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中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 对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5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神经内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所有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心率、PaO2和PaCO2。结果 136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30min后,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血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在40min后均达到了90%;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在患者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要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为治疗原发病,抢救患者提供足够的时间,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analy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2015 may to December of 136 cases of neurological diseas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for patients of routine treatment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all patients given before and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respiratory rate,heart rate,PaO2 and PaCO2. Results 1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30min,dyspnea,cyanosis,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ulse oximetry after 40min reached 90%;respiratory frequency,heart rate and PaCO2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aO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O.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mechanical ventil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provide sufficient tim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and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keyword]:nerv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clinical treatment
临床上神经内科多种疾病均可发生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呼吸衰竭时患者血氧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体内发生缺氧,呼吸肌处于疲劳状态[1]。正确、合理的应用机械通气技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缺氧的情况,提高机体合成氧的能力,缓解呼吸肌的疲劳[2]。因此,选择本院2013年5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神经内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技术,临床效果较好,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5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神经内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男66例,女7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8±12.1)岁;原发疾病类型: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9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17例重症肌无力、15例混合性痴呆、13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1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9例低钾性瘫痪、8例自缢后缺氧,7例多发性硬化。136例患者从发病到呼吸衰竭的时间为2h-11d,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吸痰、吸氧和治疗原发疾病的常规处理后,根据下列情况给予机械通气治疗:①患者自主呼吸频率>35次/min或节律紊乱;②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3~5L/min,动脉血氧分压仍然<6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或更低;③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3--5L/min,还出现呼吸困难。所有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本组采用1000型呼吸机(美国)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首次选用控制通气的模式,潮气量为(10.0±2.42)ml/kg,呼吸频率为(15.0±3.8)/min,首次吸氧浓度保持在60%~100%,以后保持在40%,如果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则要采取呼气末正压通气进行吸氧。患者吸氧30min后进行呼吸频率、心率、PaO2和PaCO2的监测。当患者可以进行自主呼吸而且脉搏血氧饱和度>96%,PaO2>80mmHg,PaCO2在35~45mmHg时,采用同步间歇强制的通气模式,逐渐减少辅助通气作撤机前准备。如果患者自主呼吸频率<25次/min,吸氧浓度≤40%,辅助通气频率3-5次/rain,辅助通气潮气量≤5ml/kg,如果血气指标正常,这时可以试着脱机,改为导管供氧。如果患者撤机后在4h内生命体征稳定,PaO2正常,则表示撤机成功。
1.3检测指标
比较所有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心率、PaO2和PaCO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36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30min后,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血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在40min后均达到了90%;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3讨论
神经科急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出血占位导致的颅内压增高,严重影响脑血流灌注,当引起脑干供血不足,尤其是延髓缺血缺氧时,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严重者患者可能猝死。当延髓呼吸中枢发放的神经冲动减少或节律紊乱时,就引起呼吸肌无力或协调障碍,导致通气功能下降,严重时就会引起患者急性呼吸衰竭[3]。
急性呼吸衰竭发生概率较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在疾病危急的时候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进而增加患者病死率。对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特别强调要重视患者原发病治疗,在有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及时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4]。
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要预防呼吸机并发症。在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时,容易使患者产生呼吸机依赖,导致脱机困难,甚至还可能出现肺顺应性下降、呼吸肌萎缩、呼吸系统细菌及真菌感染等情况[5]。在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无菌规则操作,及时更换通气管,加强气道的护理。在患者神志恢复,自主呼吸功能正常后,可以试行脱机观察,并最后停止使用呼吸机。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要及时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患者的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等情况都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控制,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才旭,沈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65~66.
[2]杨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032—2033.
[3]耿崇.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医学工程,2014,(03).36--37.
[4]路胜昔.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05).142-144.
[5]张月明;谭荣玲.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07).336--337.
论文作者:柳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机械论文; 频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