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LC WorldCat Local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OCLC论文,WorldCat论文,Local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国内外图书馆界都在热议、探索、研究和应用下一代图书馆联合目录(the Next Generation OPAC)或称发现平台/工具(Discovery Platform/Tool)。市场上也出现这类型的产品,包括AquaBrowser、EDS、Encore、Primo、WorldCat Local等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合作组织,OCLC一直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OCLC设有专门的研究所(Office of Research)专门从事图书馆领域的研究。OCLC几乎每年发布一篇会员研究报告,从2000年至今共发布了200多篇研究报告。这些报告根据图书馆的实践活动进行深刻透彻的研究和主题调查,帮助图书馆员了解图书馆事业所面临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向,并协助规划等等。作为图书馆员,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OCLC敏锐地把握住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时推出WorldCat Local服务。
本文着重介绍WorldCat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再从内容建设、功能开发、用户规模等方面介绍WorldCat Local逐步完善的过程,最后分析WorldCat Local的主要功能及其与其他发现平台的异同点。
1 WorldCat的发展阶段
OCLC的WorldCat Local不是一蹴而就开发出来的。从OCLC推出的下列几项服务/计划可以看出OCLC对WorldCat的发展脉络,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对四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进行论述,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阶段在当前是并存的,不存在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
1.1 第一阶段:封闭式阶段
WorldCat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OCLC的创建是由联合编目开始的,所创建的书目记录和馆藏记录所构成的数据库名为WorldCat。访问WorldCat 有以下几种方式:编目员通过OCLC编目服务(如Connexion、CatExpress、Z39.50 cataloging)搜索WorldCat数据库,呈现的是MARC格式的书目数据;用户(包括图书馆员和读者)通过FirstSearch平台搜索WorldCat数据库,呈现的是书目数据;馆际互借馆员通过WorldCat Resource Sharing平台搜索WorldCat数据库,等等。无论通过哪种方式,都必须获得授权才能访问和搜索。无疑,对于用户而言,WorldCat数据库是完全封闭的。从WorldCat于1971年创建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才迈入第二阶段。
1.2 第二阶段:部分开放阶段
为了应对用户检索习惯的变化并让更多的公众访问到全球图书馆的珍贵馆藏信息,2004年初OCLC启动Open WorldCat计划,将WorldCat馆藏数据陆续加入到Google与Yahoo!两大搜索引擎中,旨在让用户更加便利地检索到全球图书馆的资源。之后,ASK.com、Microsoft、abebooks.com、directtextbook、Biblio、alibris、BookPage、Greenwood等纷纷成为Open WorldCat计划的合作伙伴。[1]
Open WorldCat计划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从搜索引擎链接到Open WorldCat的次数的变化就是其一大例证。2004年1月链接次数为32,064,而到2004年10月已经增长到4,089,916次。因此,2005年OCLC继续并扩大与Google和Yahoo!等的合作,从最初合作的两百万条记录扩展到五千七百万条记录,将近十亿个馆藏信息合并到Google和Yahoo!的搜索引擎中。[2]
通过这项合作计划,WorldCat数据库成功地从一个完全封闭的数据库的角色转型,开始向全世界公众敞开,虽然开放的程度有限,但是对于图书馆界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意味着图书馆的知识宝库不再局限在自身一个狭窄的系统内,而是走出去找用户。
1.3 第三阶段:完全开放阶段
WorldCat.org与其说是一个全新的计划,不如说是Open WorldCat计划的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完善。2006年7月,OCLC推出WorldCat.org,全球公众可以在WorldCat.org(网址:www.worldcat.org)搜索到全球近2万家OCLC成员馆的馆藏信息。2007年4月,OCLC将FirstSearch平台上的四个文摘数据库(GPO、ArticleFirst、MedLine和ERIC)的文章级元数据加载到WorldCat.org,从而为用户提供文章检索;同时,通过各种合作项目,将图书馆、博物馆的各类数字特色资源库的元数据信息加载到WorldCat.org。至此,WorldCat不再是单纯的书目数据库,而是一个综合性信息数据库。当前,WorldCat.org网站提供四种资源类型的检索入口,分别是图书、DVD、光盘、文章。用户可以分门别类进行检索,也可以在一站式检索入口对所有类型的资源进行检索。[3]
