。

其次,设计人员要严格计算各项数据,根据进行模板设计,同时设计进行支撑布局位置的设计,接着对细微部门,以及细小的结构进行构建。

再次,要将模板支撑最不利的组合所产生的最大核载量计算出来,然后将其结果作为依据进行模板设计。

第四,在以上每个环节都结束之后,设计人员则需要对高支模模板与支撑的设计方案进行基本总结和优化,根据模板与支撑的设计,将模板安装的具体安装于拆卸流程去定下来。

第五,在我国相关规定的背景下,选择模板规格,以及相关配件。将这些规格制作成表格,将预估的零件总量,以及周转计划都在表格中填好。

最后,在高支模施工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消防问题等,这些问题都要统一设计方案。

3.高支模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在明确了高支模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内容之后,下面对其具体的运用进行几点分析。

3.1案例概述

某项目工程,其地下两层、地上三层为使用高支模技术的设计层,设计难度相对较大。地下层平均高度为5m,高度范围在4.64-7.2m之间,而地上第一层为2.96m,以上层为2.8m。总结来说,该工程共有两个部分,分别为地下和地上,总高度在34m左右,共有5层结构,地下结构为主要施工结构。共有7-8个支柱对建筑进行支撑,每个支柱的高度与总高度保持一致,这就对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更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运用高支模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技术具体应用措施

3.2.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绑扎框支柱钢筋——搭设转换梁承力架及平台满堂脚手架——铺设梁底模板——绑扎转换梁钢筋——支设平台模板——绑扎平台钢筋——柱子支模——插标准层剪力墙钢筋——检查验收——浇筑硷——养护——拆模。

3.2.2施工情况

首先,采用了规格为D48乘以3.5的脚手架钢管,进行了满堂搭设。板底部位立杆横向间隔距离为1500mm,并设置了扫地杆,每个扫地杆之间与楼地面的距离为200mm,大横杆步距为1000mm,每6m设置一道剪刀撑,杆件用扣件连接。立杆全部对中、对正连接,不做搭接,以利脚手架承重要求。框支梁底部脚手架立杆在宽度方向间距500mm,长度方向间距800mm,梁下排架在梁底位置设双卡扣加固。

其次,本次工程采用了18mm厚聚酯涂层夹板,并采用了梁边为50×100的木枋,并配和使用48×3.5的钢管,并采用了12对拉螺栓进行了加固,背枋之间的距离为400mm,梁底木方水平间距为300mm,起拱高度为梁跨的3L/1000。

再次,转换大梁的纵向钢筋绑扎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要保障主梁刚进的设计锚固长度,为了能够保障施工安全,以及安装安全,钢筋绑扎前必须要严格进行钢管的承力架的搭设,如此才能够分散荷载,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第四,混凝土浇筑前,所需的硷标号、数量必须同商品砖供应商明确,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联系。

第五。由于楼层较高,浇筑柱子硅时,应用铁锹及溜槽将硷由柱侧运送人模,再由柱侧插人振动棒进行振捣。

总之,进行高支模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质量,减少施工意外发生。

3.3高支模工程的管理措施

为了保障高支模施工质量,严格进行施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运用高支模技术的过程中,其施工难度是非常大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施工隐患。在这个过程中,施工管理者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对策,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管理理念要落实在每个施工环节中,每个小细节也不能放过。从施工设计开始,一直到竣工阶段,都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具体来说,在高支模工程的设计中,需要严格考察建筑实地状况,以确定好最安全的施工方案,包括最佳的梁位线和轴线的位置选择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监督和管理。高支模工程的进行,除了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和专家论证的支持以外,还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精选。对于损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应该坚决抵制,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必须做到高质量要求。此外,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需要在施工地区周边设置安全防护栏,高度在1.2到1.5m左右,并辅以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总而言之,安全管理的理念在高支模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高支模技术的难度系数高、危险系数高,因此为保障其工程的顺利完成,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周期性的安全督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采用,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施工要点,并且还需要注意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施工安全要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断进行了施工项目中对于施工技术来说,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此提高发展,也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通过以科学发展为主要发展方面,不断为土建工程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顾丽云.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4,11:157.

[2]张悦明.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05:116.

[3]顾小飞.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211.

[4]黄亮.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09:27-28.

论文作者:白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土建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白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