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合力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合力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作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用力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它有现时性、阶级性、多样性、两重性、动态性等特点。

我们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目的是使现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为此,必须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环境作用力与对环境的反应作用力来实现的。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力,叫做环境作用力。

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对其的反应来划分,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划分为激励型、消极型、恶性型三大类,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力,可相应划分为环境激发力、环境消沉力、环境破坏力种类型。

一、激励型环境——环境激发力

所谓激励型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奋发、勇于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激励型环境存在的条件有这么几种可能:一种是存在着优厚条件的环境。诸如,自然环境优越,经济环境优越,政治环境优越,文化环境优越,心理环境优越等。第二种情况是物质环境差,但精神环境好。诸如经济条件艰苦,经济发展不理想,物质基础不充实,人们物质生活不丰富等。但是,存在着使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积极的政治行为;生动活泼的民主空气,对人对事秉公而论;人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热爱人,相信人等等。

激励型环境能够产生激发力。为什么?因为激励型环境具有产生、形成“动力”的条件。一种激励型环境是注重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环境,特别是注重大多数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因此,它具备了人产生动力的内在机制。二是激励型环境是注意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环境,因此,它就具备了人们为满足需要而不断劳动的动力机制。三是激励环境是注意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环境,因此,它就具备了生产方式发展动力产生的条件。四是激励型环境注意了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环境,因此,它具备了经济基础发展动力产生的条件。五是激励型环境是注重社会意识作用的环境,因此,它具备了产生精神动力的条件。

所谓环境激发力,是指在激励型环境下,环境对本圈层里的人们所从事的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激励、生发的力量。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这种环境激发力主要表现在:

环境理性的激发。一个激励型环境,是讲理性的环境。所谓环境理性,是指在激励型环境里,人们按科学理性行事,人们用理性来认识问题,用理性来说明问题,用理性来审视现实,用理性来指导行动,用理性来进行反思,等等。由于科学理性具有认识、说明和教育功能,由于科学理性是蕴含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之中的观念形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影响,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到更高的理性化程度,因此,环境的理性氛围,激发人们用科学理性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自己的科学理性实践。

环境精神的激发。在一个激励型环境里,往往显现出被环境成员所共识、共有和展示的某方面的精神。这正像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一个学校的学校精神一样。因为一个激励型环境,在一定的时间里,在自己的空间内往往凸现出某些精神。环境精神,或是以民族自尊心、自尊感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或是以当家作主为核心的主人翁精神,或是以拼搏进取为核心的奉献精神等,或是某些精神的集合。由于环境精神代表着环境成员的整体人格,聚合着环境成员的精神能量,体现着环境成员的哲学思想,展现了环境成员的实践追求,因此,它是一种动力,是环境激发力的一种重要表现。这种激发力表现在积极向上的环境精神本身,就是人们自身激励的一种标尺;环境精神的共同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使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产生激励作用;环境精神的能量,产生大的行为推动力;环境精神的积极追求,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行为动力等等。

环境形象的激发。环境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特定环境的总的印象和整体评价。由于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激励型环境,所以其形象是好形象,是良性形象。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具有激发功能。因为良好的环境形象,是高的环境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优良的环境精神的外部展现。所以,环境素质的塑造作用,环境精神的激励作用,在环境形象中同样得到发挥。除此之外,良好的环境形象对人们具有强大的感召功能。因为良好的环境形象,展现了环境内外的良好关系,展现了环境运行的有序性,展现了环境生活的文明性,而这一切都向人们展示了它是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从而使人们感到要像这里的人那样去生活,去自我完善,去发展自己。环境形象的激发力,主要表现在形象的感化力量,形象的召唤力量,形象的驱动力量。

环境活力的激发。一个激励型环境,是充满活力的环境,处处是生机的环境。因为只有活力、生机才能使人们积极奋发,促进人们开拓进取。环境活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的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的蜕变力。即环境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机体,永葆自己的青春活力。二是环境的服务力。即环境要通过不断地开发和发展自己,使自己的属性和功能更好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要。三是环境的贡献力。即环境圈内事业不断发展,提高环境效益,为国家、人民多作贡献。四是环境的消化力。即环境能够有效地吸取有利因素的“营养”和转化不利因素的“废料”,有较强的消化能力。五是环境的吸引力。即环境对人才、投资者、合作者有强的吸引力。六是环境的应变力。即环境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宏观政策、方针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作出灵活反应。七是环境的竞争力。即环境具备内外竞争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开展合理竞争。八是环境的内聚力。即环境圈里的组织和人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组织对成员有大的吸引力,组织成员对组织有大的向心力,组织之间有大的协同力,环境里的人员之间有亲和力。九是环境的创新力。即环境里的人们和组织,能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能根据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创造新的成果,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要。十是环境的辐射力。即环境的理性力量、精神能量、形象魅力、风气面貌的信息能够大量地输出,能够与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而产生相互之间的思想互动、精神互动、行为互动。