WorldCat.org与之前两个阶段最大区别在于其社交性特点。它突破传统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思路和模式,除了搜索信息、引文导出等传统功能外,开发诸多Web2.0服务项目,例如用户注册个人账号,评荐某份文献、建立标签和列表与他人分享等;与亚马逊等网站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购买链接等等。
1.4 第四阶段:WorldCat Local阶段
WorldCat来源于图书馆,通过WorldCat.org走向全球公众,又通过WorldCat Local回归到图书馆。对于用户而言,能无障碍地免费查询到全世界最全面的书目信息和馆藏信息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获取渠道,书目信息就像空中楼阁。对于读者而言,他希望能在本馆的检索入口查询到所有资源(包括本馆资源和其他馆资源),基于最省力原则读者毫无疑问首选本馆拥有的馆藏,在本馆无法提供的情况下借助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渠道借阅他馆的馆藏资源。因此,OCLC为图书馆推出WorldCat.org的本地版,并将其命名为“WorldCat Local”,意思即是本地版的WorldCat.org。
本段回顾和分析WorldCat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WorldCat从一个封闭式书目数据库发展成一个综合性信息发现和传递系统,从而便于大家以发展的视角认识WorldCat Local如何在WorldCat的基础上随着时代变迁慢慢衍生和创新出来的。
2 WorldCat Local发展历程
2.1 WorldCat Local简介
WorldCat Local是一种发现平台或者说是发现工具,也是图书馆下一代OPAC的具体体现,同时它也是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一项具体应用。WorldCat Local是一个系统,该系统是在OCLC的服务器上运行;是一项服务,OCLC为图书馆提供的一项一站式发现和传递服务;是一个检索框,读者通过一个检索框就能搜索到本馆和其他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总结起来,WorldCat Local为图书馆提供了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解决方案,与本地图书馆的编目、流通、资源共享及OpenURL解析器等实现互操作,向终端用户提供信息发现和传递的无缝使用体验。这些功能都是在OCLC WorldCat Local平台上实现,无需图书馆购置任何硬件设备,无需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从而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成本。[4]
2.2 WorldCat Local发展历程
虽说,国内图书馆界知道WorldCat Local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其实OCLC早在2007年4月就与华盛顿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合作测试WorldCat Local。这个系统允许各类图书馆充分利用OCLC联盟的联合能力以及其提供的WorldCat.org的个性化功能,进行本地资源的发现和文献传递服务,让Worldcat.org变成本地文献寻找与传递服务的解决方案。WorldCat Local还将包括WorldCat.org未来的增强服务,比如:超过3,000万篇论文引用服务和社会网络服务。系统服务通过与诸如流通、资源共享和全文解析这类本地维护服务进行互操作,向最终用户提供无缝查询利用的体验。WorldCat Local试验项目主要测试的功能包括:用户提供查询请求、在线获取以及馆际互借请求等。根据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WorldCat Local系统服务中2007年7-12月半年的资源共享统计数据,其向所属联盟借入同比上升61%,通过WorldCat的馆际互借同比上升114%。[5]2008年8月,马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图书馆开始使用WorldCat Local,旨在向用户提供资源发现和获取的无缝服务。下面从内容建设、功能开发、用户规模等方面介绍WorldCat Local的发展历程。
2.2.1 积极开展合作项目,致力于建设世界上最全面的图书馆资源
OCLC代表图书馆,并且会同图书馆、重要出版商、信息集成商以及大量数字化项目组一起努力使用户可通过WorldCat Local访问到最全面的图书馆资源。现在,通过WorldCat Local服务便可访问到5亿多篇文章、近2.2亿种图书、1,000多万种电子书和1,100个数据库。OCLC通过与多方合作不断增加资源数量:(1)加强与各国的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书目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现已拥有2.2亿多条不重复书目记录。至今,一共有37个国家级图书馆将书目记录上传至WorldCat。(2)积极与各种非盈利性数字化项目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珍稀的数字化内容。2010年11月,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遗产文献的数字化全文库即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The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向WorldCat贡献了来自12个著名研究机构的1.4万条数字化资料记录,这些记录可直接链接到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的网站,便可访问全文。[6]作为一个非盈利的图书馆合作组织,OCLC一直积极与非盈利性数字化项目开展合作。除了与单个数字化项目合作外,OCLC CONTENTdm用户(多数为图书馆)可以持续地将其独一无二的数字化内容上传至WorldCat.org。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OCLC与密歇根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全世界最大的联合机构知识库OAIster的2,300多万条记录添加到WorldCat.org。这类非盈利性数字化项目通常收集的是一些珍贵的且极富研究价值的学术资料、历史档案、技术报告等,并且往往提供电子全文或图片等。这些资料往往是灰色文献,但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人员而言,通过WorldCat Local一个检索入口,既能检索到图书馆收藏的馆藏文献、商业数据库的学术文章等,同时还能发现这些珍稀的数字内容。(3)不断扩展与出版商、集成商等的合作,在2010年就分别与JSTOR、Gale、H.W.Wilson、EBSCO等数十个数据库提供方签订合作协议,将其数据库的元数据添加到OCLC的中央索引档中。[7]
2.2.2 积极开发各项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2010年,OCLC将WorldCat知识库(WorldCat Knowledge Base)功能集成于WorldCat Local服务中,帮助图书馆用户访问全文电子内容,并帮助图书馆更好地管理与电子资源相关的工作流。当用户发出搜索请求后,检索结果通过WorldCat知识库自动判断你图书馆是否有全文内容。当你图书馆有这份全文内容时,便在WorldCat Local搜索结果页面的该记录下方出现一条链接,只要再单击一下,OpenURL解析器会自动将用户连接到全文内容。因此用户不必打开该记录的详细书目信息页面,就能快速访问电子全文。如果你图书馆没有全文内容,那么知识库会自动解析哪个或哪些图书馆拥有全文内容,以及哪些图书馆的许可条款是否允许他们与其他图书馆分享全文内容。你图书馆通过OCLC资源共享服务(即馆际互借)将全文内容请求发送到拥有该全文内容并有权出借给其他馆的图书馆。总体而言,这些升级可帮助图书馆员工更为有效地处理所收到的关于电子文章的请求。[8]
借助新的增强的WorldCat数字馆藏网关,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文化遗产和研究机构的机构库管理人员现在可以向WorldCat.org提供数字资料的元数据记录,从而提高其数字内容对全球网络搜索用户的可见度和可用性。WorldCat数字馆藏网关面向自助服务,是基于网络的工具,使机构库管理人员能定制其元数据在WorldCat.org的显示方式,并且确定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的元数据提取计划。[9]WorldCat Local用户可通过WorldCat数字馆藏网关将本馆自建的机构知识库等添加到WorldCat.org中,从而使得用户在WorldCat Local服务中能同时检索到本馆的数字内容。
2010年年底,OCLC推出WorldCat Local的Beta测试版的全新移动视窗。WorldCat Local的全新移动视窗最优配置是Apple iOS和Android平台,但也支持任何一款智能手机浏览器,包括Windows 7 Mobile和Blackberry。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访问自己图书馆的WorldCat Local进行检索、预约借书、查看和下载电子资源、评论等。[10]
2.2.3 用户数量增长迅速
OCLC于2008年正式推出WorldCat Local服务,来自美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和图书馆员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认为此项服务对于OCLC和图书馆界意义深远。至今,WorldCat Local服务的用户已达到一千多家,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的图书馆;加拿大NEOS图书馆合作联盟的阿尔伯塔大学、雷德迪尔学院、雷克兰德学院和阿尔伯特勤戈迪亚大学;英国的约克圣约翰大学图书馆;挪威BIBSY联盟的所有图书馆。
3 WorldCat Local的功能
作为一个发现平台,WorldCat Local拥有诸多与其他发现平台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同时还提供一些独一无二的功能或服务。
3.1 主要功能
3.1.1 元数据检索
OCLC和许多电子资源提供商签订合作协议,将他们提供的数据库的书目信息输入到中央索引档(Central Index),信息使用者可以直接从OCLC WorldCat Local检索这些数据库,这被称为元数据检索功能。WorldCat Local包含大量的从许多出版商和提供商处获得许可的信息,创建一个一站式搜索索引档。当前,中央索引档中包含:(1)5亿多条文章引文,(2)近2.2亿条的书目记录、代表着近2万所图书馆馆藏的近17亿条的馆藏信息,(3)其他数字资源,如Google Books、OAISTER等。