环境风气的激发。环境风气,是在环境圈里所具有的风采、风貌和气度。良好的环境风气,既是激励型环境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它的一项重要标志。良好风气具有特殊的激发力。因为良好的环境风气,是稳定的外在风貌,是环境圈里的组织和成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上的一贯表现所形成的。一旦成为“风气”,它就有了相当的“气候”了,所以,它对人们的影响较稳定、面广、程度较深,它就像一股强劲的“春风”,使万物在它的吹拂下生机勃勃。环境圈里,有社会风气、政党风气、行业风气等。在这些方面中,都包括思想风气、学习风气、生活风气、工作风气、组织纪律风气等方面的内容。环境风气的激发力,一是表现在良好习惯的惯性力。即良好习惯所产生惯性力对人们的冲击。二是优良作风的继起力。即优良作风的传递力,激起人们去承接、去发扬。三是美的风采的摄服力。即环境美的风采使人折服的力量,激起人们自觉去培植它。四是高雅气度的感染力。即环境所生发的高雅气度,感染着人们,激起人们把文雅的环境气度内化为自己的气度。

二、消极型环境——环境消沉力

所谓消极型环境,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中,能够诱发人和组织的消极因素,使人们消极地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消极型环境有消极性、诱发性、逆转性等特点。

消极型环境能够产生消沉力。因为消极型环境存在着不利因子,这些不利因子的相互作用,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产生消沉作用;因为消极型环境会诱发不利因子的萌生和发展,从而得到发展的不利因子会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生各种关系,使其消沉;因为消极型环境的逆转性,往往把环境中的有利条件转化为不利因子的土壤,从而对人们产生消极的影响。

环境消沉力与环境激发力是相悖的。所谓环境消沉力,是指在消极型环境下,环境对本圈层里的人们的一种逃避现实、引向沉沦的力量。环境消沉力主要表现在:

环境悖理的放任。环境消沉力,首先表现在对环境悖理的放任。所谓环境悖理,是指在环境圈层里人们的与理性相反的言行,即不讲科学,不遵循客观规律要求的言行。本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与科学相悖的人和事,乃至出现一些伪科学、反科学的人和事,是不足为怪的。在环境里,只要人们重视科学理性价值,自觉地普及和推广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把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就能提高人们的智慧和理智,就能增强人们识别和抵御愚昧、野蛮和伪科学、反科学的能力。然而,在消极型环境里,对环境悖理现象是采取放任态度的。对环境里与科学理性相悖的人和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人们的言行不是自觉地用科学理性来引导,而是任其盲目发展;对本环境,不是自觉地创造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和谐发展的高度理性化的环境,而是任环境自然发展。在这种对悖理放任的环境里,容易导致人们的消沉。

环境负性心理的染化。在消极环境里,环境心理往往是负性的。这种负性心理的主要表现:一是环境欲望不当。人们要么是毫无欲望,无所追求;要么欲望无限扩张,欲望横流。二是环境恶习。人们的不良习惯在本环境圈里得到扩散,并成为人们主要的习性。三是不积极的政治心理。政治失落感,政治上的悲观情绪,政治上的逆反心理、恐惧心理、厌倦心理,政治生活上的不满情绪等。四是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人际交往动机不端正,人际认知偏颇,人际交往以“我”为中心,嫉妒心理,等。五是消极情感。人们之间情感冷漠,不满,乃至格格不入和憎恨,人们缺乏生活激情等。六是不良的社会心理。这主要是环境圈内的烦躁、偏见、偏激、沉默、自卑、牢骚、气馁、愤怒等种种失衡心理,这些心理,特别是不良的社会心理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作用于人们的消沉力。因为它是投向人们心中的一个个阴影,会使人丧失信心,失去理智,走向沉沦。如果在消极环境里,对这些负性心理不采取措施进行心理调适,任其对心理环境的染化,其消沉力将会更大。

环境不良形象的凸现。消极型环境,往往也是形象不佳的环境。诸如,环境圈的经济发展势头不好;政治需要不合理,政治秩序混乱,政治局面不稳定等;对科学技术、教育发展不重视,对本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抓得不紧;环境圈内的道德状况不好;环境圈成员给予外界的整体形象差;环境圈内产品形象低劣;环境行为形象,即环境圈内领导者的决策行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一般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人们的政治行为、生活行为、文化行为、学习行为等给外界的综合形象是不合适的。环境的这些不良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就使身处该环境的人们感到“矮人一截”,给人一种消极感,这就是它的消沉力。如果在消极型环境里,反而把这些不良形象加以凸现,消沉力对人的作用更为突出。

环境贫困精神的张扬。消极型环境,在精神上的表现是贫困。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在一个消极环境里,人们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所谓环境贫困精神,是指在环境圈内的人们和组织,缺乏做人应当具备的、社会统治思想所倡导的各种精神。环境精神贫困主要贫困在什么地方呢?一是缺乏环境育才精神。诸如环境圈的人们没有自学成才精神,环境圈的领导者、管理者没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礼贤下士精神,环境圈里没有人才竞争精神,没有对人才的争夺精神,没有重视教育、重视科技的战略精神等。二是环境缺乏事业精神。诸如,环境圈的组织和人员缺乏高度的事业心,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缺乏勇攀事业高峰的顽强拼搏精神,缺乏争夺“团体冠军”的竞争精神,缺乏发展事业的不断进取精神,缺乏争夺科技制高点的科教兴业精神,缺乏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缺乏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缺乏改革精神,缺乏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等。三是缺乏环境的做人精神。诸如,环境圈里的组织和人员,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坚定信念,缺乏伦理道德精神,缺乏自主、自立、自强精神,缺乏奉献精神,缺乏服务精神,缺乏团体合作精神,等。在一个环境里,这些精神的缺乏,对处于本环境圈的组织和人员就是一种消沉的作用力。实际上精神贫困的环境,并不是没有精神,只不过缺乏健康的精神而已,它有的是另外一种不健康的精神。诸如这种环境里往往存在着懒惰精神、不求上进的精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精神、自私自利的精神等。如果在不良环境里,本来就缺乏健康的精神,反而去张扬精神贫困好,大肆宣传懒惰的好处、自私自利的实惠、得过且过生活的受益等,那么,它更具有消沉力。

环境不正风气的腐蚀。在消极环境里,往往风气不正。即环境圈里的政党风气不下,民风不正,社会风气不正。诸如,在政党里的争权夺利之风,拉关系、找后门之风,执政党官员大搞经营的官倒之风,贪污受贿之风,官僚主义蔓延之风,权钱交易之风等;在民风方面,大搞封建迷信之风,抹牌赌博之风,人情之风等;在社会上的行业不正之风,钻营逐利之风,浮夸虚报之风,厌学之风,一切向“钱”看之风,在政治生活、道德生活领域大搞等价交换之风,大吃大喝之风等等。这些不正之风给人们的思想、给政府官员、给政党干部队伍等的腐蚀性是很大的。它不仅使一部分人员变质,使人们的思想受害,而且人们如果看到此风没有遏制住反而越刮越烈,就会丧失信心。这种消沉力量十分明显的。

三、恶性型环境——环境破坏力

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中,还存在着一种恶性型环境。所谓恶性型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工作十分不利的环境。

恶性型环境与激励型环境、消极型环境相比,有恶性、对立性等明显的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恶性环境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是一种破坏力,也就是说这种恶性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力是以破坏力的形式出现的。因为这种恶性环境作为外力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与其唱反调的,是抵消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联结力量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来说,是企望把其引入歧途的,促使其离开正道的;对社会来说,是有损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是与思想政治工作力量相抗衡的。恶性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破坏力突出地表现在:

环境恶性经济的倒塌力。恶性环境,首先就恶在经济上。经济发展水平下降,人们生活水平降低,经济效益很差,不少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环境圈经济运转不正常等,都显示了环境的恶,都显示了环境的恶性经济。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本社会特定的经济关系的存在、巩固和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只有本社会特定的经济关系发展了,才能在事实上确证本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确性,才能有利于社会统治思想对社会成员发生联结,产生积极作用。而环境恶性经济的出现,就意味着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搞跨了,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破坏力。

环境恶性政治的冲击力。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思想政治工作也属于上层建筑,只不过一个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一个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范畴。在上层建筑内部,就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设之间的关系而言,虽然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但是思想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并通过政治来反映经济。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这正像恩格斯所说的,国家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在恶性环境里,恶性政治的现实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因为在恶性政治的环境圈里的组织和成员,自己不仅用这种政治力量去支配和影响人们,而且自身也被这种力量所支配和影响。

环境恶性文化的误导力。在恶性环境里,其文化也呈现恶性。它表现为环境圈的文化与本社会形态所要发展的文化相对立,特别是与本社会意识形态唱对台戏。显然,思想政治工作是要用本社会统治思想去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去指导人们的思想,而环境的恶性文化却用与统治思想相对立的思想去作用人们,指导人们,这种指导,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直接的破坏力。

环境恶性心理的离心力。在恶性环境里,环境圈里的心理氛围也是呈恶性的。突出表现是对抗的政治心理,即对抗性的政治情感、政治情绪、政治需要、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愿望、政治要求等心理倾向。

标签:;  ;  ;  ;  ;  ;  ;  

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合力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