3.1.2 联邦检索
有些电子资源提供商的数据库的书目信息还没有输入到中央索引档,OCLC WorldCat Local提供联邦检索(federated search)的功能,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检索这些远程数据库(Remote Databases)。远程数据库必须是图书馆所订购的数据库。通过一次搜索,WorldCat Local将从中央索引档和联邦检索的检索结果通过整合后呈现给用户。
3.1.3 全文解析功能
WorldCat Local包含一个OpenURL解析器,提供贵馆获得许可的全文电子期刊的链接,这样图书馆用户或图书馆员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全文内容。每所图书馆必须从出版社或提供商处获得全文内容许可,因为WorldCat Local本身不包含全文内容。
3.1.4 WorldCat知识库
WorldCat知识库功能会自动判断贵馆是否有全文内容,如果贵馆没有全文内容,WorldCat知识库将判断哪所或哪些图书馆拥有全文内容,以及许可条款是否允许将这份全文内容出借给其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OCLC资源共享服务(即馆际互借)将全文内容请求发送到拥有该全文内容并有权出借给其他馆的图书馆。
3.1.5 细化检索功能
WorldCat Local提供细化检索(facet searching)功能,帮助用户将检索结果进一步按作者、主题、出版年代、语言、媒体(书本、图片、唱片、电影)等缩小检索结果范围。
3.1.6 社交网络功能
WorldCat Local具有设定个人账号功能。每个用户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账号,可创建书单、给标签、评论、简易信息聚合(RSS)订阅、保存历次检索等。
3.2 WorldCat Local与其他发现平台的不同之处
3.2.1 资源方面——整合全世界图书馆的资源
WorldCat Local不仅能整合本馆的纸质和数字资源,更重要的是基于强大的WorldCat的基础上,它还提供了全世界近2万个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部分数字资源的信息。图书馆通过订购WorldCat Local,可以大大地增加本馆的资源数量。另外,图书馆可以根据所参加联盟、所在城市等自定义检索范围,便于用户在本馆、联盟馆、全世界图书馆三个地理范围层级查找资源。这个特点是其他发现平台所没有的,它们一般只对一个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整合。
3.2.2 技术方法——WorldCat Local是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
目前,比较著名的发现平台如AquaBrowser、EDS、Encore、Primo、WorldCat Local有着不少显著的共同之处:为图书馆的纸质和电子资源提供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和展示界面、提供分面浏览、提供电子资源的直接链接等;但也有不少不同之处,如实现一站式检索的技术手段有所不同,有的采用元搜索模式实现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有的则采用元数据搜索技术即在一个强大的索引库进行搜索,有的两者兼用;又如在服务模式上,Encore、Primo等需要在本地服务器安装系统,而WorldCat Local、EDS则无需图书馆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将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配置好就能使用,换句话说这两项都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服务的。
3.2.3 增值服务——免费提供多项实用功能
当前的发现平台将各项功能(元数据搜索、联邦检索、OpenURL等)分拆开来,每项服务都是单独收费的。WorldCat Local则采用功能整合打包提供的方式,即图书馆只要订购WorldCat Local就能享受到上述介绍的六项功能和巨大的数字资源。比如OpenURL和WorldCat知识库结合起来的功能就能实现电子全文发现和无缝的文献传递服务,这都为图书馆节省一大笔经费。
4 小结
本文重点介绍WorldCat的四个发展阶段、WorldCat Local的发展历程、特点与主要功能。当前,WorldCat Local正在不断发展,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有大量用户。当前,国内图书馆对发现平台也不断关注。WorldCat Local等国外的发现平台在系统性能、功能、技术团队支持方面较国内而言更值得信赖,但是它们在覆盖中文资源方面有所不足,所以笔者认为国外的发现平台比较适合拥有大量英文资源的顶级高校图书馆和研究性图书馆。国内的发现平台的选择也有不少,如CNKI、超星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发现平台,其对中文资源的覆盖面较大,但对于英文资料的覆盖率较低。图书馆在选择发现平台时应根据本馆的资源类型和特点慎重选择,另外发现平台也可以作为增加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因为有的发现平台附赠大量的引文资源,图书馆再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来提高本馆用户对信息资源满足率,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